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瑞泰克:2024智驾量产的从1到N
智驾健康发展要修炼“研发+量产”两条腿走路。
进入今年下半年,自动驾驶公司成功IPO和融资消息备受关注。融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技术研发和夯实量产项目,无论是志在远方还是立足当下,要想走的更远,研发和量产两条腿都要粗壮有力。
有专业人士分析,自动驾驶企业规模化量产,代表其在技术成熟度、市场竞争力、资本吸引力、数据积累、消费者认知以及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价值。量产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其商业成功的关键。
2019年前后,特斯拉在国内的大获成功让外界看到了自动驾驶落地的市场潜力,后因受疫情影响主机厂也开始倾向寻求国内解决方案,在市场和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国内自动驾驶公司量产交付呈现爆发趋势。
头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纷纷开启量产进程。地平线、福瑞泰克、Momenta等坚持渐进式路线的自动驾驶公司,不断推动量产车搭载L2、L2+和L2++自动驾驶功能。从Tier1福瑞泰克量产交付数据看,福瑞泰克ADAS产品2020年累计出货超过10万套,2023年,其宣布第100万件ADAS系统产品成功下线。
“从0到1,100万是一个高台阶。”福瑞泰克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林博士表示,迈上这个台阶的自动驾驶公司,均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今年10月,福瑞泰克第300万件ADAS系统产品正式下线。”当前市场环境下,量产化的重要性被再次强化,自动驾驶公司具备“从1到N(实力)才有权晋级到下一阶段的比赛。”
01“量产”一路狂飙
把新技术转化为可量产的新产品是复杂且系统的问题,量产落地需要供应商和主机厂共同努力,打通自动驾驶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生产的全流程。供应商面临诸多现实的考验。
首先,自动驾驶企业要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比如算法、软硬结合、感知能力、规划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等,核心技术是产品的立足之本。其次,要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供应体系、制造体系、测试验证仿真体系、质量检验体系等。
如果企业擅长转化,其量产化将势如破竹。自2019年起,福瑞泰克推出了中国本土自研的首款量产级ADAS系统解决方案,此后几年内,福瑞泰克陆续推出量产前视一体机、毫米波雷达和域控制器等产品,并在业内首发量产高速NOA功能的高阶方案和4D成像毫米波雷达。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L2级辅助驾驶(含L2+)前装标配交付585.99万辆,同比增长61.66%;其中本土ADAS供应商(含车企自研)搭载份额占比已经达到9.86%。2023年,在ADAS(不含全景环视、泊车)全市场供应商份额占比方面,中国本土供应商(含车企自研)份额更达到了19.60%,相比上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
从技术上看,经过几年的发展,从通信技术到计算平台,从传感技术到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高级自动驾驶所需的一切技术条件都已发生质变。张林博士认为,从跨国公司一统天下到今天自主品牌占得半壁江山,形成对抗局面,关键看的还是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商业化落地能力。
行业普遍认为智能驾驶行业已进入以商业“量产”应用为核心的下半场,投资人把是否已经量产或者具备量产能力作为评估公司的一项关键指标。这些判断,也促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轻舟智航等头部L4公司转战ADAS战场。
接下来,能否在量产榜单上争得一席之地,会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02量产反哺技术
下半场目标已经趋于一致,即提高规模化量产和商业盈利的能力,并以海量数据反哺技术。
早期自动驾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驾驶算法从基于规则逐步走向神经网络,而近年来,大模型技术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Transformer模型。自动驾驶技术的演变不仅推动了算法的发展,也带动更强感知的需求。
多种传感器和设备的变化,又促使背后的算法研发、传感器融合、数据分析等不断迭代。
经过几年的演化,福瑞泰克在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上日臻成熟。2022年,福瑞泰克发布了集核心传感器、中央计算平台(域控制器)、自动驾驶算法和数据闭环系统的“ODIN数智底座”平台。据介绍,“ODIN数智底座”是行业内稀缺的软硬一体全栈智驾平台,完整支撑ADAS和AD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ODIN数智底座”平台基础上,福瑞泰克还推出了全新一代紧耦合式数据闭环平台产品—“福嘉FUGA”。FUGA具备完整链路的数据平台底座,打通了以量产产品数据反哺研发算法升级迭代的逻辑闭环,为主机厂提供面向量产的、全栈式、平台化智能驾驶算法数据闭环服务。
智驾BEV+Transformer到端到端被业界广泛讨论,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端到端解决方案呼声很高。除了算力的挑战,端到端也依赖于大量的高质量数据来进行训练和优化。据了解,FUGA将多种大模型技术内嵌于自动化标注处理环节中的设计,正是应对数据获取、清洗、筛选和标注的挑战。
当前智驾量产方案加速上车,技术升级飞轮也随之旋转,车辆朝着“越开越好开”的方向不断进化。
03展望2025机会和挑战
2025年中国智驾市场持续洗牌,规模化量产企业面临客户的定制化开发需求和高阶智驾产品开发的挑战。
一方面,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主机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带来对L2级智驾产品不断追求更极致性价比。另一方面,以NOA(高速、城区)为代表的L2+/L2++赛道也成为各大软硬件、系统方案商的新市场热点,反向提出更高技术研发需求。
头部智驾供应商已经开始行动,主动跟上主机厂的步伐。
比如帮助主机厂方便快捷地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上层应用软件开发和迭代升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复用性,提升上车速度,为新品抢夺市场先机。一些主机厂也在资本上加注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为迎接高阶智驾的爆发积蓄力量。
同时,跟随主机厂远赴重洋,开辟新的战场。目前,多家自动驾驶供应商表示已在海外布局,加快“技术+产品”多场景化的落地。而经历过国内“从0到1”量产化的比拼,这批率先“出海”的自动驾驶企业拥有充足的底气。
业内人士表示,在高阶智驾产品的投入方面,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是简单的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有人做过一个比喻,科技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浪潮,有全情的投入,也需要品牌、客户、行业标准沉淀。投入时机、投入力度以及沉淀的平衡,关乎生死的战略抉择,毕竟谁都不想在量产前被拍在“沙滩”上。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大白兔
0大白兔 小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