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有名的民间情圣柳永,原名三变,后来改名柳永以明志向,永就是他永远也不要改变自己要考取功名的决心,古人对于功名的执着追求不亚于现在人对考大学的执着追求,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有管他叫柳七,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北宋年间的通俗歌曲也就是婉约词写到了极致,他就是北宋年间最火的通俗歌曲的填词作者,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去作词,而且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白衣卿相,你什么时候见过做宰相的做丞相的穿白衣呢?在这里白衣实际上指的是布衣,也就是他没有真正的当上官,当上大官满朝朱紫贵,只有穿正红色的深紫色的袍子这才是品级高的大官的官袍,但是柳永却是一介平民百姓,他自诩自己是有做宰相之才的人。
柳永本来是一个意气求上的才子,带着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来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他给自己预设的目标就是今科状元非他莫属,带着一种这样很狂的心态来的,结果到了这儿也进了考场,考试也结束了,自己感觉发挥得不太好,可能到了京城藏龙卧虎,人才也很多对自己能不能拿到状元开始失去信心了,从考完试到发榜这段时间,他就到秦楼楚馆到那些歌女们中间厮混给人家写词谱曲让他们去演唱。在他有预感自己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写了一首《鹤冲天》
这里面蕴藏着自伤自怜自负,这时候狂的心态还在保留着,他说自己即便是考不上也是不穿制服的朝廷贵官,一样可以为朝廷做出贡献青史留名。
结果柳永写的这首词就像柳永写的其他的词一样,很快的又在京城传唱开了,而且还传到了皇宫大内,当时正是宋仁宗赵祯在位,赵祯就听说过这首《鹤冲天》对柳三变留下了一个印象,又过了一段时间,礼部把预录取的名单弄好了,回头连卷子名单都拿给皇帝审阅,这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程序,最后由皇帝钦定名次,忽然翻到一本柳三变的卷子,柳永倒是状元没考上进士考上了,皇上看着柳三变的卷子就开始琢磨,他唱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人不应该录取,回头就把柳永的卷子摘出去了,不录取就算了还给人加了一句评语,说此人且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你不要我们这个浮名了你去过你那个浅斟低唱的生活吧。
就这样柳永悲剧性地丢掉了已经到手了得功名,这是柳永士途当中人生当中遭受的一次重大的打击。但是从此之后柳永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越来越放浪形骸,而且这回人家再去填词有名堂了,于是自己给自己起个外号叫奉旨填词柳三变。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能明白一个二十多岁很年轻的才子就这么着断绝仕途之路这辈子不可能做官了,这无论如何柳永也不会接受的。所以这样柳三变就改名叫柳永,以柳永的名字又来参加进士考试,又考了一些年考中了,但是考上之后我们能体会到像柳永这种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性格很多人不喜欢他同样士新科进士要授一个官,柳永给授予了一个到东海之滨找了一个盐场到那里当了一个盐场大使。
柳永离开京城后往西北游历渭南,全国的艺伎都慕名而来,例如陈师师,赵香香,虫娘,谢玉英等等都对柳永所填的词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1034年柳永闻讯赴京赶考终于登上进士,柳永当了一个东海的盐场大使,听着挺风光的其实就是一个铲盐的管理员,这个地方远离中央,几乎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信息也闭塞,虽然在官场拼了很多年像熬鹰一样熬的眼睛都红了,最后到了好多年以后才论资排辈,一步一步迁升,最后这一辈子掉到中央做到最大的官叫做户部屯田司员外郎,
好不容易熬到这么一个大官按说也不错,但是身在官场的柳永心中的所念依然是青楼的烟火气息,生活作风问题遭到了弹劾,很多人不喜欢他,找毛病还不好找吗?这样这个官也就当不成了,于是柳永的晚年就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混得最好的人缘不错的回到秦楼楚馆,一代文豪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凄凉。
1053年,柳永死了,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来。连给自己身后办丧礼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一些跟他交好的青楼里的歌女舞女大家一起凑了点钱才将这一代大文豪给安葬了,每年到了清明节,歌姬们都会集体吊唁,一片素缟,唉声震地,便退而求其次,也得一世的放纵与潇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