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锂电行业正迎来一波强劲反弹,九月份的锂电池及材料企业排产量环比增长超过10%,创下过去一年最快增速。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车消费也展现出高涨的市场热情。中期来看,锂电行业的配置价值依然可观,头部企业的开工率普遍维持在70%至80%之间,部分企业甚至满产,供需格局相对理想,龙头公司并未出现明显的供需失衡。
在经历了一季度的盈利下滑后,锂电材料企业在二三季度逐渐企稳。尽管未来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高开工率和碳酸锂价格的下降为盈利的稳定提供了支撑。
锂电池行业的开工率是市场供需状况的晴雨表,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高开工率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尽管整体行业存在过剩现象,但龙头企业的表现依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储能电芯的开工率自二季度以来保持饱满,企业能够选择高价客户,尽管涨价面临挑战,但盈利仍有上升的可能。
国家和地方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市场需求产生了显著的提振,预计补贴范围可达40%。2024年,新能源车的批售量预计将达到1180万至1200万台,同比增长35%。而到2025年,批售量预计将增至1350万至1400万台,同比增长10%至20%。
在技术与产品升级方面,宁德时代推出的超级增混电池备受瞩目,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提升至2.6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达到2.8,展现出技术进步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快充负极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需求将从11万吨增至31万吨,增幅显著,相关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具备优势。
尽管锂电行业的单位盈利已连续下滑两年,但部分环节如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的加工费已触底,未来价格有望回升。目前,龙头企业的估值在15倍左右,较历史高点仍有上升空间,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增速将达到20%,盈利有望修复。
02
锂电行业的投资价值正在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短期还是中期,锂电在电信子行业中都展现出极高的配置潜力。自9月25日起,锂电材料环节的配置相对较少,市场关注度不高,这为锂电投资的反弹提供了良机。九月份以来,锂电池及材料企业的排产显著增长,环比提升超过10%,成为过去一年中增速最快的月份。同时,旧车换新车的政策刺激了消费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基本面向好。
从中期来看,锂电的配置价值同样不容小觑。新能源车锂电板块的头部企业开工率普遍较高,大多数企业的开工率在70%到80%之间,部分企业甚至达到了满产状态,供需格局理想,龙头企业几乎没有供需失衡的情况。
在短期业绩方面,尽管锂电材料企业在一季度经历了盈利下滑,但二三季度的业绩已基本企稳。未来,尽管电子材料价格可能会有所下跌,但高开工率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上游碳酸锂价格的下降为锂电材料的单位盈利稳定和改善奠定了基础。
中期来看,锂电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良好,龙头企业表现出色,单位盈利已处于触底阶段。与光伏行业相比,锂电的基本面见底速度更快,展现出突出的中期投资价值。在牛市中,新能源车锂电板块的涨幅明显超过其他行业,超额收益显著。
在三季报的复盘中,宁德时代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环比增长接近20%,同比增长26%。特别是在储能领域,单位盈利超出市场预期,储能放量表现良好,储能产能接近满产,客户选择和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单位盈利超出预期。
在正极三元环节,尽管磷酸铁锂的占比高达七成,但三元材料的增长仍然依赖于行业本身以及新能源车和储能需求的持续增长。
03
锂电行业的盈利与开工率现状引发关注。以当升科技为例,尽管单位盈利依然保持在理想水平,三季度的单吨盈利回落至1万元,相较于二季度的1.6万元有所下降。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剔除铁锂业务的影响,而三元材料的盈利则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首先,海外客户订单的到期导致三元材料价格下滑,其次,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波动也对盈利造成了压力。
从三季度的业绩来看,多家企业的盈利状况保持稳定,亏损并未明显扩大,盈利企业的表现也相对平稳。磷酸锂价格的稳定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在负极材料领域,单位盈利表现良好。杉杉、尚泰和中科电气等企业的单位盈利均在三千元以上,环比保持稳定。行业降价趋势已基本停止,价格趋于稳定。二季度时,部分企业对比亚迪的报价回升了1000至2000元,这为整体盈利提供了支撑。
