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新中国是在1955年首次实行了军衔制,不过有部分开国将军并不是首次佩戴上将星。
全面抗战爆发时,国共两党进行了合作,红军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番号统一后,蒋介石也授予了我军一部分将领军衔,以便后面的统一抗日协调指挥。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国民政府当时授予聂荣臻是少将军衔,授予萧克的则是中将军衔,不过到了1955年聂荣臻成了元帅,萧克却是上将,两人的级别反过来了,这是为何呢?
或许有人奇怪,为什么萧克1937年时军衔比聂荣臻高,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很合理。在红军时期,萧克曾经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军一共就三个方面军,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而聂荣臻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委,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央红军,实力要更强劲,但如果只论级别,还是萧克要更高。后来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聂荣臻是115师师长,萧克是120师副师长,这时候级别就一样了。
在国民党看来,先前萧克比聂荣臻级别高,在国军作战序列时又都是副师长,因此就授予了萧克中将、聂荣臻少将。
按照国民党的作风,或许他们这样授衔是存了几分挑拨离间的意味,不过就当时而言,萧克军衔比聂荣臻高也说得过去。
而聂荣臻之所以军衔能比萧克高那么多,主要是因为全面抗战以后两人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了。115师在取得平型关大捷没多久,便按照中央指示进行分兵发展,其中聂荣臻率领两千多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是我党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意义重大,后来又不断扩张,在一边对抗日寇的同时又一边发展革命力量,到抗战结束时晋察冀边区连同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在内,共有32万人左右,是我党数一数二的根据地。
能有这么好的形势,聂荣臻这个晋察冀根据地最高领导人当然居功至伟。后来的解放战争,
聂荣臻也是华北军区司令员,虽然华北没发展出第五大野战军,但华北军区也是大军区,聂荣臻实质上跟四大野战军司令员是平级的。
著名的平津战役,聂荣臻也是我军主要指挥官之一,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到北京后,负责保卫中央首长们安全的部队基本上都出自华北军区,换句话说,基本上都出自聂荣臻的麾下。
不管是抗日还是解放战争,聂荣臻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都不输给其他任何一位元帅。
再来看萧克,虽然他和聂荣臻最开始都是八路军副师长,但副师长其实最开始没什么具体职权。
红军接受改编成为八路军之初,为了与国军统一,我军也没有设政委,只有政训处主任。师长负责军事指挥,政训处主任负责政治工作,副师长就比较尴尬。
当时我党要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严重缺乏优秀干部,与其让师长和副师长在一个根据地,不如让副师长另外率部去独当一面,这样就不会浪费人才。所以聂荣臻被派到了晋察冀,徐向前被派到了冀南、山东,他们都能搞得有声有色。
1939年2月萧克也等到了机会,他被任命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率部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
冀热察面积很大,包含了冀东、平西、平北三大块,在此之前,宋时轮、邓华率领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可惜没能成功,中央很失望,就让级别更高的萧克前往冀热察,希望他能带来新局面。
中央对萧克非常信任且报以了很高的期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是直属八路军总部,只不过相距晋察冀较近,所以由晋察冀代管。一旦他能打开局面,跟晋察冀平起平坐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出发前,萧克胸腔里满是豪情,他挥笔写下了诗句
“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
表明心意。
但是,他刚刚抵达冀热察没多久,南方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广州被日寇攻占了。日寇在南线拿下重要据点,重心就会往北移来打击八路军。所以这个时候总部给萧克下令,让他暂时不要率主力挺进冀东,以免拉长了战线被日寇各个击破。
这件事让萧克很沮丧,等于他这个冀热察实际管辖就只有个平西,这完全无法实现他的抱负,所以后来他就把精力放在了写小说上。
在平西这几年,他写下了20多万字的小说,加上先前已完成的,总共40多万字。这部小说当时叫
《罗霄军》,后面他改名为《浴血罗霄》。
写小说是很费神的,又要收集资料、又要构思、又要写、写完后还要改......萧克能完成那么多字,可见他的主业绝对是受到影响的了。其实总部的意思是先让他巩固好平西,等有机会了再去发展其他地区。
比如萧克没去的冀东,李运昌等人独自在搞,没有依靠主力多少支援,一样也发展得不错。李运昌可以随机应变,萧克难道就不行么?这个机会就被他白白浪费掉了。
到了1942年,总部按照实际情况撤销了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平北、平西都归晋察冀领导,萧克也调任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
这时候萧克等于就成了聂荣臻的副手,而且晋察冀麾下的部队要么是115师,要么是后面发展出来的,与萧克并无多大渊源,所以他在抗战最后这几年也没指挥过什么很出名的战役。
到了抗战结束后萧克职务又上来了,1945年11月晋察冀军区为了便于东西两线作战,设立了两个野战军,一个由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另一个由萧克担任司令员,不过这两个野战军很快就撤销了,萧克没有立功的机会。
1946年6月晋察冀军区重组了野战军,由萧克来担任司令员,这个时候如果他能率部打出几个经典大胜,那他成为华北的粟裕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整个华北在解放战争初期都属于傅作义的“舞台”,晋察冀野战军遭遇了接连的失败。
于是在同年12月,晋察冀野战军再度取消。萧克后来就开始去搞教育,担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直到平津战役结束才调到第四野战军担任参谋长。这个时期基本上四野也没什么大型战事了,萧克也就没什么立功的机会。
单看萧克个人的经历,那明显是高开低走,若把他跟聂荣臻放在一起对比,差距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就无怪后面军衔会有差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