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十万绣娘”中有昔日的金绣娘吗? 沪剧《金绣娘》登陆江苏,引发原型热议

11月10日下午,江苏太仓大剧院后台。

卸妆后的沈慧琴,边走边穿上红色休闲外衣,匆匆转场毗邻的太仓文化馆会议室,出席她领衔主演的新版沪剧《金绣娘》江苏巡演首站座谈会。秘书提醒她,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参会时间,之后得马不停蹄赶回上海,接待一个全国性的来访团队。

很多时候,她的时间要掰开了分秒必争。

沈慧琴从容点头,同时又长舒了一口气,两个小时的沪剧《金绣娘》又唱又演,不只是技艺活,也是体力活。

新版沪剧《金绣娘》江苏巡演首站座谈会现场

会议室里坐满了刚刚观剧的各路嘉宾,大家见到主演金绣娘的沈慧琴、主演梁超的钱思剑、主演老板娘的毛韵秋接踵而来,掌声四起。他们笑着落座,沈慧琴和颜悦色道:“让大家久等了,抱歉啊!”其实,从剧终到现在也才过去不到20分钟,她的谦恭可见一斑。

主持会议的江苏省旗袍会创会会长、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美育强国教育基地展览馆馆长戴中礼介绍嘉宾。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邢静,江苏文艺评论家张澜涛,苏州绣娘丝绸董事长、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苏派旗袍专委会会长戚秋兰,云裳华服创始人梁素云,苏州市吴中区文联副主席、苏派旗袍专委会秘书长陆玉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狄静,苏州市级非遗“手工工艺旗袍”传承人金毅,苏州王艺绣旗袍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义,无锡旗袍俱乐部主任朱薪润,盐城旗袍培训中心主任徐悦等与会交流。

沈慧琴(右二)、钱思剑(右三)、毛韵秋(右一)与会

见到这个阵容,极具在商言商特质的沈慧琴喜出望外,瞬间悟到了商机,“我一直深爱旗袍。沪剧《金绣娘》开启江苏巡演,也为《金绣娘》与江苏丝绸绣品、旗袍产业携手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以及促进海派旗袍、苏派旗袍的深度合作带来了契机。”爱笑的她,说话的声音如在舞台上塑造人物时那般敞亮,坦诚且干脆。

她寥寥数语,仿佛预告海派旗袍、苏派旗袍未来“戏外戏”的出现。在一个强调效率的时代,融合成为社会精英的日常。

与会嘉宾留影

当然,这番话的背后,还有一个注脚:她已担任两届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创办“海派旗袍文化会客厅、品牌展示厅、艺术演艺厅和海派旗袍文化研发中心”,推动海派旗袍日常化、职业化、礼服化。

也就是说,海派旗袍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已成为上海靓丽的名片。

企业家中最会演唱沪剧的人

在上海,沈慧琴有着常人难以置信的“双重”身份。

她一方面是新东苑集团董事长,企业的掌舵者;另一方面是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团长,票房的吸引力。在沪剧界,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是时代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或因个人魅力,或因坚持不懈,或因激起大众热情。

《金绣娘》中沈慧琴饰演的金绣娘

20世纪80年代,她投身房地产行业,至今先后开发出十多个项目,累计近百万平方米建筑,荣获全国住宅小区“人居经典”综合大奖、全国优秀住宅环境设计综合大奖等几十个奖项。公司逐步成长为一家集地产开发、健康养老、文化旅游、金融投资为一体的多行业、跨区域、国际化的集团。

从2003年她在江西省吉安县援建第一所希望小学算起,截至今年8月,新东苑集团共为上海市和闵行区慈善公益、光彩事业等累计捐赠4800多万元。她一系列高风亮节的爱心行动,博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为此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创业女性、全国优秀敬老志愿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由此可见,她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拥有破茧为蝶的经历,至少在人们认定的改革开放时代里,具备了被凝视和称道的某种禀赋。所以在商业界和沪剧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荡,说她对企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上海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以对戏曲的温情和暖意,成就了自己的舞台梦。

