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56年陈赓领着年轻男子见周总理,一眼被认出身份,他父亲是谁?

1956年5月的一天,陈赓领着一个年轻男子见周总理。周总理从未见过这个年轻人,却认出了他的身份,因为周总理已经找他很多年了。周总理为何要寻找这个年轻人?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意义极为深远。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很多研究者认为南昌起义时南昌的公安局长、警备(卫戍)司令是朱德。但历史真相其实并非如此。

朱德在南昌起义之前,确实曾担任过此职。但在1927年4月10日,朱德便从警备(卫戍)司令一职上离任。6月上旬,朱德又正式辞去公安局长职务。八一起义时的南昌公安局长、警备(卫戍)司令其实是彭干臣。

彭干臣是我军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是周恩来、叶挺、方志敏等领袖的得力干将,曾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也是八一起义背后的大功臣。只是由于工作变化频繁,又使用过诸多等化名,加上牺牲较早,以及曾经被误传的两次牺牲,致使英名和业绩鲜为人知。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曾托人苦寻彭干臣的后人。数年之后,彭干臣的儿子被带到了周恩来、邓颖超的面前,使他们倍感欣慰。

彭干臣,1899年生于安徽省英山县,1921年4月入团,1923年入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的佼佼者,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

1925年,彭干臣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第二年秋天,彭干臣回国参加北伐战争,成为叶挺的得力助手。1927年初,彭干臣出任叶挺的参谋长,并于叶挺出征期间代理卫戍司令。同年3月,彭干臣协助周恩来组织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7月15日,周恩来指示彭干臣率一批革命同志,由武昌的东湖转移出城,分散隐蔽。彭干臣回到故乡英山,并与在英山的同志举行秘密会议,商定尽快地把英山县的黄埔毕业生中的革命同志联络起来,想尽一切与反动派展开斗争。不久,中央又密令彭干臣潜赴南昌,协助周恩来筹划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时,彭干臣是南昌公安局长兼卫戍司令。在南昌起义前后的近十天时间内,彭干臣做了许多工作,是背后的大功臣。

作为起义的组织者,周恩来等明白,起义爆发之后,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前敌委员会等任务异常艰巨,公安局长一职尤为关键。周恩来到达南昌的当天,就在前敌委员会上提议,任命彭干臣为南昌公安局局长兼卫戍司令。依据的是,彭干臣在南昌起义之前的革命经历。

1924年春天,24岁的彭干臣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学生,深得周恩来的欣赏。第二年,彭干臣成为中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的主要成员。毕业之后,彭干臣与同学陈赓分在同一个连队,陈赓任连长,彭干臣任党代表,一同参加了东征。

五华战斗中,彭干臣被打掉了一个手指,同窗好友惋惜不已。彭干臣却笑道:

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1926年秋,周恩来让正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彭干臣回国参与指挥北伐作战,分配在叶挺独立团工作。攻打武昌之前,彭干臣建议叶挺组织共产党敢死队,自己身先士卒,冲在前头,为攻克武汉立下大功。

周恩来到上海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特意将彭干臣调来,派彭干臣从武昌卫戍部队中抽调一批军事骨干潜伏在上海,穿插到工人纠察队中任军事指挥……

在八一起义中,彭干臣的责任非常重大。他不仅要指挥军警和公安系统加强城市警备,搜查残敌,打击犯罪分子,还要着力于恢复南昌的各项社会秩序。后来有南昌市民回忆称,起义当天,公安局就贴出了布告安抚人心:我们的人回来了,大家不要怕,各商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校照常上课、市民照常生活。

当然,彭干臣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维持秩序,而是在起义军撤离前整编好旧式警察队伍。时任南昌市公安局保安一队队长的汪宪章,曾回忆说:

我们全局官警和消防队的同志,就在警局内集合整编。接着还在顺直会馆为卫戍司令部内搬来了1000多支枪。那天下午天气不太好,下着毛毛雨,彭局长召集大家讲话,接着就编队,由青壮年的警士混合编成几个连,至晚上七八点钟才编完,被编入的人还发给了枪和子弹……我们公安局全部人员是跟贺龙将军警卫团走的。许多人跟着起义军一直到了广东

而彭干臣自己,选择了最后一批离开。几经周折之后,彭干臣于1927年12月到达上海,并再次回到周恩来身边工作。之后,彭干臣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多年,与周恩来、邓颖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2年,彭干臣由周恩来从上海派往江西工作,先后担任红十军参谋长、赣东北彭杨军校校长职务,成为了方志敏的得力助手。

1934年冬,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出师北上,彭干臣协同方志敏率十军团北上。1935年1月,红军团在赣东北怀玉山地区不幸陷入重围,部队全军覆没,方志敏被俘,彭干臣则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6岁。

因为当时通讯并不发达,彭干臣的生死一度成了一个谜。再加上彭干臣在之前的工作中常用化名,致使他的功绩不为人知。但是,曾与彭干臣有过交往的战友们却始终记挂着他。

周恩来得知彭干臣牺牲的消息后,内心万分悲痛,曾多次打听他的子女的下落,但没有结果。1950年,周恩来在给英山县一位烈士的父亲郭若夫先生夫人信中写道:

德昭弟为国捐躯,还有彭干臣先后同学,亦为国牺牲

又经过多年查探之后,1956年,周恩来终于在紫光阁第一次见到彭干臣的儿子彭伟光。当时,彭伟光主动找上了父亲的生前好友陈赓,陈赓非常高兴,并带着彭伟光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面前。

周周总理看着这个年轻的男孩,从他身上看到了昔日挚友的影子。周恩来深情地把彭伟光从头到脚审视一遍后说:

他是彭干臣的儿子

邓颖超则动情地说:

今天见到你,我和你周伯伯都非常高兴,这样,我们对失去的战友彭干臣烈士有所交待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