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原英租界道路名称溯源
张翔
前言
英租界是在天津最早设立的租界,1860年设立后,经过了三次扩张,形成了今天东至海河,北至营口道,南至马场道、大沽路、开封道,西至西康路的范围。西北与法租界接壤,东南与德租界(1918年后改为“特一区”)毗邻,其道路编号和名称也经过了几次变化。
图1:原英租界示意图,陈国栋 绘制
区域道路概述
1860年12月17日英租界( British Municipal Concession,BMC)在天津设立,选择了天津老城东南方向靠近海河边的一片区域,约460亩。以今天四至范围看,东邻海河;北靠营口道与法租界接壤;西侧截止到大沽路;南侧以彰德道为界与美租界毗邻。早期英租界大部分为荒地,只有极少数人家,相比法租界选择的繁华的紫竹林地区,英租界的搬迁费省了不少。
1897年3月31日,随着德租界、日租界相继的天津设立,英租界扩展到了墙子河北侧(今南京路),称为“扩充界”(British Municipal Extension,BME),约1630亩。
1902年10月23日,美租界并入英租界,称为“南扩展界”(Southern Extension,SE),约131亩。
1903年1月14日,庚子国变后,随着俄租界、意租界、比租界、奥租界的设立,英租界越过墙子河向南大规模扩展到今天的西康路、马场道,称为墙外推广界(British Extra-Mural Extension,EME),面积约3928亩。
图2:原英租界道路布局及名称(图中编号为地块),刘晓晨 绘制
道路名称溯源
1号路,河坝道, The Bund,因临海河而得名。1946年更名为台儿庄路,以纪念抗日战争中惨烈的台儿庄大战。
图3:在原英国俱乐部(今人大常委会)后墙上的路牌,1945年视频截图。
2号路,宝士徒道, Bristow Road。该道路最早分为两段命名:原中街(维多利亚道)以东,因飞龙洋行在此称为飞龙道(Feilung Road);中街以西,因信远洋行在此称为信远道(Hsinyuan Road),1921年后统称为宝士徒道。亨利·宝士徒( Henry B. Bristow),1897年为英国驻津领事。1946年后更名营口道,辽宁省地名。
3号路,维多利亚道, Victoria Road,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而命名,俗称“中街”。1946年以蒋介石字中正,而更名为中正路(营口道至开封道),1949年1月更名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徐州段)。
图4:利顺德饭店围墙上的“中街”路牌与“咪哆士道”路牌,陈硕 收藏照片
4号路,领事道, Consular Road,因英国驻津领事馆位于此路南侧海河边而得名。1946年后更名为大同道,山西省地名。
图5: 早期领事道与维多利亚道路牌
5号路,海大道, Taku Road,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当时从天津城通往大沽口的唯一道路,初名海河叠道,俗称海大道。划定租界时,根据条约规定,海大道不属于租界管辖,而属于清政府。海大道的英租界段为今大沽北路的营口道至大营门。1946年后统称大沽路。
6号路,广东道, Canton Road。因原英租界共同墓地(Common Cemetery)在此(今公安局位置),故而早期路名为“墓地道”(Cemetery Road),后以广东省而命名。1946年更名北平道,1959年9月30日更名唐山道,河北省地名。
7号路,马场道,又名马厂道, Race Course Road,因通向佟楼跑马场而得名。马场道为英租界一条重要道路,原有中央绿化隔离带(1961年拆除)。1946年,墙子河(今南京路)以北更名浙江路,南段保留马场道之名,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英租界时期道路名称。
图6:原安立甘教堂围栏上的马场道路牌,张翔收藏照片。
8号路,怡和道, E-Wo Road。该道路原分为两段命名:中街(维多利亚道)以东,以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命名为怡和道;中街以西,因广隆洋行称为广隆道(Kwanglung Road),1921年统称怡和道。1946年后更名为大连道,辽宁省地名。
图7:怡和道上的苦力,背景可见 E Wo Road路牌。来源:京都大学收藏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档案
9号路,马开内道, Macartney Road,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 George Macartney,1793年出使中国,觐见乾隆皇帝)而命名。1946年后以安徽省,更名为安徽路。另见16号路说明。
