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日本发行了一套纸币,最大面值为1万元、上面印有福泽谕吉的肖像,此人是日本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脱亚入欧”论。
1885年3月,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如果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多人会认为日本只是想全盘西化、学习欧美,但只要看一看这篇文章,大家就会明白,日本所谓的“脱亚入欧”,真实含义是:和欧洲列强一起侵略中国。
这是原文摘录:
“我国不应为等待邻国之开明、共振亚洲而犹豫不决,莫如摆脱当前之处境,与西洋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中国、朝鲜,也无须因是邻国而有所顾虑,应按西洋人之对待方法而行。”
很多人误以为,日本是靠发展工商业走上强国之路、国家富强之后才打败了中国,这是颠倒了因果。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并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基本条件。1854年日本被美国打开国门,规定关税不得超过5%,这个状态一直维持到1911年。
纵观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后起之秀例如德国、美国,都是通过强势的贸易保护主义才成长起来的;
日本连最基本的关税自主权都没有,国内刚刚起步的工商业,怎么可能竞争得过西方国家成熟的工业体系?
当时的日本政府对此也非常苦恼,一方面,日本国门已经被西方打开,面对老牌列强的入侵,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另一方面,通过变法发展经济这条路,在理论上也是走不通的。
1871年,日本派团考察欧洲,希望找到一条破局之法,那一年普鲁士刚好统一德国,意气风发的德国参谋总长毛奇的一番话,打开了日本人的思路:
“法律、正义、自由之理,不足以保护国内,也不足以保护境外,非有兵力不可……大国则无不以其国力来实现其权利。”
听完这席话,日本使节团副使大久保利通茅塞顿开,他兴奋地给西乡隆盛写信:“我开始感到日本的前途大有希望了。”
没错,他指的希望,正是和列强一起侵略中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步步为营、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占琉球、再占台湾,通过不断从清朝身上剜肉,才使国力得到了初步增长。
所以,当1885年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论时,实际上日本人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多年了。
尽管如此,日本在大清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依然是个蕞尔小国。
就在“脱亚入欧”论提出的第二年,北洋水师到访长崎,军纪涣散的清朝水兵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扬言要炮轰长崎。最终,实力不济的日本选择赔偿了事。
在本土被清朝水兵扇了一巴掌却不敢还手,这可不是日本人的做派,只能说明他们当时实力太弱小。
那么问题来了:十年后的甲午海战,日本到底是如何战胜清朝的?
首先要强调的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最主要原因依然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场战争事关国运,战前双方已有共识;战事一开,清朝的腐朽令人咋舌,后方为看个戏一掷千金,前方却为劣质炮弹愁眉苦脸。
慈禧办一个六十大寿,就花了超一千万两白银,这笔钱足够再组建一支北洋水师。然而双方开战时,北洋水师却穷得连炮弹都买不起。
所以,在归纳甲午海战战败原因时,先不要急着吹捧日本海军有多强、西方制度有多先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清朝太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美国家对日本的幕后支持。
当然,这支持是日本人自己争取过来的,因为最初,列强的合作对象是大清。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大清帝国伤筋动骨,尤其是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力日渐衰微,列强可以轻松在这里培养买办赚钱,所以他们一度对清朝产生好感,想要培养清朝、制约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北洋水师六大主力舰,4艘德国造,2艘英国造;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提供了2000万两高利贷作为军费;1886年长崎事件,英国人也是站在清朝这一边的……
但是,清朝的洋务运动一直主张“中体西用”,只打算学习西方技术,还喊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搞出了福州船政局这类国产兵工厂,这让列强越来越不满。
日本人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不失时机地打出了“脱亚入欧”的旗号,开始积极向西方展示自己好学生、乖徒弟的形象。
上到政治制度、军队管理,下到社交礼仪、穿着打扮,日本人都力求向西方看齐,他们还花费巨额资金买通西方主要媒体,展示日本人全盘西化的决心。
甲午战争爆发前,东亚局势变得非常微妙:李鸿章误以为列强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所以只想打个消极防御的“政治仗”,等待列强介入调停;但实际上,英美两国已经悄悄改变了立场,开始支持日本了。
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解开甲午战争中的很多迷局。
甲午海战的导火索,是日本不宣而战、击沉清朝的运兵船高升号。这艘船是英国的商船,他们能出面帮助清朝运兵,给李鸿章极大的误导、认为英国人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当高升号被击沉后,李鸿章非常高兴,认为英国肯定会调停,战争就能结束了。
没想到,英国竟然宣布日本无错,并裁定事故造成的损失由清政府负责。
后来黄海海战爆发,中日双方各有损失,北洋水师稍吃亏;但从大局来看,对于大清还稍微有利,因为大清是大国,对战损的承受能力远超日本。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果断下令避战不出,最终导致整个北洋舰队被日军围歼在威海卫。
李鸿章之所以避战,也是在等列强出面调停,结果等来等去,却等来了晴天霹雳。
“高升号事件”堪称东亚国际关系的历史转折点,代表着西方国家正式抛弃清朝、选择日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尽管如此,日本在海战中打赢北洋水师,基本靠的还是自己,他们通过这一战向西方证明:你们没看走眼。
甲午战争爆发于“脱亚入欧”论提出的第8年,仅仅8年时间,日本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把自己绑定在西方列强的战船上。
西方世界也慢慢承认了这样的事实:带上日本一起侵略中国,的确能省心办大事。
1900年,新世纪的第一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日本跻身其中,并且出兵最多。
这也意味着:日本人“联合西方侵略中国”的美梦,终于实现了。
从这个视角再来捋一捋甲午战争以来的日本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日本是西方世界压制中国崛起的一枚棋子,压制得越好,这个国家就能从西方拿到越多好处,经济也就越发达;反之,日本就会衰落。
这也是近代以来中日“国运”总是此消彼长的真实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