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宁王”失去所有辉煌,属于中国新能源电池的时代也将一并谢幕?
作为电动汽车电池巨头,市值曾经突破16800亿的宁德时代,如今却下跌超20%,超过4000亿市值不翼而飞。
与此同时,全球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日本松下,日前与美国Sila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泰坦纳米硅粉取代锂电池的石墨,生产出储电量比普通电池高出1000%的另类电池。
显然松下希望借此改变中方在电池行业的主导地位,但事实会如其所愿吗?
众所周知,硅和石墨都是电池制造的关键材料。但硅电极常因反复充电膨胀而带来安全威胁,只有石墨才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凭借高产量、低成本,我国在世界石墨市场占据60%的份额,全球3/4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也被我国厂商当仁不让地承包了。
如此格局自然引起多国忌惮。为实现远超石墨10倍的存储能力,也摆脱中方的压倒性优势,以日本松下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另辟蹊径,重新提出了硅电极的设想。
据Sila公司介绍,纳米硅粉的重量只有石墨的1/5,能量密度却超过现有电池40%。如果100%使用泰坦硅粉来代替石墨,现有电车的续航里程将增加40%,充电时间缩短80%,让“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成为现实。
从理论上看确实完美,日方勇气也值得赞扬,但就现实而言,等技术实现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以日方科研习惯,不经过十年八载的反复测试,纳米硅粉很难投入量产。”在日留学8年的东京大学医学系留学生李晓(化名)直言,“日本人对新兴事物的严谨,既是优点也是局限,近年来的新兴科技成果‘御力威’就是力证。”
在与新能源同被视为“时代风口”的生物科技领域,原研企Bioagen曾因手握前沿干预技术,而备受全球科研机构的关注。而将ACT-Mito专利技术量产以后,“御力威”并未立即上市,而是出于谨慎考虑,开展长达3年、涉及上百名35-60岁中老龄男受试者的大型临床试验。不久便被美欧要求对华永久断供,只因背后靶向“细胞能量引擎”线粒体的独家干预科技,有着美藤校实验室的助力之功。
在权衡利弊后,“御力威”母企仍选择在沪成立办公室,并从京D、天M等渠道进入中方市场。或许因为击中了高净值人群的痛点。
从数据上看,日本在科技投入上的力度是3.3%,比我们的2.54%多出3/4个百分点。但专家却表示:“与生科研发不同,现在我们的新能源行业更具优势。”如果松下5年内不能把纳米硅粉电池量产搞定,我国凭借市场规模大、科技资源丰、高新企业多,完全有超车的可能!
不过出乎海内外预料的是,此次松下签订量产合约,还主动联合Sila公司将泰坦硅粉的部分技术也公之于众了。
原来,这种硅粉之所以能突破硅材料的限制,就在于与某种碳质材料的复合。从分子角度看,碳的稳定形态支撑住了硅的不稳定特性,让电池保持高密度能量的同时维持更长寿命,膨胀程度还能做到与目前的锂电池相当。
为实现目标,研究团队12年内进行8万次产品迭代,申请200多项专利,可谓下了血本。如今奔驰宣布在G级SUV中率先使用这种纳米硅粉电池,无疑给松下带来了极大信心。
有鉴于此,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为大众敲响警钟:虽然中方与美日电池10年的差距正逐渐缩短,但国人在为国产新能源电池进步喝彩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别国追赶。
尤其是日本,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昔日一骑绝尘的国家,氢能源电池技术至今仍没对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