10号路,巴克斯道, Parkes Road,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驻华公使巴夏礼( Sir Harry Smith Parkes,1828-1885)而命名。1946年后更名为保定道,河北省地名。
图8:挂在原合众教堂教堂(今和平检察院)围栏上的巴克斯道路牌,张翔 收藏照片。
11号路,达文波道, Davenport Road。亚瑟·达文波( Arthur Davenport),1880-1890英国驻津领事。1946年后以时任美国总统更名为杜鲁门路,1949年1月更名建设路。
12号路,宝顺道, Pao Shun Road。原道路分为两段命名,中街(维多利亚道)以东以宝顺洋行(Hatch & Co.)命名,中街以西因老英国俱乐部而命名俱乐部道(Club Road),1921年后统称宝顺道。1946年后,更名太原道,山西省地名。
图9:宝顺道与中街交口,英国巡捕身后可见两个路牌,陈硕 收藏照片。
13号路,戈登道, Gordon Road,纪念英国军官查理·乔治·戈登( Charles George Gordon, 1833-1885),其于1860年勘定了最早的天津英租界范围。1946年后与原怡丰道(34号路)统一更名为湖北路,戈登道为今唐山道至南京路段。
14号路,博罗斯道, Bruce Road。卜鲁斯爵士( Sir Frederick Bruce),1860-1864年英国驻华公使。1946年更名烟台道,山东省地名。
15号路,内比尔道, Napier Road,威廉·约翰·纳皮尔勋爵( William John Napier),1834年出任首位英国驻华商务总监。1946年后更名为四川路。
16号路,马开内道, Macartney Road。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 George Macartney(1793年出使中国,觐见乾隆皇帝)而命名。1946年后更名为青岛路,山东省地名。另见9号路说明。
17号路,红墙道,英文名为体育场道( Recreation Road),因邻英租界运动场(即原新华路体育场)而命名。1946年后为纪念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与日法租界道路统一更名为林森路。1949年1月更名新华路,红墙道为今营口道至南京路段。
18号路,麦达拉道, Magdala Road。罗伯特·纳皮尔( Robert Napier),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第二师的指挥官,陆军元帅,后成为成为“马杰达拉”的内皮尔第一男爵( 1st Baron Napier of Magdala)。1946年后更名济南道,山东省地名。
19号路,盛茂道, Seymour Road,以1900年八国联军的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 Edward Seymour)命名。1946年后与日法租界道路统一更名为河北路,盛茂道为今营口道至南京路段。
20号路,咪哆士道, Meadows Road, 以咪哆士洋行创办人 J. A. T. Meadows而命名,其于1866-1872年及1875年任天津英国工部局董事长。1946年更名为泰安道,山东省地名。
图10:30年代年雪景,咪多士道的路牌挂在维多利亚花园围栏上。陈硕 收藏照片
21号路,利斯克目道, Liscum Road,美军上校里斯库目( Emerson Hamilton Liscum, 1841-1900),1900年美军第九步兵团指挥官,在天津阵亡,日租界大和公园原有其纪念碑,现存于天津博物馆(下图)。1946年后重命名为山西路,利斯克目道为营口道至南京路段。
22号路,博目哩道, Bromley Road,以1884-1887年美国驻津领事布罗姆利(又译巴拉密, George T. Bromley)命名。1946年后更名为彰德道,河南省地名。
23号路,公学道,又名耀华路, Kung Hsueh Road,因耀华中学而得名。1946年后更名为耀华路,现已成为耀华中学内部道路。
24号路,董事道, Council Road。原大沽路以西为董事道,大沽路以东至海河边原为美租界,因招商局朱其昂在此有宅邸,因此被称为朱家胡同。1902年美租界并入英租界后,统称为董事道。有一说因英租界工部局第一位华人董事蔡绍基居住于此,但1899年的地图上已经存在董事道,因此不大可能是因蔡绍基而定名,故而存疑待考。1946年更名为曲阜道,山东省地名。
25号路,原规划道路,有路号,未建成。
26号路,克森士道, Cousins Road。艾德蒙·克森斯( Edmund Cousins),天津洋总商会董事长。1946年后与原开滦胡同(30号路)统一更名为开封道(解放路至南京路),河南省地名。
