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在送女儿去往重庆江北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结束了他这“曲折”的一生。
加入共党,不幸失联
郭汝瑰一生都在马背上颠簸,从一无所有、只有满腔抱负的学生,最后成为了掌握军事机密、地位举足轻重的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可为什么后来人们论起郭汝瑰,最后想到的还是那个“中共历史上最大的红色间谍”的称号呢?
这要从郭汝瑰的一生说起。
郭汝瑰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虽然家道中落,但读书对于郭家人来说,还是看作是首位的。
郭汝瑰出生以后跟着父亲前往成都,在那里,他被安排进了成都高等师范附小和成都联合中学读书。此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之际,郭汝瑰在受到老师胡子林的影响,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埋下了一粒种子。
郭汝瑰为人聪明,在早早见识过社会动荡、局势不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之后,他不顾家里反对,决定放弃学文,转而学习军事,后来经堂兄郭汝栋的推荐,他顺利进入到黄埔军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
当时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多为共产党,因此在这三年里,郭汝瑰一边疯狂地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一边大量接触到李达、陈独秀等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著作,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可要,而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拯救中国。
于是他开始积极联络共产党员,终于在1928年5月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么为什么郭汝瑰作为一个共产党,却在之后的人生里一直都在国民党的队伍里活跃,还成为了国民党的高官呢?
原来,就在郭汝瑰还沉浸于加入共产党的喜悦中之时,蒋介石已经开始大肆剿共,彼时郭汝瑰的堂兄郭汝栋也投靠了蒋介石,为了表示忠心,他先后已经残害了不少的共产党员。
郭汝瑰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与共产党失去了联系。
后来郭汝栋左右逢源,为了保全堂弟,决定要送他前往日本进行深造。面对国内大量共产党员被残害的局势,郭汝瑰短暂犹豫之后便答应了,在他看来,暂时去日本躲避一下也无妨,顺便还能去日本学习一些真本事,将来可以更好的投入到革命中去。
但他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这个决定,让他后来再次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多了一些波折。
就连他在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还说:“当时还自以为得计,岂知这成了我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想来他也是追悔莫及。
毅然从军,“打”进国军
在日本的郭汝瑰或者是说在日本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日本人的歧视。
郭汝瑰在面对日本人的刁难时,总是隐忍不发,长久的忍耐在他心里埋下了对日本的深恶痛绝,终于,在得知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他再也容忍不了日本人的侮辱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决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临走之时,他被当时所在学校的老师威胁,如果他离开日本,将永远不再录用他,这反而更加激起了郭汝瑰的反抗之心,他坚决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在回到日本。
这一年,他24岁。
回到中国的郭汝瑰于同年又进入到了陆军大学,也是在这里,他才真正开启了军人的生涯。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为了安抚手下大将,维护自己的地位,蒋介石只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决定再次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让郭汝瑰看到了为国效力的希望,于是,他经同学介绍,到国民党陈诚手下的第14师担任参谋长一职,然而真正让郭汝瑰被陈诚重用,并且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他在淞沪会战中的杰出表现。
1937年8月,继卢沟桥事变以后,蒋介石为了改变日军企图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在上海主动发起进攻。
此时郭汝瑰所在第14师42旅被紧急从华北地区召回,面对形势危急的战争,不料42旅旅长心生胆怯,为了不影响战争局势,担任第14师的师长霍揆彰只得临时将郭汝瑰与其互换职务,由郭汝瑰临时带领42旅共同作战。
在士兵们的眼中,郭汝瑰就是个“文生”,要他带领着打仗,那哪行啊?