《金绣娘》剧照

时光倒回至10年前,民营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应运而生。

沈慧琴的沪剧“启蒙”源于17岁时向恩师诸惠琴学《大雷雨》《金绣娘》也是她恢复的诸惠琴的代表作。

沈慧琴、诸惠琴,似乎有着两人与生俱来的“戏中情”。

剧团创建之初,她聘请了38名演职员加盟,其中包括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陈瑜担任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钱思剑、李建华、吴梅影,国家一级演奏员曹惠明等加盟助阵,现有高级职称的演员和演奏员 9人。上海沪剧团几代演员里的顶梁柱,对沈慧琴有求必应。

《金绣娘》剧照

虽说体制上属民营院团,但她走的却是职业化模式,始终强调以好戏回馈社会。10年来,剧团创排并演出了经典沪剧《大雷雨》《芦荡火种》、多媒体沪剧《心有泪千行》、大型原创现代沪剧《梦中家园》《啊,母亲!》《玉兰花开》《飞越七号桥》、沪剧小戏《河水清清》《一江水 两家情》《姑嫂寻香》和数台经典折子戏,彰显上海本土戏曲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活力。

沈慧琴被认为是“企业家中最会演唱沪剧的人”,此言生动贴切。

《金绣娘》何以能晋京献演

当天的座谈会传出消息,近期在演出市场非常火爆的《金绣娘》即将晋京,于11月28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亮相。这无疑也为该剧江苏巡演打了一针强心剂。

事实上,《金绣娘》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还源于6月底2024第五届上海民营剧团沪剧展演季启动时的一幕。彼时,《金绣娘》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成为一年一度“沪剧月”首次升级为“沪剧季”的宠儿。

《金绣娘》剧照

鲜为人知的是,新版沪剧《金绣娘》了却了沈慧琴的一个心愿:复排创新恩师诸惠琴47年前的传世之作,实践了“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的为人准则。

对于沈慧琴来说,用心用情演这出戏,与其说是一种承诺,不如说是一个宣言。作为从“票友”到“主角”的蜕变,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剧团开辟新航道,更要保证船只不倾覆。

沪剧《金绣娘》的题材和故事,与经典沪剧《芦荡火种》有相近之处,是一部以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为背景的革命历史题材沪剧。

1949年春,解放大军为精准打击敌人长江防护军事目标,渡江指挥部派参谋梁超潜入江南,联系地下党获取敌江防情报,登岸后被敌人发现并打伤了腿,危急之际,地下交通员金绣娘和当地群众一起,千方百计掩护梁超躲进自己家中,金绣娘的儿子小水牛也配合着智斗顽敌……

《金绣娘》剧照

《金绣娘》首演于1977年7月。当时作为一出原创大戏,甫一问世,就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该剧中很多唱段如《饮水思源》《军民鱼水情》等,已成为广泛传唱的经典唱段。如今,新东苑沪剧团将其复排,并邀请知名导演沈刚执导,他对剧本作了加工整理,强化了整出戏的戏剧冲突,深化了许多感人细节,并在舞台上插入了多媒体视频烘托环境和气氛,使戏更好看、更丰满,也更具现代感。

整台戏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除了沈慧琴、钱思剑、毛韵秋主演之外,艺术总监由陈瑜担任,饰演黄禄清的李建华也是上海沪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饰演阿春的吴梅影则是长宁沪剧团原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饰演地下党员阿夯的是优秀青年演员顾恺,就连戏中的10岁人物小水牛,也邀请了茅善玉的学生钱莹饰演。

