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特约作者:冯彪
编辑:刘鹏
9月底,财政部、央行等各大金融部委陆续推出系列增量宏观政策,打响了年底经济冲刺的“发令枪”。不仅股市连续走出上涨的行情,资本市场信心为之一振,而且从最新的房地产数据来看,也开始出现向好的迹象。
11月8日,一次性大规模置换地方债方案“靴子落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6+4+2”总计12万亿的地方债化解方案,此举使悬在地方政府头上的债务压力大为减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副院长王晋斌认为,当前系列增量宏观政策稳房市、振股市和化解地方债,直击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痛难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此外,王晋斌认为,当前宏观政策的突出之处在于,资产价格被全面纳入中国宏观政策调控框架,相当于卖出了一份看跌期权,随着资产价格的回升将有力促进稳经济、暖经济。
围绕当前的经济走势,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形势, 腾讯新闻《经济大家说》栏目与王晋斌深度对话:
谈经济形势:9月后经济活跃度大为提升
腾讯财经: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3%、4.7%和4.6%,前高后低的原因是什么?
王晋斌:趋势数据都是和基期作对比,从基数来说,去年一季度增长4.5%,随后三个季度增速较高,特别是二季度达到了6.3%,去年前低后高也是导致今年前高后低的原因之一。
从今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说,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和投资,在二季度之后的拉动作用都有所下行。
在消费方面,一至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3.7%、46.5%和29.3%。消费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和预期。在投资方面,投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11.8%上升至二季度40.1%,三季度下降至27.8%。
不过,三季度的出口超预期,净出口对经济贡献率达到了42.9%,相比二季度的13.3%和二季度的14.5%大幅度上升。
腾讯财经:随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四季度增速有望反弹吗?您对后续走势的预期是什么?
王晋斌:9月下旬之后,整个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实际上有大幅地提升,活跃度上升增速必然会上升。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许多数据呈现出边际回暖趋势。
比如,在消费方面,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边际好转。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较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扭转过去四个月下跌的局面。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65%。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自5月份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
四季度主要看资本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升的程度。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着力点转向促消费、振股市、稳楼市,比较精准地应对了经济面临的痛点。
因此,四季度有望反弹。如果GDP同比增速达到5.1%,全年会实现4.9%的增速,基本完成预计5%的目标。
腾讯财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是提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但是,近年来物价指数较低,GDP平减指数为负,您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需要把价格指数作为“刚性的”政策目标吗?
王晋斌:作为衡量整体物价水平的指标,GDP平减指数较长时间为负,说明内需不足,有通缩压力。目前来看,今年 CPI 增长3%的目标应该是达不到了。
物价相当于人在游泳时的水温,水温太低,会感觉到冷,水温太高也会感到不舒服,保持一个正常的水温很重要。在利润、工资、物价的良性循环中,物价是个很重要的名义变量。物价上涨,企业获得利润,企业有利润,才会给员工涨工资,员工的工资上涨了就会再次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我认为未来央行可以考虑将通胀作为目标,比如每年增速在2%到3%的目标。以前我们常以3%作为目标,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以2%作为目标。我认为央行确实应该有一个比较确定的通胀目标值,这样能使货币政策有一个锚定的参照物。虽然物价也不是央行一个部门就可以决定的,它是在开放条件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物价的涨跌起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谈财政政策:化债方案减轻地方政府压力,针对性强、规模超预期
腾讯财经:最近的系列增量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有增加银行核心资本、对购房的税收优惠、处理地方债问题、对困难群体的补助等。与传统的财政政策相比,这套系列的打法有哪些特点?
王晋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约束条件不一样,宏观政策也需要适应不同的经济场景。这次系列的增量政策和以往的政策重点放在投资领域不同,投资在当期是会增加总需求,但是在未来是增加总供给和产出,如果未来需求和消费不足,又会导致供大于求,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下行。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房地产下行,房地产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紧密相关,因此带来了一系列债务压力问题,所以化债工作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债务压力和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部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源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群体做好支持性工作。
因此,最近财政政策的显著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痛点。
例如,通过较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支持地方化解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5.72万亿元,同比增长7.6%,这里面也有部分应收款与地方政府债务有关,这些债务清偿后,对企业恢复现金流很重要。这是直接针对当前经济中的痛点的做法。
第二个特点是规模比较大。在债务压力和提振需求的背景下,如果资金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是很难有实际效果的,所以力度和规模要达到市场预期,甚至超预期,才能最大化产生积极的效果。
腾讯财经:在化债方面,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6+4+2”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地方债务的化解方案。您怎么看这个方案的作用和效果?