电解液方面,龙头企业如天赐的产量增长迅速,单吨盈利维持在七八百元,未出现进一步下降。导电剂的盈利情况也相似。
从开工率的角度来看,开工率是市场供需格局的重要反映,通常产量略高于需求量以便于备库。虽然产能数据来自第三方,建议关注历史对比,绝对值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某些企业若缺乏有效产能,产量可能显示为零,但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多的产出。
04
锂电产业链的库存周期正在经历显著变化,值得关注的是环比趋势。从电池环节来看,历史上这一领域的开工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尚未爆发时,开工率维持在20%到30%之间,而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开工率则超过50%。
自2017年起,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逐步崛起,锂电池环节的开工率显著改善。2020年至2022年间,开工率高企,伴随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然而,随后的去库存周期导致开工率下滑。2022年第二季度,库存水平高企,持续去库存至年底,库存从最高的六个月降至三个月。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企业再次开始补库存。
2022年下半年,锂电产业链经历去库周期,而2023年上半年则进入加库阶段。整体开工率较低,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开工率约为60%。下半年,随着新能源车销售的激增和储能需求的上升,开工率有所回升。
龙头企业与非龙头企业的开工率差异显著。在锂电池产业链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行业趋势并不完全反映龙头企业的表现。龙头企业的表现普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碳酸锂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为龙头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条件,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在三季度的市盈率表现良好。
在储能电芯方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在二季度的开工率已较高。储能电芯与动力电芯在容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储能电芯以大容量为主,难以切换动力产能。储能电芯企业的高开工率使其能够选择高价客户,尽管涨价困难,但单位盈利可能上升。
负极材料的开工率保持在70%到80%之间。石墨化价格相对偏低,维持在几千到一万元。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短缺后,价格持续回落,低端人造石墨负极价格已回到2万元以下。2022年,负极材料的高开工率与新能源车的增长和石墨化短缺相结合,导致价格上涨,供给紧张。近期,头部企业如中科电气和尚泰科技的开工率接近满产,快充系列产品的需求增加,外协需求上升。
石墨化价格因成本上涨而有所上升,头部企业正在推进石墨化与负极一体化配置,外协厂逐步关停,报价受到正面刺激。特别是在第三季度后,负极石墨化环节的价格有所上涨。
05
在电池行业,负极材料企业面临着成本传递的挑战,尤其是那些依赖第三方石墨化采购的公司,压力尤为明显。然而,随着快充产品的比例提升,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得以维持,二三季度的单位盈利保持稳定。
以中伟股份为例,三元前驱体的单位盈利约为5000元。未来的盈利提升将依赖于设备工艺的进步、企业规模效益的提升以及上游镍等金属的布局。中伟股份在镍领域的盈利已为单位盈利贡献了约5000元。
尽管磷酸铁锂的开工率受到一定压制,但中高电压路线的渗透率迅速提升,开工率相对较高。近期,三元材料的价格在金属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国内订单价格趋于稳定,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虽然部分企业如容百、五矿等出现负盈利,但由于外资客户占比较高,影响相对较小。
磷酸铁锂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上升,储能需求的增加为行业带来了利好。裕能、龙蟠等企业的开工率已超过90%,但大多数企业仍在亏损,部分二三线企业已停产或出清。加工费方面,磷酸铁锂的加工费是毛利的主要来源,目前在1万多元水平,但近期加工费迅速收窄,10月7日降至历史低点3300元/吨,实际毛利甚至出现亏损。
不过,10月25日价格有所回升,预计加工费有可能在底部反弹,带动单位盈利回升,头部企业对此已有明确表态。
锂电行业的供需与政策分析显示,随着持续满产和行业出清,价格可能上涨,尤其是原料价格。电解液方面,六氟磷酸锂的开工率相对稳定,头部企业如天赐的开工率约为60%。近期天赐江苏厂的火灾导致六氟价格小幅反弹,但不足以支撑持续上涨,预计价格将保持平稳,这种平稳可能促使二三线企业停产退出。
新能源车行业的反弹始于9月24日,国家发布了报废更新和补贴政策,补贴额度灵活,涵盖置换和家庭增购。终端观测显示新购和增换购比例上升,整体补贴力度大,申领比例约30%。然而,省级补贴可能面临预算问题,部分地区需求强劲但财政紧张,可能提前退坡。
