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部《长征组歌》的大型音乐片,风靡全国。我们敬爱的总理曾观看了17次《长征组歌》的演出。当时,有一些心怀不轨之徒对作者泼脏水。总理气冲冲地说:“这样的佳作你们能写得出来吗?”
《长征组歌》这部音乐片,把长征带上了艺术的舞台上,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革命。而这不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作家写的,而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开国大将写的,他就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
肖华,1916年生,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人。他出身在一个泥瓦匠家庭,虽然父母只是普通的工匠,但他们却是第一批加入工会的成员,后来,父母二人都入了党,他们的家成了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
他就是从小在这样一个革命的家庭里长大的。在他小的时候,他就给组织送过情报,当上了一名小交通员,当组织在他家里举行会议时,他就在家附近玩,事实上是负责站岗放哨。不幸的是,那个时候是革命初期,我党还很弱小,参加革命工作极其危险。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母被特务抓走杀害,11岁的他成了孤儿,不过这没有击垮孩子幼小的心灵,反而增强了他的革命意志。
次年,12岁的他参加兴国起义。当时,他把农民赤卫军引到城里,并事先在反动派的家门做标记,赤卫军凭着这些标记,将城内的反动派一扫而光,起义顺利取得了陈赓。由于这次出色的表现,他还受到了组织的表扬。
1929年,伟人创办了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13岁的他作为重点培训对象被选入培训班,他是班里最年轻的学生,但他的成绩一直都十分优异。培训班结束后,他担任了兴国少共县委书记。上任以来,他走遍了乡镇,建立了团支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团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一千多人,形成了一个少年先锋队,他出色的组织能力深得伟人的称赞。
1930,伟人第二次来到兴国,他来向伟人汇报工作,汇报结束后,伟人还邀请他一起吃饭。当时,伟人指着14岁的他,对红四军政委罗帅说:“不要小看这个孩子,他虽然只有14岁,但能力很强,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伟人的确眼光很好。他没有辜负伟人的信任,1933年,他成立的“少共国际师”,不满18岁的他已经是师政委了。别看这支少共师的平均年龄很小,只有17岁,但战斗力十分强。第一次战争中,就歼灭闽北敌军300余人。长征之初,他们一直是红军部队的开路先锋,立下不少战功。遵义会议后,少共师与红一军团合编,他也被调到红军政治部,担任组织部部长。
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后任343旅政委,与陈光合作,两人在广阳指挥伏击战,一举击毙了近千名日寇。1938年,他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抗战结束后,他率领四个师辗转东北。1949年,33岁的他任十三兵团政委,已经是正兵团级干部。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39岁的肖华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