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郭汝瑰打起仗来犹如猛虎一般。
面对日军数十架战机的轰炸,郭汝瑰丝毫不肯退缩;有战士顶不住了,他就拿起枪补上;每每遇到危机关头,他第一个写下遗书,决心报国,跟着他的士兵们看到自己的旅长如此英勇,面对日军也更加毫不畏惧。
终于,在经过7天7夜的浴血奋战,42旅从八千多人只剩下两千多人的时候,日军战败,而他们的阵地却一块没丢。
自此,郭汝瑰这才在全军中出了名,随后得到了陈诚的赏识和重用。
抗日战争期间,郭汝瑰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比如他参与的武汉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被陈诚指定负责武汉战役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计划下,此次战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鄂西会战中,郭汝瑰一眼识破日军想要一举歼灭国民党第六战区主力的企图,很好地帮助部队规避了风险,可以说,鄂西会战的胜利,与郭汝瑰有着不小的关系。
在抗日战争中,郭汝瑰带领部队拿下一次次胜利,他本人的职位也越来越高,先后受到陈诚、薛岳、蒋介石等人的赏识,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经陈诚的举荐,担任国民党军务署署长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也逐渐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成为蒋介石的心腹。
渴望回归,为我党潜伏
郭汝瑰官做得越大,越能看清国民党内部的腐朽。
在没有接触蒋介石以前,他只觉得蒋介石此人在军事方面却有天赋,后来经过深入了解,他才清晰地认识到,蒋介石野心极大,且为了谋求自身利益,不惜加害共产党,造成国内纷争不断,不能一致对抗外敌。
面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种种恶劣做法,加上此前自己接触过社会主义,内心对社会主义深感认同,郭汝瑰知道,他必须回到共产党的组织中去,为此,他开始寻找机会,准备随时与共产党取得联系。
终于,就在1945年5月,上天给他送来了曙光。
他通过从前一同在黄埔军校的同学任逖猷,结识了共产党员任廉儒。
任廉儒作为郭汝瑰与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的桥梁,多次将郭汝瑰的情况上报,并代替董必武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郭汝瑰成功打消了任廉儒的疑虑,这才安排了董必武与郭汝瑰见面。
两人见面以后秉烛长谈,在此期间,郭汝瑰告诉董必武,国军即将委派自己前去美国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员,但自己更想借此机会退出国民党,恢复共产党党员籍,并且前往延安。
对此,董必武的回答是:“你可以去美国,多多调查了解美国,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革命要看远些嘛!”
有人看到这里会觉得董必武这是不相信郭汝瑰,故意找的托词。
其实不然,自1945年起,国民党方面就有许多人私下接触共产党,意图加入共产党,如果说是真心加入的话倒没有什么,然而其中不乏那些假意加入,实则帮助国民党以摧毁我党的人,更何况郭汝瑰身居国民党高位,又深受蒋介石“宠爱”。
在多次“被骗”之后,我党明显谨慎了许多,这也是为什么郭汝瑰提出要恢复共产党籍,董必武没有给出正面回复的原因。
两人会见的几天之后,董必武让任廉儒为自己给郭汝瑰带去了一句话:“你要求恢复党籍,原则上可以,但要经过一番考验。你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你留在这边能为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由我和你单线联系。”
郭汝瑰答应下来,自此以后,郭汝瑰这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卧底”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的信任,郭汝瑰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
当时的蒋介石将上层高管分为几个部分,各自管辖不同的领域以维持国民党的日常运作,而第三厅主要负责的就是同我党进行作战,即它是作战厅。
受到任命的郭汝瑰这可就犯了难了,让他担任作战厅的厅长,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可太清楚了,这不就意味着让他自己人打自己人嘛,这可不行!
他紧急联系到任廉儒,表明自己干不了这个工作,谁知任廉儒听完淡定得很,反而宽慰道郭汝瑰:“你不做,蒋介石也会派别人做这个厅长,你应该去就任作战厅长,为党提供更重要的情报。”
郭汝瑰听完细细思考,是这个道理。如果让别人担任作战厅厅长,那么自己还得想办法窃取军机,但要是自己当这个厅长,作战计划由自己制定,再交到解放军手里,那就轻松很多了。
于是,郭汝瑰上任了。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将情报送至任廉儒的手里,委托他转给我党中央,也是他的多次传递消息,才让我党在作战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其中,淮海战役这一战,郭汝瑰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战争前夕,担任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会议,指出“守淮必守江”,制定计划,决定将兵力集中于徐州、蚌埠一带的津浦铁路两侧,伺机与我军决一死战,他命令郭汝瑰制定出相关方案,并交给蒋介石审批。
但没等这份方案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里时,郭汝瑰早早便将它秘密送往了我党指挥机关。
在战中,徐州剿匪总司令部依据战况决定坚守蚌埠,这对我军来说简直就是“易守难攻”,郭汝瑰此时远在国防部,战场上他帮不上忙,只能在蒋介石耳边“吹吹风”,告诉他徐州地位十分重要,不可轻易被毁坏,诱导蒋介石下令命国军在徐州外围作战,意图让前线国民党军队处于移动状态,以给我党机会进行攻击。