关于补贴的延续性,市场存在关注和预期分歧。官方预期尚未明确,部分地区希望政策延续至节后。预计政策可能在旺季时进行调整,以更精准地使用财政预算。
06
新能源车市场正在稳步增长,2024年乘用车的累计销量预计在1到9月达到1800万台,全年预期在2550到2600万台之间,基本持平或微增。2025年的销量预期也相对平稳,约在2500到2600万台,这与政策规划密切相关,2024年不会对2025年形成过度透支。
在新能源车方面,1到9月的累计批售量约为780万台,同比增速达到30%。电池的渗透率从年初的30%-40%提升至9月的50%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批售量预计在1180到1200万台之间,同比增速约为35%。2025年批售量预期在1350到1400万台,同比增速在10%-20%之间。核心车企的供给变化是主要关注点,2024年九大核心车企的销量约为600万台,占比50%。
核心车企如比亚迪、魏小李、红魔之星、广汽埃安等,预计2025年比亚迪将增长10%-20%,可能贡献100万台增量。吉利银河的市场反响强烈,预计月销可达3万以上。极狐处于强产品周期,预计贡献60到80万台。小鹏的科技日活动提升了产品热度,预计贡献20万台。领跑明年有两款主流车型,预计增量20万台。鸿蒙之行的M8预计2025年Q2上市,小米也将推出SUV,整体供需预期在250到300万台。
综合考虑新能源车的竞争和替代效应,2025年电车总增量预计在150到200万台之间。近期,技术关注度高涨。宁德时代上周发布的逍遥超级增混电池实现了纯电续航400公里,并支持4C超充,产业链中游各环节多次提到高端产品需求提升并获得溢价。
在磷酸铁锂领域,开工率出现明显的K型分化,头部企业如裕能、龙蟠和富林的开工率高,甚至供不应求,而尾部企业则面临停产或出售的困境。铁锂的压实密度在高端储能和动力电池需求中至关重要,传统低端压实密度已提升至2.6以上,部分产品可达到2.8。
在负极方面,快充技术主要集中在消费层面,采用针状焦路线,倍率可达6C甚至10C,但成本较高。中科和胜肽在石墨烯快充路线中发展迅速,成本优势明显。预计2025年负极需求将从11万吨增至31万吨,快充负极企业的竞争不激烈,盈利能力稳定。
钠锂电池技术在碳酸锂价格高涨时备受关注,价格下跌后产业链进度略有放缓。宁德的钠锂电池已在多款车型上落地,预计2025年将有较大释放。正极方面,传统三元厂商积极参与,电解液供应商也在积极配套。原力股份在负极环节的进展较快,未来在硅碳负极的多孔碳领域具备强大优势。
07
锂电产业的盈利现状引发关注,数据显示,过去两年该产业链的单位盈利持续下滑。自去年底以来,多个环节出现显著亏损,价格触底的迹象愈发明显。许多企业仍在消耗之前的利润,一级市场的融资活动也在继续,但新一轮融资中折价现象严重,部分企业折价高达40%-50%,融资成功率不容乐观,报价策略愈加保守。
在三元正极环节,单吨投资约4万元,合理年折旧盈利应为4000元,但目前国内企业的盈利仅在2000-3000元之间,海外客户的盈利情况稍好,仍降至1万-2万之间,加工费的下降空间有限。由于定制化开发的特性,短期内替代可能性小,需依赖市场需求的显著增长来推动价格回升。
铁锂环节的产能投资约为每万吨2亿元,合理单吨盈利为2000元。当前,湖南、云南等地的企业盈利水平仅千元左右,除龙头企业外,其他企业面临持续亏损,加工费上涨的理由充足。前驱体环节的投资强度约为1亿元,单吨盈利约5000元,但由于上游一体化和资本开支较大,加工费下降空间有限。
负极环节在2021-2022年经历了石墨化上涨,一体化企业盈利较好,但非一体化企业未能受益。当前一体化投资额为2-2.5亿元,单吨折旧约2000元,低于此值即亏损。部分企业仍在处理高价库存,未完全消化。中科电气等企业已恢复盈利,但单吨盈利不足1000元。尽管产能饱满,一体化率和新产能配置积极,头部企业仍有未释放产能,短期内价格回升困难,需通过成本下降和高端产品竞争力提升来实现。
电解液环节的盈利也在探底,单吨盈利从三四千降至不足1000元。瑞泰、新宙邦等企业因海外客户支撑,盈利水平与龙头企业无明显差距,但海外市场正处于新谈价周期,盈利水平接近底部。六氟环节的历史价格弹性较大,当前龙头企业控价在6万元以下,二三线企业仍面临亏损,未来价格弹性有望显现。
整体来看,各环节已深度亏损约两年,资金消耗殆尽,底部信号愈加明确。价格弹性需依赖产品迭代和下游需求的共振。估值方面,普遍上涨二三十个百分点后,2025年平均PE约为15倍,二三线企业约20倍。龙头企业明年15倍PE仍有上升空间,过去估值曾达30-50倍。未来三年,行业增速预计20%,盈利有修复和翻倍的弹性。当前15倍PE较低,筹码安全,2026年部分企业PE或低于10倍,锂电资产配置的价值愈发显著。
【2025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开年首展】 2025第20届中国南京国际电池及储能技术博览会再相会南京,中国电池展作为2025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开年首展,同时在黄金采购4月旺季,将会聚集多方资源为大家带来一场颠覆式的行业盛会。2025中国电池展,展会在原有的锂电池、新能源、储能、电池设备、新能源装备、正负极材料等基础上,2025年围绕新型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长时储能、钠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等多领域拓展延伸,打造一场覆盖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的行业顶级盛会。
2025年4月21-23日,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龙蟠路88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