前些天去红色边疆农场时途经下马场,大家都说,爱辉区域黑龙江上下游各有一个马场,一听这名字,就是鸟语花香、草肥水美的好地方。的确,沿江一带,左倚龙江,右环兴安,风吹草低之间,骏马奔驰,牧歌声声,堪称风水宝地。
关于下马场,已故满族学者富育光先生在《瑷珲十里长江俗记》中有记载,他称下马场就是清代军马的牧场,原文如下:下马场,满语“哇亚拖克索”(哇亚,沙土的意思)。汉语写成“下马场”,即牧马场地。此地原为一片草地,整个地区地势平坦,北、东两侧濒临黑龙江,水草丰盛,为理想之牧地。据祖辈居住该屯之赵福元(1910年生)言, 清时,驻瑷珲城之清兵在此放养军马,人们遂称曰“马场”,因与黑河北另一马场相区分,故俗称黑河北之马场曰“上马场”,此地为“下马场”。清末,大五家子乡民常于此放牧,日久看中这片沃土,渐有人迁来居住,而成屯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屯内只住有吴盛连、臧喜旺十来户人家。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强占江东六十四屯后,“跑反”到卜奎(齐齐哈尔)之江东难民不能重返家园,陆续来此。
而清末瑷珲副都统姚福升有《拟办瑷珲垦务章程》,其中关于马厂的解释称:“附近各屯地亩,除拨给土著外,剩有成片荒段,土人皆称为马厂。”《拟办瑷珲垦务章程》写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共四章二十六节,那时,因“庚子俄难”背井离乡的人们陆续返乡,对于不能归乡的江东六十四屯江左难民,拨给他们“马厂”之类荒地,这也是关于上下马场的另一种解释。他称:“附近各屯地亩,除拨给土著外,剩有成片荒段,土人皆称为马厂。现查江左尚未归业,难户甚众,不能不暂于江右各屯安插,遇有绝户之地及撤除地亩并马厂夹荒,应暂分拨江左各户耕种。如有余荒暨上下游等处踏勘可垦之荒,准客民照半价承领。
这两处解释均有道理,清末以前,红色边疆农场下马场附近已经有八旗官兵的旗屯,从事农牧渔业生产活动,称其为官兵牧马之区也很恰当。而此前上马场区域为鄂伦春人游猎之所,亦应是官兵牧马之区,但未有村屯记录,清末瑷珲副都统姚福升将其分给返乡难民耕种,遂由成沿江村落,称上下马厂,后改称为“马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