无奈之下,接到命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长刘峙以及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只能带着队伍转移,这一转移给了我军可趁之机,一举拿下两人的队伍,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当解放战争快要结束之时,郭汝瑰怕蒋介石战败后“翻脸不认人”,会把作战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下属身上,于是他寻了个借口,决定离开“蒋氏集团”。
此时蒋介石有意在西南地区培养势力,保存自己的实力,于是干脆命郭汝瑰为第72军军长,壮大军队力量,并前往四川蛰伏起来。
与此同时,我党的命令也下达了下来,希望郭汝瑰能够前往西南地区,在那里组建一支部队,必要时举行起义,以斩断蒋介石的后路。
两方虽然目的各不相同,目的地却不谋而合。郭汝瑰这才带着第72军,往四川前进。
在前往四川的途中,郭汝瑰招兵买马,不断壮大着队伍的力量。
在此期间,他提拔亲信,囤积武器,铲除“异己”,将队伍中的“反共”分子以及特务全部清算掉;同时,他大力向队伍中的士兵们传播着社会主义,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最后,这只队伍看似披着国民党的外衣,实则早已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
因此,当解放军夺取湘西,进一步准备向四川进军之时,蒋介石匆忙抵达重庆,召开会议,旨在守卫大西南。
蒋介石信任郭汝瑰,会后亲自召见郭汝瑰,询问部队的情况,郭汝瑰半真半假的蒙骗过蒋介石之后,很快,战争便来了。
当我军进入四川时,蒋介石任命郭汝瑰担任第22兵团司令,直接指挥第21军、44军、72军以及三个独立师,以作为阻止解放军进入四川的前线,蒋介石计划得很好,他命郭汝瑰培养的第72军在长江一带布防,作为后方保障以便于自己将作战主力集中到成都一带,与解放军决战。
但他不知道的是,郭汝瑰与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廉儒在此之前早已接上了线,两人依据蒋介石的计划,商定于在解放军进川前夕,在宜宾地区发动起义。
这一起义可算是给了蒋介石一个大大的打击,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想到,自己素来信任的部下,竟然在如此重要关头背叛了自己。
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失败,只好逃往台湾,解放战争终于结束了。
保持本心,得偿所愿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局势的稳定,各级军官都有了相应的军衔以及待遇,与同样是作为为解放军提供情报的谍报人员的熊向晖和韩练成相比,郭汝瑰却只被共产党以“起义人员”的名义赋予了军事教员的职位,其中原因还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前面我们说到,郭汝瑰因为局势的原因,被送去日本不幸与共产党失联,在他离开中国前往日本之后,共产党员袁镜铭便被郭汝瑰的堂兄郭汝栋满城通缉,并不幸牺牲。
袁镜铭是当时共产党支部的一个主要负责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国民党大力绞杀共产党,共产党员纷纷“隐姓埋名”、积攒力量之时,袁镜铭的牺牲,必然会引起我党内人员的重视。
且不说这件事与郭汝瑰有没有关系,袁镜铭牺牲的时间节点与郭汝瑰离开武汉前往日本的时间刚好碰到一起,不免还是让人有些怀疑。
然而时间过去已久,其中真相确实让人不得而知。
他在与共产党失联15年之久后,偶然再次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但此时的他,确实很难取得我党的信任。
一方面是他身居国民党高位,另一方面是我党那段时间频繁被“骗”,更加小心谨慎,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郭汝瑰都处在“考察期”,哪怕是到了后来,郭汝瑰多次请求恢复党籍,仍旧迟迟没有得到回复,而造成这一后果的,还是和他与我党失联时间太久,很多政治活动存疑有关。
另外,相较于熊向晖和韩练成对接的是周恩来来讲,尽管郭汝瑰在重新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之时,与董必武曾秘密见过一次,但那之后,他一直保持联系的是任廉儒。
任廉儒在我党内职位不算很高,他只负责传达密报,因此当郭汝瑰的情报通过任廉儒一层又一层的传上去之时,郭汝瑰的名字也就逐渐被迷糊掉,也就是说,情报经过多个人的手,当到达上层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递出情报的人是谁了。
因此,任廉儒经过多次的接触郭汝瑰,尽管能确认郭汝瑰可信,但毕竟对于其他人,尤其是共产党内部高层没有接触过郭汝瑰,更不了解他所传出的情报数量、情况以及重要度,再加上任廉儒级别低,他所说的话,也许不足以有说服力,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相信郭汝瑰。
更令人十分可惜的是,任廉儒于1953年因脑溢血去世,这对后来想要恢复党籍的郭汝瑰来说,更加艰难,因为连最基本的证人跟证词都没有了。
正是因为郭汝瑰身上存疑的地方很多,也就导致了他在建国以后不能尽快达到恢复党籍的心愿。
即便如此,对于我党来讲,也从来没有忘却过郭汝瑰在解放战争中为我党所做出的贡献。
郭汝瑰在晚年的时候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渴求恢复共产党籍的心愿,信传出去不久之后,我党便批准了郭汝瑰的请求。
自此,他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跟了他半辈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郭汝瑰这才开始了晚年的幸福生活。
郭汝瑰在家之时为人低调,其实早在战争之时他便以“廉洁”出名,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将这种作风贯彻到了极致。
面对成都军区分给他的别墅,他毅然拒绝,仍旧蜗居在自己的小平房里;他也从来不坐进口车;面对腐败现象,他也会拿国民党的反例告诫当政者。
他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只是为了为人民谋取福利。
只可惜,郭汝瑰最后因为意外失去了生命,这位传奇人物以如此突然的方式离开人们的实现,着实让人唏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