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近日,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呼吁观众走进电影院,亲身体验大屏幕带来的视听盛宴,而非仅通过手机快速浏览短视频解说电影。张艺谋认为,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与沉浸感是线上无法替代的,他希望大家能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电影体验,“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还是很希望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你最好别在手机上看,你最好别看那个三分钟介绍。我觉得实在很无语啊,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看到这个就很难过。”
张艺谋导演希望观众走进电影院,好好享受观影的仪式感与沉浸感,好好感受电影的深度内涵和价值,这是一名电影导演发自内心的呼声。 在电影市场不景气,电影院大多时候门可罗雀的当下,这样的话,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呐喊与恳求。观众们都很尊重张艺谋导演,也很感谢他过去几十年为我们拍了那么多好看的电影,但仍要清醒认识到,观众不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件事,不是谁呼吁一句,就能改变了的。
他那句“你最好别在手机上看,你最好别看那个三分钟介绍”,也代表着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看法。他们认为,几分钟的电影解说短视频,是速食化、碎片化的,对于电影本身而言,是一种“暴殄天物”。大家如果都习惯于“N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式的电影解说,那让在电影院看电影的美好与享受,情何以堪?如果大家的时间,都被碎片化的内容所占据,深度的内容缺失严重,那侵蚀的是大家的精神机理。还有一种说法是,短视频正在“杀死”长视频。这么看,张艺谋的“无语”就更容易理解了。
但也有人觉得,电影解说并非一无是处, 可以节省时间,可以供一时消遣,也可以让观众避免“踩坑”烂片。更何况,现在不少电影解说也愈发精细化和高端化了,不乏信息增量、观点增量和情感增量,也能给观众带来很好的精神养分。而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个是成本高,耗费时间长,万一遇上烂片,钱没了,好心情也没了,得不偿失,大家也不愿意去“赌”。可以说,公有公的道理,婆有婆的理由,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
其实,有一个现实误区需要厘清,观众现在进电影院少了,跟几分钟电影解说的火爆,并无多大关联,也不能简单归因于“大家没有耐心看完一整部电影”“无法接受深度阅读”。张艺谋“无语”的背后,也不只是 “深度”与“碎片化”之争那么简单。所以,别让碎片化、短视频来背锅了。
现在的问题是,长电影确实不给力,深度的内容供给,根本跟不上大众的需求。今年豆瓣评分过8分的国产电影,寥寥无几。不妨请电影行业扪心自问,过去几年,真正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值得在电影院看的好电影,真正有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令观众回味无穷愿意二刷三刷下去的电影又有多少?电影“成色不足”“量大质低”的问题,困扰着无数观众。观众们一次次满怀希望,换来的一次次败兴而归,自然对电影院“望而却步”。
也别说什么是观众内心浮躁,就喜欢碎片化的内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巷人家》,“不舍得快进”“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是观众的普遍感受,也击碎了观众“无法接受深度阅读”的谬言。
说白了,大家现在不是不愿意为看电影买单,是不愿意为烂片买单,也不是不愿意看深度的东西,是不愿意为注水的“伪深度”内容买单。如果电影是“付不起的阿斗”,如果市面上的长视频都“注水质低”,凭什么还来要求观众支持和买单呢?观众是理性的消费者,不是可以被随便欺负的冤大头。
长电影与短视频,“深度”与“碎片化”,确实存在一定冲突性,但并非不可调和,并非只有“非此即彼、二元对立”这一条路可走,也可以各显神通,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文化和艺术也没有形式之分,大屏也好,小屏也罢,短视频也好,长视频也罢,只要能做出好内容,创作出好作品,有人看有人爱,让群众喜闻乐见, 那就是好样的,是文化和艺术该有的样子。当一部电影确实水平很高,那完全无需担心碎片化“短视频”的冲击,甚至还可以借着“短视频”的势,寻求更好的传播,更大的影响。也只有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更可能看到电影与短视频的“相互成就”。
张艺谋导演不必无语,也不必难过,好好把每一部电影做扎实,把故事讲好,放大电影的社会价值,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剩下的就交给观众,请相信观众。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