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从那个贫穷、落后、封闭的旧中国到文明、开放、富强的新中国的转变,经济增长,文化繁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致力于引进外资和人才引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国内有益的政策,也离不开无数科研人员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代的屈辱历史让无数有志青年清楚地意识到,要救国救民,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唯一的道路便是出国留学。因此,近现代以来无数的中国青年留学海外,或学习国外先进的政治制度,或学习科学技术……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学成后沉醉于国外的高薪厚禄,选择留在国外。当然,还有许多人像孙中山、周总理一样学成归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或是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回国后为国家科技发展尽一份力。
而这些归国的人才中,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叫李景均,被誉为“中国遗传学之父”,曾经他像许多归国青年一样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冒死回国,但他又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他几番周折,最终选择回到美国。
少年天才,留学海外
李景均出生于1912年,天津人,著名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被誉为“中国遗传学之父”“人类遗传学的开拓者”。
李景均出生在一个做棕油生意的家庭,家庭富庶,李景均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13岁的李景均就进入英国传教士办的天津英中学院读书。1932年李景均又进入美国传教士办的南京金陵大学读书学习农业知识。
1937年,李景均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育种和遗传,在美留学期间,他对遗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著名遗传学家杜布詹斯基的遗传学著作《遗传及物种起源》,这也是他研究遗传学的开始。
1940年,李景均获得博士学位和毕业证书,他也获得在美国定居的机会,并且还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还在美国和一位美籍华人成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他完全有理由一直留在国外,过那种安稳又富庶的生活,纵使千条理由,万条理由,让他下定决心回国的理由只有一条——他是中国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仅仅是这一条,对他而言便胜过了那千万条理由。
冒死回国,北平任教
他经过千般险阻,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1941年被誉为中国抗战最困难的一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战场败战连连、伤亡惨重,许多中国人都对抗战的胜利失去信心,也正是这一年,李景均决定回到祖国,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想回到祖国哪有这么容易。
从美国到中国,穿越太平洋,跨过半个地球,也只有轮船这一种交通方式,原本只有三个星期的路程,但是在日本人的阻击下,几经波折,多次辗转。终于耗费了51天的时间,李景均和妻子抵达了香港九龙。
即使一路坎坷回到祖国,但是并没有为李景均夫妇带来平安,因为很快日本大肆进攻香港,许多商铺关门跑路,而李景均随身带的旅行支票也无处兑现。饥寒交迫中的李景均夫妇被困香港两个月。
在李景均夫妇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曾经的同学好友,好友为他们送来粮食,在香港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李景均夫妇徒步跋山涉水到达广东,随后乘车到达桂林,一路上完全可以说是艰难险阻,九死一生,但是李景均却异常坚定。
1942年,终于安稳下来的李景均进入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1943年又去了自己的母校,已经迁去了成都的南京金陵大学任教。
不幸的是,李景均夫妇的长子Jeff因病在去重庆的火车上逝世,这对李景均的打击何其大,这也成为李景均一生的痛处。后来在李景均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的扉页上写着“书是纪念Jeff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景均金陵大学的导师出任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他邀请李景均前往北京大学任职,年仅34岁的李景均也就此成为北京大学最年轻的系主任。
遭遇打压,离国出走
那个曾经冒死回国的才子,被现实浇灭了心中的火光,走上一条相反的道路。
李景均教学十分认真,同时也在进行各项研究,发表论文,他的《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在国外出版并产生重大影响。即使这样,也没有逃过被排挤的命运。
一场学术风波悄然而至,苏联“米丘林学派”与“摩尔根学派”之间发生冲突,展开了一系列的遗传学论战,苏联科学家李森科打着“米丘林学派”的旗号给“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打上了“资产阶级”的标签。
这场搞笑的闹剧波及到了李景均,李景均支持摩尔根的学说,加之他的留美经历瞬间将他推到风口浪尖。很快,在乐天宇的主持下李景均就被停掉了正在教学的课程。
李景均试图去反驳李森科,同时也为了自证清白,他翻译了李森科的代表作《遗传及其变异》试图让人们认识到李景森的学术主张是有错误的。
可是李景均错了,他们根本不在意那个学说是对的,他们只在意那顶“资产阶级”的帽子扣到了谁的头上,这已经不是学术领域的交流,而是政治领域的斗争。
乐天宇等人又放出谣言,说李景均曾辱骂苏联,借李景均的夫人是美籍华人的身份攻击李景均,甚至还拉拢李景均的助手、学生一起批判他。这些无中生有,别有用心的谣言彻底让李景均心灰意冷,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反复斟酌后,李景均与好友道别,决定回美国。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著名遗传学家穆勒珍惜李景均的才华,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地位向美国学术界介绍李景均的成就,还联合美国其他遗传学家写信请求,解决了李景均的签证问题。
后来的李景均更是取得诸多重大成就,发表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著作,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小结:
许多出国留学的青年学成后贪恋国外优渥的条件永远地留在了国外,我们往往给他们打上了“忘恩负义”“不爱国”的标签。
李景均从未表达自己如何地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但是他选择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国内,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他对自己的祖国爱的多么深沉。
他带着满腔热血回来,背负着污蔑和遗憾又离开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失去他,也成为了中国的重大损失。
如今,虽没有那是的严峻形势,但是人才、科学家们的待遇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如果说20世纪是金钱和资源的争夺,那么21世纪,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资源,中国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引进人才?如何留住人才?真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