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为什么苏轼自嘲是“石压蛤蟆体”

在古代的历史上,有三大行书,分别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这三大行书的作者本人处于不同的朝代,但他们的作品却被世人所并列,足可见这三大行书在书法界的地位。

接下来就和大家欣赏一下宋朝大词人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只不过苏轼本人却自嘲自己的字体是“石压蛤蟆体”。

苏轼这样一位有名的大才子,在宋朝那个年代是出尽了风头,年纪轻轻的苏轼就凭借着自己文章在朝野出名,这让皇帝都对苏轼刮目相看,毕竟这样一个有学问的青年人士,到哪里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皇帝当时就给苏轼封了职位。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苏轼还是太年轻,肆无忌惮不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以至于后来的苏轼仕途坎坷,更是因为乌台诗案把自己美好的前途给断送了,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的苏轼,开始接触底层的小人物,也正是苏轼的这段经历,成就了《寒食帖》。

为什么说苏轼的本人的经历成就了《寒食帖》呢?我们先不谈里面的字体结构,我们看一下《寒食帖》的部分内容就会发现,《寒食帖》里面很多的东西都是写的苏轼自己,其中很多的景物也是苏轼拿来比喻自己的。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字体要好,其中所包含着的情感才是更加重要的,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之为天下第三行书当之无愧。

《寒食帖》部分内容: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那么苏轼为什么自称自己的行书字体是石压蛤蟆体呢?其实这是苏轼的一种自嘲,因为在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体会到了人生百味,懂得了很多道理,也看淡了很多的东西。

在那个人人都炫耀自己的年代,人人都以华丽表象取得人们关注的年代,苏轼反其道而行之,把美留给了哗众取宠的世人,把“丑”留给了自己,不过也正是因为苏轼的自嘲,让行书界又多了一种别致的字体。

其实纵观《寒食帖》这份传世之作,也确实如同苏轼自己所说的那样,其中的很多字就真的像石头压着蛤蟆一样,这也是行书本身独有的魅力,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格式,有的只是随意和表达,他要把字体的结构随意化,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手下的笔完全的表达出来。

当然了苏轼的《寒食帖》也就是自己抒发感情用的,确切的说那就是一份即兴写下的草稿,但一个不小心就得到了天下第三行书的美誉。

世界上有很多人的书法追求华美的外在表现,却很少能够通过书法真实地传递自己的感情。想当年苏轼和黄庭坚面对而坐,苏轼说我的书法就叫做“石压蛤蟆体”。

在苏轼自嘲的时候,我们能否感受到他历经磨难而产生的无奈之情和凄凉之景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