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赋诗一首赠与自己的臣子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进行了肯定。诗中那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流传至今,成了人所共知的至理名言。
如果将中国的历史翻开到南宋末年,忠臣在这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动荡时期,往往更加凸显出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
在面临蒙古骑兵冷硬的铁蹄旋即而至的时刻,岳飞成了大宋最后的反攻,文天祥成了大宋最后的坚持。
而公元1279年,于广东崖山“负帝投海”的陆秀夫则成了大宋最后的尊严。
公元1238年,也就是南宋嘉熙二年,陆秀夫降生在楚州盐城的一户商人之家,他3岁时,因举家搬迁而定居于镇江,之后家里又陆陆续续添了几个弟弟妹妹,这一大家人好不热闹。
陆秀夫小的时候,性情内敛稳重,一心向学,非常羡慕邻居家能去私塾读书的小伙伴。
一年的除夕日,陆秀夫的父亲召集了所有子女发放新年礼物,其他孩子要的几乎都是点心、压岁钱之类的年彩。
可陆秀夫却向父亲要了一盏伴读的油灯,而这盏普通的油灯从此便没有离开过陆秀夫。
在这盏灯下,陆秀夫不论寒暑、刻苦学习,终于在20岁那年与文天祥一起同中进士,考取了功名。
陆秀夫进入官署做事之后,虽然给人感觉言辞极少,但却诚恳可靠、才华了得,尤其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文天祥
后来,陆秀夫被镇守淮南的大将李庭芝看中,招为幕僚,帮助李庭芝掌管机密文件。
每当李庭芝查看陆秀夫所管理的大小事务,皆是井井有条、恰到好处,因此李庭芝深感陆秀夫是个难得的人才。
后来当李庭芝知道南宋朝廷缺少能臣之时,便忍痛割爱,举荐了陆秀夫。
陆秀夫起初担任司农寺丞,负责粮仓管理和官员的禄米供应,后来又任礼部侍郎。
然而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已经在蒙古军队的虎视眈眈下苦苦支撑良久了,陆秀夫曾被派到蒙古军营里与元将伯颜商议求和事宜,这次求和谈判因陆秀夫坚持不肯答应屈辱的条款而最终失败。
后来铁骨铮铮的文天祥也被派去议和,却遭到了伯颜的扣押。
据《明史》记载,1276年,参与议政的谢太后和6岁的幼帝赵显宣布南宋朝廷向元军投降。
于此,南宋的历史便划上了一个尴尬难言的句号。而南宋的血脉还在,忠心不二的陆秀夫就与武将一起护送妃嫔和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出京城临安。
初夏之时,南宋朝廷君臣一路流亡到福州,拥立8岁的益王赵昰称帝,也即是宋端宗。
而朝政则由杨太后参议,能主事的内阁大臣还剩下的是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以及后来侥幸从元军大营中逃回来的文天祥。
而在面对未来前进的方向时,内阁大臣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后来,陈宜中借口去越南搬救兵而一去不复返,只余陆秀夫和张世杰还在勉力维持着这个流亡朝廷的最后一点体面。
陆秀夫每天如常梳洗,身穿朝服,手持笏板上朝议事。而私下里没有他人在侧的时候,陆秀夫北望临安城的方向,时常泪湿满襟,恸哭不已。
尽管南宋朝廷已是气数将尽、残喘维系,可当益王赵昰称帝的消息传出之后,还是有一大批忠勇的旧部和南宋百姓自发聚集在流亡朝廷的附近。
粗略计算约有数万的兵力,依旧忠心追随着南宋皇室仅余的血脉。
他们也暗自期望有一天能重振旗鼓、再度复国,他们认为,只要王储仍在,南宋就没有真正的灭亡。
从元军帐下逃脱出来的文天祥,选择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在江西起灶囤兵,在他的奋力拼杀之下,还真就打赢了几场胜仗,收复了很多失地。
文天祥抽出空闲来写信并派人送给陆秀夫,陆秀夫收到捷报后还激动地哭了好几个晚上。
后来,元军不断逼近,陆秀夫便一路从福州逃往到泉州。
就在逃亡的路上,时年尚不满10岁的宋端宗赵昰因不慎溺水,最终受到惊吓而死去,众人再度陷入了悲哀而无法自控。
就在愁云密布之时,陆秀夫站出来大声说到:度宗皇帝尚留有一子在,我们应该继续想想办法。
古人曾经以500人成一个军旅,10平方里而成功中兴,难道我们现在拥有数十位官员,数万名将士,上天如果真的不想绝我南宋之路,我们难道就不能复兴国家吗?
这样一番慷慨陈词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迅速让众人停止了呜咽,燃起了斗志。
在陆秀夫的主持下,大家又拥立7岁的赵昺登基,就是史称的宋少帝。陆秀夫从此被少帝任命为左丞相,统领军国大事,张世杰则担任军事指挥首领。
2个月之后,南宋的流亡朝廷又迁移到了如今广东省新会地区的崖山,决定在此安营扎寨的陆秀夫就更忙了。
陆秀夫画出建筑草图,带领南宋军民开辟荒地、取木造屋,为杨太后和少帝修建了一座行宫,命名为慈元殿。
后来,又紧邻着行宫修建了3000多座房屋,连为一片,结成了行朝草市,方才令流亡的朝廷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在崖山修筑工事期间,陆秀夫筹措银钱、监督造建,可以说是百务缠身,勉力支撑。
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依然每日按时为宋少帝赵昺讲习书本、传授知识,非常认真。
因为在陆秀夫看来,文化的延续才是重要的事情,如果文化丢了,那么复国也就失去意义了。
1279年元月,元军率战船400余艘来到崖山,与崖山的南宋军民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当时,南宋军船共有近1000艘,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只可惜张世杰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被元军切断了陆上的淡水供应渠道,南宋军民只好忍住喝水的欲望,于元军展开了殊死之战。
1279年农历二月初六,已经打了快1个月的崖山海战已经变得白热化,南宋的军民们有的因为喝了海水而又吐又拉,但依然坚持着作战抵抗。
元军看准了潮汐变化之时,围攻南宋战船,使南宋舰队腹背受敌、死伤惨重。
张世杰眼看大势已去,只能拼死号令周围的10余艘战船,突围出去,寻找出路。
而宋少帝所乘的大船因被围困在其他战船中央而无法逃离,在慌乱之中,陆秀夫思虑二三,心意已决。
他先是抽出腰间佩剑,将3个儿女和夫人赶到船舷处,命他们一一跳海。
之后,陆秀夫跪于宋少帝面前,声泪俱下道:国以至此,陛下当为国而赴死,德祐皇帝之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言毕,陆秀夫找来一条丈余长的白绸,以绸为绳将宋少帝绑于身上,纵身跳入海中,壮烈殉国!
眼见陆秀夫与宋少帝投海自尽,许多臣民便紧随其后,纷纷跳海明志,以示殉国。
据史料记载,崖山战后,海面浮尸竟达十万余人。一向在流亡的南宋朝廷当中成为精神支柱的陆秀夫就这样“负帝投海”。
以一个士大夫能想到的最为适当的方式,保住了大宋最后的尊严,彰显了大宋最后的气节。
时隔740余年后的今天,也不乏有人认为陆秀夫不该决定一个小皇帝的生死,因为年幼的生命往前的路还长,很有可能不被元军所杀,留住自己的性命。
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在那样的时局之下,比皇帝的生死更为重要的,便是中国历史上世代传延的气节与信念,而这些忠臣流传给后世的气节,将生生世世为华夏子孙所敬重仰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