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森:《玉堂春》琐谈

梅兰芳《女起解》

二百年来久演不衰的京剧《玉堂春》,是一出家喻户晓的传统戏。故事情节取材于明代短篇小说家冯梦龙“三言”中的《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古今情史》卷二亦有“玉堂春”一则。据前人考证,此系明代真人真事。全剧包括《嫖院》《关王庙》《起解》《会审》《监会》《团圆》等折。《起解》一折中,解差是一名由丑角扮演的男性老者崇公道,这样处理对于苏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犯人来说,从洪洞县徒步解往省城太原府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苏三所在女监的看守应该是禁婆,而不应是禁卒。可崇公道提苏三时,是禁卒接待并唤出苏三的,女监由禁卒看管就说不过去了。我与杨荣环先生探讨此事时,他认为在不便大动的情况下,可以改为不上禁卒,由崇公道自己用钥匙开监门。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如梅兰芳饰苏三,萧长华饰崇公道,把禁卒改为禁婆,观众会看不惯,也和后面的《监会》雷同了。苏三辞别狱神的大段反二黄慢板,是人称“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先生的创造。当初这里只唱四句二黄原板而已,如今“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辨”一段唱腔,早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唱段了。

温如华《女起解》

在《女起解》这折戏里,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西皮流水板,梅、尚、程、荀等各个流派的首句唱词都是“苏三离了洪洞县”,唯独张(君秋)派唱“低头离了洪洞县”,这也是王瑶卿先生的授意。目前流行的这段程派风格的流水板比其他流派的唱词多两句:“就说苏三遭冤案,如今起解奔太原”,而且末尾两句的唱词也区别于其他流派:“若遇清官把案断,日后有生当报还。”近年来在一些演唱会上,有个别唱段作了变形处理。例如,《铡美案》包拯唱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然后接唱快板“驸马爷近前看端详”;《打龙袍》李后唱西皮导板“龙车凤辇进皇城”,接唱流水板“一见皇儿跪埃尘”;《女起解》苏三唱西皮导板“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接唱流水板“苏三离了洪洞县”。以上唱段的这种嫁接组合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大家知道,任何导板都是上句,后面要接下句才对,听着才舒服。上面列举的《铡美案》便符合这一要求,而《打龙袍》和《女起解》就不可取了:上句导板唱完,紧接着又唱流水板的上句,很明显是忽视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奇句与偶句的配合问题。

在我童年时期,曾听到《苏三起解》“搭架子”(角色在后台念白)时,丑角插科打浑竟有这样的词句:“往南京去的前三天都走了,如今净是往北京看毛主席的了!”那是在新中国成前夕。

张君秋、萧长华《女起解》

传统的,包括梅派等风格在内,《起解》中苏三唱的西皮慢板第二句“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这里的“缠头”是指嫖客赠与女的财物,并非指用丝绸缠头裹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的名作《琵琶行》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的诗句,即为此意,有些旦角演员唱到此处,用手指着头是错误的。张君秋先生“缠头似锦”改为“艰苦受尽”,也觉得欠妥。因为妓女是身心受尽凌辱,而物质生活并不贫乏,何谈艰苦?张君秋先生可能是觉得“缠头似锦”费解,用“艰苦受尽”更合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政京剧团导演刘元彤先生为李丽芳、童葆苓二位演出时改为“穿绸着锦”。杨荣环先生则把“缠头似锦”改为“凌辱受尽”,似乎较为贴切。如果大家能够理解缠头的本义,是不是可以不改?

1929年蓓开唱片】

[西皮摇板]烟花总要讲酬应,

未必他心似我心。

轻移莲步出房门,

见了公子把礼行。

[南梆子]独坐小楼开妆奁,

想起了吾公子泪不干。

海角天涯不能见,

镜里看花只自怜。

1930年胜利唱片】

苏 三:[西皮流水]苏三来在洪洞县,

双膝跪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心内惨,

过往的君子听奴言:

哪一位去到南京转,

你与我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西皮流水]人言洛阳花似锦,

偏奴到来不如春。

低头出了洪洞县城,

[西皮散板]老伯不走你为何情?

1930年百代唱片】

赵济羹京胡

[西皮原板]玉堂春虽然是艰辛尝透,

喜郎君今日里名就封侯。

夜寂静听钟鼓紧催更漏,

[西皮摇板]还需要早安歇休醉金瓯。

[西皮流水]非是苏三多痴情,

伤心言语听分明:

今夜良宵初合卺,

怎能抛别纳新人?

休惹是非添仇恨,

劝君急转洞房的门。

《起解》中苏三唱的西皮原板,一般都唱“四恨”,梅派唱过“十恨”。20世纪50年代中期,名旦赵燕侠先生在天津东马路的新华戏院演出全部《玉堂春》,一定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她只唱了“二恨”。当场天津观众不答应,结果全体退票,改日重演。

正因为这是一出以大团圆收场的喜剧,所以逢年过节或是演堂会戏,三堂会审的时候,有时可以是清一色的“满堂红”:苏三、王金龙、潘必正、刀斧手和龙套的服装以及桌围椅披、大帐子,本来就是红色的;刘秉义的蓝官衣改为红官衣,三个门子也都改穿红褶子。以上做法虽有些牵强附会,但还是进一步烘托了该剧的喜庆氛围,故而无可厚非。

程砚秋《三堂会审》

清朝末年,作为内廷供奉的陈德霖老夫子,进宫为慈禧太后演出《玉堂春·会审》,把苏三上场唱的西皮散板中的唱词“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改为“鱼儿落网有去无还",原因在于慈禧是传乙未年(1835)生人,生肖属羊,她又是个喜怒无常的人。陈老夫子为了不惹大祸,回避了慈禧的属相而修改了唱词。不过传唱至今的仍然是“鱼儿落网”这个临时修改的版本,“羊入虎口”的原词反而无人再唱了。

《三堂会审》一折中的舞台调度是我国民族戏曲所特有的典型范例,三位官员审问苏三,不是面对犯人,而是看着她的后脑勺,让她脸朝外脆。这样处理,舞台画面非常漂亮和规整。这是我们民族戏曲所独有的特写形式,能让观众最大限度地欣赏到演员的表演。因为我们承认自己是在演戏,一切都是为了观众。要想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种大写意的表现手段完全可以不必顾及生活中的真实。

荀慧生《玉堂春》

《玉堂春》这出戏,无论哪个旦角流派都在演,只是各流派都选择适合发挥自己优长的片断,声腔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四大名旦为例:梅兰芳、程砚秋二位先生只演《起解》与《会审》两折,尚小云先生从《起解》演到《团圆》,只有荀慧生先生从《嫖院》一直演到《团圆》,剧本是由陈墨香先生改编的。梅先生扮演的玉堂春,在头面的装饰上与众不同,《起解》与《会审》两折里,头上戴双光水钻顶花,也许这是他为适应国外演出所做的美化,因而保留下来的。程砚秋先生因中年以后体态发福,身材相对高大魁梧,穿用普通的罪衣罪裤已不适合,所以改系红腰包,穿红褶子。《六月雪·法场》中的窦娥也是这个扮相。藏拙寻巧,长善救失,是每一位表演艺术家成功的秘诀。

综上所述,《玉堂春》里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京剧界的同仁们切不可轻视!

《佩森谈艺录》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6月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