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其工作氛围与干部状态,直接关乎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落地生根。因此,要坚持在扭转思想、厘清职责、创新制度上下功夫,打好基层减负“组合拳”,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深挖思想上的“病根”,让基层减负更有“实绩”。思想先于行动,认识引导实践。形式主义本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思想问题不解决,基层减负便如“无本之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一以贯之抓减负的坚定决心、以严的基调抓减负的强烈信号、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减负的工作导向,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拜群众为师、向人民学习,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用心用情抓好“衣食住行”基本民生、兜牢“安危冷暖”底线民生,从鲜活的基层首创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厘清职责上的“病因”,让基层减负更有“实招”。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真正给基层减负,不仅仅是减材料、减表格、减督查等,更是要明确权责。大力推动基层机构整合优化,结合当下正在实施的机构改革,梳理好本单位的工作事项,理顺权责清单,明确权责范围,哪些事由上级部门负责,哪些事是基层该承担的,都应有详细的范围和具体的标准,确保基层党组织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把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抓落实、干实事、出实效。同时,要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广“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做法,持续推动政策措施向基层倾斜、资源要素向一线集聚、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加快构建县区负主责、县(区)镇(街)村(社)网格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四级框架和工作体系,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找准制度上的“病灶”,让基层减负更有“实效”。基层负担过重,使得部分干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不仅会阻碍基层治理成效和改革发展质量,还会影响到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坚持以考核新精神、新要求为导向,以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工作拉动需要为目的,从各镇街功能定位入手,在确保整体考核公平一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差异化指标,根据“干什么”,确定“考什么”,实施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考核,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真正体现出各镇街工作成效,更大限度发挥“以考促干”效能。同时,要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切实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通过强化材料清单管理、搭建材料共享平台、控制考核总量频次等创新举措,加强职能部门的统筹联动,有效提高考核的效率和准确性,实实在在为基层减真负、真减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