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上线分销撮合招募模式,快手要当短剧的中间商

国内互联网行业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掀起一轮造富神话,这一次则轮到了短剧。诸如爆款短剧编剧月入10万、咪蒙寒假收入过亿、夫妻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的故事层出不穷,也引得一众投资者在寒冬里重新聚焦影视赛道。作为平台的快手在此前喊出“短剧精品化”之后,日前又出招了。

近日快手短剧宣布将于10月30日正式上线分销撮合招募模式,旨在为版权方和分销商提供一个全新的线上合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版权方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招募任务,分销商能在选剧广场挑选、并提交分销申请,版权方则拥有对分销商数量、预览集数、上架时间及合作时长的控制权。

快手的分销撮合招募模式将交易线上化,即解决了内容与分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信任问题,让分成、结算、履约过程更加透明,进而保障分销商和版权方的利益。毫无疑问,快手此举是为了实现短剧销售的去中介化,让版权方和分销商更直接、高效地对接。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短剧分销商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实可以简单地将他们理解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发行组织,短剧的版权方将部分宣发工作外包给个人或团队,短剧分销商则需要找出短剧的卖点、将其做成“钩子”,再“喂”到用户嘴里,使得后者愿意为该部短剧充值、付费。

简单来说,短剧分销商干的就是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上推出短剧切片,将短剧卖点尽可能展示给目标受众,从而吸引用户点击、并跳转至相应的小程序上完成观看及付费行为。在短剧的产业链里,分销商虽然无需承担上游的剧本和中游的制作等成本,但需要进行投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剧分销商是版权方为了分摊投流成本而出现的角色。相比于短视频平台庞大的流量池,投流的素材可谓是沧海一粟,那么要如何保障这些素材可以被用户看到呢?这时候抖音、快手等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引导版权方在自家的星图/巨量引擎上采购流量。

采购平台的流量虽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但代价却是昂贵,利润的大头就会被抖音、快手拿走。在不甘心给平台打工的思路主导下,版权方从“淘宝客”这一模式中汲取了灵感,将流量采购工作分包出去。作为分销商,核心工作同样也是投流,并需要在相关短剧中找到素材、拎出其中高潮情节,再对原素材进行混剪和配音解说。

寻找尖锐、紧扣人心、冲突迭起、有反转的爆点,这就是短剧分销商做好投流工作的基础。但问题在于,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投流都能100%命中目标受众,投流失败也就意味着流量采购成本血本无归。更让短剧分销商担惊受怕的是回款、押款问题,目前短剧分销也采用的是CPS模式,会根据用户的观看量、点击量,甚至购买行为分配佣金。

不同于作为内容行业的电影,短剧其实是一个纯粹的流量生意。买量成本往往会占用户充值流水的80-90%,剩下的10%-20%则是由版权方、承制方、分销商等环节分配。如此一来,一部“充值破亿”的爆款短剧在各路人马分账后,利润率其实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这门生意的ROI也就在1.1到1.2之间。

如此一来,利润率很薄的分销商显然是经不起波折的。可是分销商到底能从一部短剧的营收里拿到多少钱、何时能拿到钱,在快手上线分销撮合招募模式之前其实是不透明的。因为在短剧这一套买量-推送-用户点击-用户付费-数据回传的路径中,分销商真金白银在平台投流后,用户的充值会被平台发放给版权方。

当然,作为内容拥有者的版权方其实也对分销商不放心。毕竟分销商的投流也是有技巧的,一旦素材被投放给不合适的对象,再好的短剧也难以成为爆款。这时候快手作为撮合平台就提供了一个场景,让版权方与分销商有了相互筛选的机会。

相比于抖音选择联手多家头部影视公司按影视标准打造IP短剧的精品化策略,快手的选择显然更符合互联网厂商的身份。毕竟做平台来链接内容供给、内容分发和内容消费,搭建多边市场既可以用抽成的形式让内容生产者、分发者付费,又能直接向用户收费,这无疑才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iPhone 16系列直降1220!小米机皇也是骨折价!

居中圆形设计,为什么手机厂商都爱用?

10月安卓性能榜:骁龙8至尊版VS天玑9400

筛选下单快人一步:安兔兔选机小程序正式上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