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这张图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飞机?没错,相信喜欢航空的朋友都知道它是中国的歼8II战斗机。这幅独家歼八战斗机剖视海报由《问天少年》编辑李镜绘制赠给在官方订阅(视频号直播间、航知微店)的读者!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会看到,歼8II怎么还“长出了”一对鸭翼?事实上,它描绘的是一架歼8IIACT验证机的内部结构。许多人可能对歼8II战斗机是否曾采用鸭翼设计感到好奇。确实如此!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得以一窥歼8IIACT的内部构造,包括其配备的各类武器系统,其精确的细节处理令人称赞。
20世纪50年代末,面对美国推出的B-70等超音速轰炸机以及苏联的图-22M,中国空军迫切需要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来拦截假想敌的超音速轰炸机。因此,中国开始研发歼8战斗机。该机早期型号采用了传统的三角翼和前置机头的设计,机身显得异常细长且外观优雅,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了米格-21的设计元素,但歼8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设计特点。1969年,歼8战斗机的原型机试飞成功。那时,我国正经历长期的社会动荡,直至1970年代末,歼8原型机及其白天型号歼8I才最终装备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正是世界航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新的设计和动力系统相继出现,美国、苏联和法国等主要航空强国已经完成了从第二代向第三代战机的转变。在此背景下,由于歼8装备时已显技术落后,迫切需要进行改进以应对尤其是来自苏联的威胁。在这一过程中,由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顾诵芬先生牵头,研制了新型的歼8改型,即歼8II。歼8II与歼8I及歼8原型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采用了侧面进气设计,替代了原来的机头进气方式。这一改动让机头腾出空间,允许安装大功率的多普勒雷达,从而显著提升了歼8的远程探测能力。此外,歼8II还能够装配更新型的发动机,提高其高空高速性能,并通过新增的挂点装备中程雷达制导导弹。这些改进使得歼8II的作战性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歼8II战斗机的生产和部队装备,它主要担负了我国在高空高速领域的国防作战任务。众所周知,南海撞机事件中,“海空卫士”英雄王伟驾驶的正是一架歼8II飞机。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歼8II展示了其新增的空中加油能力,飞机装备了空中加油管,这一场景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这一变化不仅代表了我国在航空技术领域前所未有的进步,还意味着在轰油6飞机的支持下,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得以大幅延伸至南海深处,从而有力维护我国领海及远海、岛屿的安全。
到了1990年代,全球许多国家的三代战斗机已普遍装备部队,无论是美国、俄罗斯、法国还是英国等西方国家,都已经完成了战机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歼10战斗机的研制。然而,人们可能会疑惑,为何在这个时期还要对歼8II进行改装和提升?事实上,航空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始终处于持续的技术迭代过程中。一款飞机从设计到最终退役,需要经历数十年的服务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推出改进型号和进行技术验证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作战能力,这不仅符合国家的经济和财政能力,也适应了其技术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
随着歼10和更新型的歼11战斗机的服役,以及最先进的歼20的出现,有观点认为,像歼8这样的老旧飞机是否已经可以退役。曾有空军领导给出的回答颇具启发性:在高空高速的领域,歼8仍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最新型号的歼8F,先进的电子系统使其能够在敌人视线之外远距离发射导弹,高速突袭,迅速撤离,展示了卓越的拦截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歼8F在高空18000至20000米的高空拦截任务中,仍然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歼8II和其改进型号歼8F仍然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部队中服役。
未来,随着更先进的战斗机和可能的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高空高速的拦截任务可能会有新的承担者,任何装备的更新换代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歼8II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其对我们的影响深远。当我们第一次在《航空知识》杂志封面上看到歼8II的那一刻,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甚至是永久性的。这正体现了这架飞机对国防的重大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