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成吉思汗的陵寝究竟在哪里?“八白室”衣冠冢,还是一个永远的谜

我国古代共诞生了400多位帝王,目前为止,他们的陵寝多数都被发现,只有极少数还隐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而这极少数里就包括被喻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现存成吉思汗陵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伊金霍洛旗,号称“八白室”。不过,这座气势恢宏的“八间房子”建筑只是一个“衣冠冢”。也就是说,里面根本没有成吉思汗的遗骨,只是一个方便后人祭祀凭吊的地方。即便如此,出于适应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这座“八白室”原来还是一座迁来迁去移动陵墓。所以也有“马背上的陵寝”一说。

八白室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像,衣服、家谱、及贮藏他逝世前的最后一口气及灵魂的灵塔。

据《蒙古秘史》(也称《元朝秘史》)记载,早在出征西夏之前,成吉思汗便因打猎摔下马而受伤,并且一直高烧不退。而当时进攻西夏如箭在弦,所以成吉思汗又在无奈之下打算改劝降在先,武力攻伐退而求其次。

但西夏将领阿沙口出狂言,藐视蒙古大军,于是被激怒后的成吉思汗带病出征。虽然最终还未攻灭西夏,但成吉思汗因病情恶化而无力回天,最终以“马革裹尸”结束了纵横捭阖的一生。那么,成吉思汗的遗骨究竞葬于何处呢?到现在众说纷纭,还没有定论。最常见的是一个传说。

据说,成吉思汗生前有一个愿望。有一年,他率军西征,路过鄂尔多斯草原时,被眼前这片如诗如画的绿地所吸引。目极处,水草肥美,鸟鸣鹿奔,雾霭绕青山,重峦叠叠而不可尽数,使人顿觉心旷神怡,豪情壮志就像泉水一样喷涌四溢,就连手中的马鞭也在不知不觉中滑落。

部下赶忙上前将鞭子捡起,双手举过头顶,示意成吉思汗收鞭。没想到成吉思汗依旧眺望远方,并语重心长地说:“这里花草繁华似锦,树木郁郁葱葱,王者之气四溢,就将马鞭放在这儿吧!将来我死之后,务必葬于此处地,此马鞭为信。”

然而成吉思汗还是没有坚持到攻克西夏都城的那一刻,便去世了。为了稳定军心,瓦解西夏反抗意志,他只好下达“秘不发丧”的命令。之后,他的灵枢由少数亲信秘密运到传说中落马鞭的地方安葬。为了保密起见,护送灵枢人还杀光沿途路人。

到了预估的地点后,众人先砌草皮,挖深坑,将灵枢掩埋,然后将墓穴回填平整。最后将之前铲下的草皮在覆盖在上面,一切还原如初。再经过一年多的风吹雨淋,群马踩踏,百草复青,再也看不到了墓葬的痕迹。

为了让亲族在祭奠时准确找到埋葬地点,负责安葬的人们还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牵来一只幼驼,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掉,将血洒在墓地。据说,骆驼有辨识自己血亲的天性,每逢祭祀时,人们只要把那只母骆驼牵来即可轻松找到墓地。因为驼母会在幼驼洒血的地方徘徜哀鸣,久久不愿离去。

当然上述只是一个传说,并不可信。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母驼也有寿命,如果母驼突然死掉怎么办?是不是就意味着下次祭奠是就找不到了地方?至于这个传说的其他漏洞还很多,这里不作例举。总之,驼母是靠不住的。

不管怎么说,目前关于成吉思汗陵寝就是以一种“无墓有冢”的状态存在。而这种葬俗在许多民族都有出现,并以南方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居多。蒙古人原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死后尸骨回归自然是最好的方式,所以他们无论实行土、水、天等何种葬法,但不会保存遗体。

因此可推测,即便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寝,并不代表里面一定有他的遗体。或者只是一把骨灰,或几块散骨。但是蒙古人这种“其墓无冢,以马践,使如平地”的丧葬方式,无疑给成吉思汗陵寝的位置铺上了层层迷雾。因为,在地面上找不到任何关于坟冢、碑记一类的标志物时,那种探寻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渺茫。

另外,关于成吉思汗墓葬如此保密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说他一生征战,杀人如麻,树敌无数,为避免被仇家报复性地挖坟掘墓,挫骨扬灰,所以不得已才密藏。再就是中国人的“厚葬”习惯更容易成为居心叵测的人下手的理由。其实这两种担心代表了每一位帝王的心理,要不然他们就不会一即位便为自己修建陵寝,而且一直修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持久浩大的工程量,求得就是“安全”二字。

不过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帝王费九牛二虎之力修建之陵寝,根本不存在绝对之安全,所以也见证了成吉思汗之精明。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寝,但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徒劳而无获。

目前,关于成吉思汗陵寝的位置还有如下几种推测:

一、今蒙古国境内。

二、我国内蒙古地区。

三、一处深水湖底,或一条大河的河底。

四、我国新疆北部阿勒泰山青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一座疑是人工改造的大山。

成吉思汗的陵寝究竟在哪里?或许将永远是一谜。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