图11: 早期克森士道路牌,编号不同,韩军收藏明信片。
27号路,原规划道路,有路号,未建成。
28号路,狄更生道, Dickinson Road。以仁记洋行经理 W. W. Dickinson命名,1894-1895任天津英国工部局董事长。1946年后更名徐州道,江苏省地名。
29号路,额尔金路又译为义路金路, Elgin Avenue。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 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12th earl of Kincardine)而命名。因临墙子河的北侧濠墙,中文又称为“围墙道”。1946年后,改名南京路(营口道至徐州道),江苏省地名。1970年因修建地铁,填平墙子河,1973年该条道路与墙子河南侧的上海道合并称,统称胜利路,1984年恢复南京路之名。
30号路,开滦胡同, Kailan Lane,因开滦矿务局码头及开滦大楼在此而命名。1946年后与克森士道(26号路)统一更名为开封道(解放路至张自忠路),河南省地名。
31号路,香港道, Hong Kong Road。1946年以广西省的镇南关而更名为镇南道,1951年随着镇南关更名睦南关,而再次更名为睦南道。
32号路,小河道, Creek Road。因临墙子河而命名。1946年更名为上海道(今南京路南半幅,营口道至徐州道段),1973年墙子河消失后,与北侧南京路合并,统称胜利路,1984年恢复南京路之名,上海道消失。
33号路,新加坡道, SingaporeRoad,以新加坡命名。1946年后更名为大理道,云南省地名。
图12:新加坡道路牌,来源:京都大学收藏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档案。
34号路,怡丰道, Avon Road。英国中部一条河流。1946年后,与原戈登堂(13号路)统一更名为湖北路,怡丰道为南京路至重庆道段。
35号路,科伦坡道, Colombo Road,斯里兰卡地名,1946年后更名常德道,以纪念湖南常德保卫战。
36号路,泰恩道(又译为泰安道), Tyne Road,英格兰河流。1946年更名为香港路。
37号路,爱丁堡道, Edinburgh Road,苏格兰城市。1946年后与原剑桥道(39号路)统一更名为重庆道,爱丁堡道为河北路以西。
图13: 民园大楼围墙上的“爱丁堡道”路牌,张翔收藏照片
38号路,西德尼道, Sydney Road,澳大利亚城市,现翻为悉尼。1946年更名为澳门路。
39号路,剑桥道, Cambridge Road,英格兰地名。1946年后与原爱丁堡道(37号路)统一更名为重庆道,剑桥道为河北路以东。
图14: 剑桥道路牌,来源:京都大学收藏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档案。
40号路,牛津道, Oxford Road,英格兰地名。1946年以原国民政府主席而更名为林森路。1949年1月改称新华路,牛津道为南京路至马场道段。
41号路,都柏林道, Dublin Road,爱尔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郑州道,河南省地名。
42号路,摩西道, Mersey Road,以英国河流命名,1946年更名为南海路,广东省地名。
43号路,达克拉道, Douglas Road,以英国河流命名,1946年后更名洛阳道,河南省地名。
44号路,威灵顿道, Wellington Road,新西兰地名,现今翻译为惠灵顿。1946年后与原日法租界道路统一更名为河北路,威灵顿道为南京路至马场道段。
45号路,伦敦道, London Road,以英国首都命名。为英租界一条重要干道,中间原有绿化隔离带和高杆路灯(1961年拆除)。1946年更名为成都道,四川省地名。需要说明的是,今西康路的成都道至马场道段原为伦敦道的一部分。
图15:伦敦道路牌,来源:京都大学收藏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档案。
46号路,西芬道, Severn Road,英国河流。1946年更名为湖南路。
47号路,福发道, Forfar Road,英格兰地名。1946年后更名为岳阳道,湖南省地名。
图16: 30年代英军葬礼走过格拉斯哥道与福发道交口,陈硕 收藏照片。
48号路,三安道, Shannon Road,爱尔兰地名。1946年后更名为山西路(南京路至成都道)。
49号路,伯斯道, Perth Road,苏格兰地名(注:今澳大利亚也有同名城市“珀斯”)。1946年后与加的夫道(52号路)统一更名为长沙路,湖南省地名。伯斯道为南京路至西安道段。
