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巴基斯坦留学生的诚挚感谢:当老师成为生命中的明灯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在这里追逐他们的学术梦。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教授他们知识,更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最近,一封来自巴基斯坦留学生赛德卡里克的感谢信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再次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这封信向我们展示了老师在学生生命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他们的无私奉献如何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赛德卡里克于2018年来到东南大学,成为第二届中国路桥-东南大学巴基斯坦交通运输工程班的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身处巴基斯坦的他面临无法回国、无法进行毕业答辩的困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硕士生导师李昶教授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积极协调各方,让赛德卡里克能够顺利完成毕业流程。这不仅是工作责任,更是一位教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

李老师的支持体现在诸多细节中,他不仅为赛德卡里克整理毕业材料,还耐心指导他完成复杂的线上答辩程序。正是这种超越职责的关心,让赛德卡里克感受到了一种如山的稳定与支持。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赛德卡里克顺利毕业,开启了他新的学术旅程。

进入博士阶段后,赛德卡里克的导师高英教授同样在关键时刻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赛德卡里克常常感到迷茫,高老师则通过电话与他联系,耐心倾听。高老师鼓励他说:“在此期间,学会等待,同时也要持之以恒地学习。”这种话语如晨曦般温暖,帮助赛德卡里克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让他在隔离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学术探索的乐趣与意义。

这种无声的支持背后,是高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她不仅指导赛德卡里克进行学术研究,还积极鼓励他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高老师的引导下,赛德卡里克逐渐学会面对挑战,增强了自信,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个人的研究能力。

为了帮助赛德卡里克适应中国的文化与语言,高老师还主动分享了很多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活动,赛德卡里克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与关怀。在中国春节期间,李老师更是邀请他参与家庭聚餐,亲自为他讲解节日的习俗。这一切,从小细节出发,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在这些亲身经历中,赛德卡里克深刻领悟到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人,更是一盏指引学生前行的明灯。李老师和高老师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点亮了学生的学习之路,帮助他们在异国环境中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正如赛德卡里克在信中所写,师恩如灯,在求学的道路上,有这样的老师,仿佛无论多么坎坷,前方的路都不再孤单。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无数留学生与教师之间温暖而动人的真实写照。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人心的互通。正是这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让每一个学子在追梦的旅途上,心中始终怀揣希望,勇敢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