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蝶变攀高峰——八五六农场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11月4日,在大荒集团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八五六农场参与完成的科技项目、团队及个人获得荣誉表彰,这既是对农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肯定,也是对农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振兴的鼓舞。

多项荣誉的取得,背后是农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精益+数字+科技”三轮驱动战略内涵,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实现了科技创新工作喜讯连连,有力有效推动了农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精益管理 把好科技创新“方向盘”

农场制定《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召开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以重大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立足主责主业,全面梳理农业生产中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并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备案、实施、验收、评审、激励等环节,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形成良好科创氛围。

“把科研资源‘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农场加强全链条部署,从制度建设着眼,统筹把握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八五六农场党委委员、分公司副总经理付甲东(主持工作)在主持召开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工作会议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会时介绍说。并表示,通过抓项目、促投入、建平台、聚人才、育高企、推合作等系列举措,农场近三年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项目100余项,已累计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著45项,在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寒地水稻标准化智能诊断调控技术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

“这两年,通过应用集团种植管理系统及‘数字北大荒’、‘北大荒农服’两款手机APP,让我作出了更科学的种植决策,也让我家的生产更精准了。今年初步计算,水田每亩可以节省人工费大约24元、节省机械作业费52元。”种植户邵金辉说起种植经验来总是滔滔不绝。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农场始终着眼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聚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其与建设“全域数字水稻第一场”目标相融合,实施物联网技术+智慧种植方案+智慧施肥处方图+智能执行装备+全域遥感监测技术应用,推广水田旱平免搅浆、卫星平地等22项实用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200万亩次,受益种植户超2000余户,增收千万余元,切实以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搭建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

2023年9月24日,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北大荒徐一戎高科技水稻示范园区揭牌,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搭建起了科技创新的平台,也成为了农场科技创新工作蓬勃发展的新起点。

“徐一戎高科技水稻示范园区就是农场集聚科技要素的‘强磁场’。我们依托园区的现有资源,建立起了成熟的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大联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吸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多个实践、研学、应用基地落户园区,通过引智借脑的方式,推动了水稻减排固碳种植、数字农业研究、作物高产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增粮行动等多个科技项目的研究进程,大大提升了研究水平,拓展了研究深度,还为农场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八五六农场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国介绍说。

当前,徐一戎高科技水稻示范园区已成为集聚政策、技术、人才、资金、服务等要素资源,面向科技工作者们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这里,有丰富的农业应用场景,合理规划出了水田和旱田试验区、植保防控区、黑土地保护试验区、智能大棚区、地面气象观测场、科普广场等多个功能区,全体科技工作者们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样板区、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寒地黑土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智慧农业发展的集聚区,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园区。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农科院、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相继与园区开展项目合作与业务交流,形成各种科创要素、平台、主体相互协同、相互支撑,推动转化产学研项目创新成果。2024年,园区承担了国家级、省级、集团级和各类科研院所试验示范37项,开展优质品种展示、异地品种鉴定以及抗逆品种筛选的不同种类品种193个,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11叶品种3个、玉米品种2个、大豆品种2个。

人才为先 构建科技创新“金字塔”

“现在进入‘全域数字水稻云平台’,大家可以看到页面上显示农业生产、水利资源、气象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板块,点击进入……”日前,农场智慧农业建设专题培训如约而至。

为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农场持续深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课题建团队,以团队育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增强带头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领,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今年试验的圆粒香稻品种‘龙粳4326’,产量为每亩600公斤……”走进徐一戎高科技水稻示范园区,技术人员赵强正在总结和汇报今年的试验数据。据悉,赵强于202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通过3年的以老带新、以赛选人、实践锻炼、教育培训、团队合作等培养方式,现已成长为园区科研团队的技术型人才。而像他一样的科技技术人员,农场有200余人,他们分别在基层各单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为了加大科技人才作用,农场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并坚持需求导向,重点从顶层设计、队伍结构、素质状况等方面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管理,建设了N名实用型、200名技术型、100名创新型、50名管理型的人才“金字塔”体系,不断激发科技人员潜能,有效提升了人才使用效率,助力科技产业发展。

为全方位支持科技人才发展,农场还重点对科技人才给予配套资金和项目支持,并定期选派科技人才到上级部门和单位进修、访问学习。同时,坚持公正性、荣誉性,不断完善科技竞争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科技成果奖励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基层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并将个人成果“聚沙成塔”,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快速落地生根。

如今,在八五六百万亩土地上,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不断汇聚,创新活力如潮涌动。未来,八五六将以更加优异的科技创新答卷,绘就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北大荒集团全面建设“三大一航母”贡献力量。

供稿:刘思琪

编辑:刘思琪 王金彬

初审:张雪茹

终审:王建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