《金绣娘》剧照

上海学者陈东认为,《金绣娘》“老戏新排”,是继新创剧目《飞越七号桥》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红色题材作品。舞台上的潺潺流水和微微摇曳的芦苇,展示了江南文化的亮色,精美的绣品、绣片以及浓郁的人文关怀、深厚的家国情怀,传递了海派文化的特色。整个剧组体现了戏曲艺术“一颗菜”的团队精神,也就是紧紧抱在一起,凸显了金绣娘这位“菜心”的核心作用,指哪打哪,彰显了对艺术精湛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沪剧经典剧目的极大尊重。

观众邱忠毅在《新民晚报》撰文说,“长江边,望北方,春光明媚。似见那,沙洲旁、耸立千桅杆。解放军,即将飞舟渡江来,到那时,湖光山色分外美。盼解放,迎解放、黎明前的战斗更艰难……”沈慧琴复排沪剧经典《金绣娘》,再现“上海声音”的当代魅力。

《金绣娘》何以能晋京献演,答案已不言自明。

“十万绣娘”中有金绣娘原型吗

座谈会中,沪苏两地嘉宾围绕《金绣娘》的艺术坐标、时代意义作了畅谈。沈慧琴代表主创团队发言,戴中礼、邢静、戚秋兰、狄静、王成义、金毅等抒发了观剧的真切感受。

《金绣娘》剧照

与会的文艺评论家张澜涛动情地说:“我早年在上海观看过沪剧《芦荡火种》,观剧的情景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沈慧琴作为诸惠琴的爱徒,唱腔里还具有石筱英、丁是娥等沪剧名家流派的影子。自古名师出高徒。沈慧琴能把每一句唱词处理得那么到位,无疑是有深厚的底蕴支撑。沪剧与昆剧、越剧并称‘江南三大剧目’,相比而言,它更易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金绣娘》从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场景中,截取的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歌颂了军民鱼水情这一深刻的主题,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优秀剧目。”

《金绣娘》剧照

大家对沈慧琴等主创以“故事扣人心弦、表演细腻传神、唱腔软糯动人”的风格,把沪剧的艺术精髓原汁原味地呈现于舞台,给予充分褒奖。沪剧,是源自上海的艺术,《金绣娘》弘扬先辈挥洒热血的精神,吴侬软语,吟唱时代变迁。

《金绣娘》在观众心中掀起了情感波澜。每每剧终,总会有观众献花致敬,甚至有人送上米糕犒劳,演员则在剧场门口恭送观众离开。如此场景与剧中军民一家如出一辙。

交流中,沈慧琴了解到江苏有“十万绣娘”,很是惊讶。她出演《金绣娘》,也曾考证过金绣娘这个人物原型出自何方?据现有文献记载和前辈沪剧艺术家口述,金绣娘的素材源于江苏太湖岸边。

《金绣娘》剧终演员谢幕

可以佐证这个依据的还有作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之首的苏绣。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其发源地在盛产丝绸的苏州吴县一带,毗邻太湖。因此,江苏素有女性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在历史的长河中,苏绣艺术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金绣娘》的故事核心以苏绣为载体,围绕当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渡江战役展开。戴中礼说,从这个角度讲,《金绣娘》江苏巡演意义非同寻常。

谢幕时观众依依不舍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1000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挥笔写下了名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金绣娘》的尾声,是解放军渡江的画面和诗朗诵回荡在剧场的豪迈之声。戴中礼感慨地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金绣娘》踏上江苏的土地,是对历史进程的回眸,对革命先烈的礼赞,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领导与嘉宾和部分演员留影

《金绣娘》从上海到太仓到北京,也可以视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在当下一些戏曲乏善可陈的映衬下,人们的这种印象更加强烈。

毋庸置疑,沈慧琴的执着与荣誉都系于时代,她被时代选择过,也曾一度远离过戏曲,但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某种程度,她主导的《金绣娘》可以成为新时代戏曲的一个参照系。

沈慧琴十分自信地说:“我心中有一个新的目标,要把更多元、更高质量的沪剧作品推向全国、推向国外,要向世界讲好上海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她的话掷地有声,内涵辽阔。

摄影/范素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