王晋斌:负债就像人在负重前行,当债务保持在健康水平的时候,步伐是稳健的,但是压力过大就会疲惫,时间久了就会减慢脚步。现在的化债方案就是要给地方减负,促使地方更好地前行。
这次的化债方案,从战略角度来讲, 债务置换 是很划算的 ,主要是利用好发行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来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以时间换空间,降低债务风险。 通过增加发行政府债券来置换地方政府的存量隐性债务,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显性化”并逐步“缓释”。
按照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这次中央分三年共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上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这样的安排将使地方债的压力大为减轻。
谈货币政策:资产价格回升,暖经济、稳经济
腾讯财经:过去央行重点关注流动性、通胀等指标,但是现在央行推出结构性工具支持资本市场,通过降息支持居民购房,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王晋斌:央行重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实际上都是在关注资产价格。
当前的宏观政策框架和以往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资产价格全面纳入中国宏观调控框架体系,强调资产价格暖经济、稳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资产价格对整个投资和消费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居民的资产60%以上在房地产,以及还有大量的股民。如果资产价格上涨,会带来很大的财富效应,既能鼓励消费,还能鼓励投资。对于企业来讲,股价上升,企业资产净值就会增加,将净值作为抵押,同时可以贷款,这将鼓励企业进一步投资。我们看到,9月底以来,随着资产价格回暖,市场活跃度增加,整个市场氛围和情绪都不一样了。
腾讯财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资产价格作为经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平衡之外的新一个宏观政策的目标呢?
王晋斌:是否要把资产价格作为宏观政策或货币政策的目标,在主要经济体里面争议非常大。目前, 更多是把资产价格作为金融稳定的一部分纳入宏观调控框架的,没有在货币政策目标中单独体现。
从过去几十年发达市场的经历来看,当资产价格过低时,央行需要出手干预。比如,2008年到2009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美国也出台了经济复苏计划,也注入大量流动性为市场提供支持。2020年的疫情之后,很多央行都下场对资本市场进行托市。比如美联储零利率、无上限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为资产价格卖出了一张看跌期权。
如果资产价格过度下跌,就有可能触发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为什么美国会对资产价格这么重视?根据美联储2019年的统计,美国非金融类的企业,它的金融资产占到整个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45%。美国居民的资产比例里面,22%是房地产,还是10%以上的股票。所以资产价格如果不稳定,就会破坏金融的整体稳定。
谈房地产:当前量升价跌,未来作用是稳经济
腾讯财经:随着多项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出台,最近几个月,房地产销售的数据也出现跌幅收窄的情况。您认为房地产开始回暖了没有?在供需出现变化的背景下,您认为房地产的长远趋势是什么?
王晋斌:对于房地产,中央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止跌回稳。当前,多种政策齐发,加快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目前正在推动房地产向“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中指研究院发布数据(网签口径)显示,今年10月典型城市新房市场销售面积全面反弹,其中一线城市销售面积环比增长65%,二线城市环比增长19%,三、四线代表城市环比增长48%。
在价格方面,今年10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36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60%,跌幅较9月收窄0.10个百分点;同比仍然是下跌7.27%。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53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9%,同比上涨2.08%。
所以,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是,销售量有所抬升,价格仍然有所下降,止跌回稳还需要时间。
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实质性变化,同时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未来房地产的作用在于稳经济,目标就是满足居民住的需求,原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或作用已经显著弱化。
谈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纳入宏观调控框架,相当于卖出看跌期权
腾讯财经:9月底到10月,A股大涨大跌,您怎么看?您认为最近股市的行情,是短期的反弹呢,还是结构性的反转趋势?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向好呢?
王晋斌:最近资本市场的动态,一方面确实是刺激政策起到了激活资本市场的作用,央行将资产价格全面纳入中国宏观体系调控框架,就相当于卖出了股市看跌期权,股市也就出现了比较短暂的急剧上涨。
另一方面,股市冲高后快速回落,既体现了部分投资人套现获利,也体现了股市的情绪从亢奋到回归理性。
股市健康增长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盈利性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制度设计,这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具体来说,四个方面是关键: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创新,提高成长性和盈利性;进一步规范约束大股东减持,激励大股东回购,倡导大股东主要靠分红来获取回报;严厉打击信息披露的虚假性,构建真实诚信的市场生态;做好退市环节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补偿工作,提高控股股东做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特别是最后这点,现在提得还比较少,应该说在企业因为经营不好退市的时候,大股东是有一定责任的,需要有责任感去补偿中小投资者。
腾讯财经:您今年有没有一些调研,对企业对经济的微观感受是怎么样的?
王晋斌:从跟企业的交流来看,他们的感受确实有所不同。如果这家企业恰好在整个结构转型中属于支持性行业,这是一个需要大发展的行业,他们的感受很好。如果这个企业仍然是技术较落后的企业,并且在现在的结构转型中不是受支持的那类,那他就感觉困难。
这些感受从产能利用率中也能看出来。今年计算机、电子通讯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在增加,黑色金属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就在下降。 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前几年规模扩张很快,但是行业竞争越来越大,今年的产能利用率也在下降。
查看原图 679K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