50号路,马耳他道, Malta Road,地中海岛国。1946年后更名为衡阳路,湖南省地名。
51号路,匹伯利道, Peebles Road,苏格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苍梧路,广西省地名。
52号路,加的夫道, Cardiff Road,威尔士地名。1946年后与49号路统一更名长沙路,湖南省地名。加的夫道为西安道至重庆道。
53号路,益世宾道, Eastbourne Road,英格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柳州路,广西省地名。
54号路,孟买道, Bombay Road,印度地名。1946年更名为潼关道,陕西省地名。
55号路,约克道, York Road,英格兰地名。1946年后更名为南宁路,广西省地名。
56号路,敦桥道, Tunbridge Road,英格兰地名,今天一般翻译为坦布里奇。1946年更名为西安道,陕西省地名。
57号路,大北道, Derby Road,英格兰地名,今天一般翻译为德比。1946年更名为贵州路。
58号路,克兰特道, Clyde Road,英国河流。1946年更名为芷江路,以纪念在湖南芷江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
59号路,林莫克道, Limerick Road,爱尔兰地名,今天一般翻译为利默里克。1946年更名为沙市道,湖南省地名。
60号路,培思类道, Paisley Road。苏格兰地名,今天一般翻译为佩斯利。1946年更名为襄阳道,湖北省地名。
61号路,格林威道, Greenwich Road。英格兰地名,著名的天文台在此。1946年更名宜昌道,湖北省地名。
62号路,德列道, Delhi Road,印度地名,现在翻译为“德里”。1946年更名为广西路。
63号路,文赛道, Windsor Road。英格兰地名,现在翻译为“温莎”。1946年后更名为汉阳道,湖北省地名。
64号路,体伯瑞道, Tipperary Road,爱尔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汉口东道,湖北省地名。
65号路,体伯瑞道, Tipperary Road,爱尔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汉口西道,湖北省地名。
66号路,格拉斯哥道, Glasgow Road,苏格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桂林路(岳阳道以南)及武昌路(岳阳道以北)。
67号路,原规划道路,有路号,未建成。
68号路,登伯敦道, Dumbarton Road,苏格兰地名。1946年更名为云南路。
图17:1939年,原东亚毛纺厂前的“登伯敦道”路牌,张翔 收藏照片。
69号路,原规划道路,有路号,未建成。
70号路,康伯兰道, Cumberland Road,英格兰地名。1946年后与原奥克尼道(72号路)统一更名为昆明路,云南省地名。康伯兰道为今马场道至成都道段。
71号路,原规划道路,有路号,未建成。
72号路,奥克尼道, Orkney Road,苏格兰地名。1946年后与原康伯兰道(70号路)统一更名为昆明路,云南省地名。奥克尼道为今成都道至营口道段。
73号路,原规划道路,有路号,未建成。
74号路,海光寺道, Hai Kwan Ssu Road,因通向海光寺得名。1946年后以当时的西康省(今四川西部),而更名为西康路。
图18:1939年,海光寺道路牌,张翔 收藏照片。
附录
1. 旅顺道,并非英租界规划道路,原为隆茂洋行(Mackenzie Co.)前的一条胡同,后定名为隆茂道,1946年后改名为旅顺道。
2. 遵义道,位于马场道南端,原英商赛马场北侧,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建有别墅,俗称德璀琳大院。其北侧道路命名为德璀琳路(Detrings Road)。1946年后改称遵义道,贵州省地名,该道路目前为内部道路。
3. 今湛江路(原名伟夫路,Willow Terrace)以及海口路(今友谊北路,马场道至永安道段,原名哈内路,Birchcroft Avenue)。这两条路在马场道以南不属于英租界,但英国工部局购买了马场道公墓(后来的小蘑菇坟地),修建了这两条道路,其命名来源不详。
4. 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占领天津租界,同日将英租界改为“极管区”,随即将所有带英文的路牌全部销毁。
参考资料
1、《和平区地名志》,1998,天津人民出版社
2、《天津租界档案(第一辑):英租界档案》,2015,南开大学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