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朝,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都是康熙大帝吧。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灭鳌拜,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许多人都称他为“千古一帝”。
康熙
不过正是这样一位皇帝,晚年却变得倦怠,还因此导致发生了许多不好的事情。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要数九子夺嫡了,这也致使康熙的晚年风评并不好。
除了九子夺嫡,康熙在晚年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他竟在临终前让一个男人陪葬,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荒唐,这让他的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都十分不解。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康熙这么做究竟是因为老年昏庸,还是别有用意呢?
康熙大帝,千古留名
康熙皇帝名玄烨,出生于1654年,康熙只是他的“年号”。
他是顺治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时也没太受父亲顺治的重视和关爱。
这是因为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只是一名不受恩宠的妃子,当时顺治最宠爱董鄂氏,因此对康熙并不在意。
这让康熙小时候便很少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而且他在出生没多久后就染上天花,被带到紫禁城外边生活。
好在天花并没有带走康熙的生命,他坚强的活了下来,这让他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甚至对他未来获得皇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或许是因为从小经历的这些磨难,康熙自幼就非常刻苦努力。
在他5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写字了,他非常勤奋好学并且拥有过人的天赋。
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顺治曾经问众皇子将来想做什么。
康熙的哥哥二皇子回答说,“父皇,我将来要做一个贤王。”
康熙则回答,以后要效法父皇,这个回答令顺治十分满意,对康熙十分看重。
顺治
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染上天花,突然去世,年仅24岁。
顺治生前并没有立太子,于是他便在临终前留下遗诏,让得过天花而拥有了免疫力的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
1661年正月初九,8岁的玄烨继承了帝位,成为了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
因为他的年龄太小,因此主要朝政其实是由顺治指派的四位大臣来负责的。
这时候的康熙在孝庄太皇太后的辅导下,每天都十分刻苦的学习,希望能够早日亲政。
孝庄
他学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像是安邦定国之道,汉族儒家学说,满洲骑射文化等等,全都学习过,这对他以后治国有很大的帮助。
据说,这时候繁重的学习甚至曾让他累的咳血,但他却仍旧每天孜孜不倦,不曾放弃学习。
少年康熙
或许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在未来取得了那么多的功绩。
1667年7月初7,年仅十四岁的康熙正式亲政。
然而,这时候的朝政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中,而是主要被重臣鳌拜把持。
鳌拜也没有把这位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他甚至在康熙仅仅亲政10天后,就把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杀害了,这自然令康熙十分不满。
于是在1669年6月14日,在鳌拜进见的时候,康熙命令侍卫将鳌拜抓捕,后将其拘禁并诛杀了他的众多党羽,鳌拜被拘禁没多久便死掉了。
青年康熙
除掉鳌拜之后,康熙终于真正掌控了朝政,开始运用自己所学来治理整个国家。
在他的治理下,许多弊政被废除,皇权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的治理从而走上正轨。
随后在1673年左右,以云南王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反对朝廷削藩,公然造反,一时之间大半个清朝都被笼罩在战火之中。
三藩之乱
面对如此危机,康熙镇定自若,坚决打击吴三桂,并大胆重用汉族将领。
经过八年的作战,最终在1681年平叛了三藩之乱,再一次巩固了清朝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康熙也通过这八年的平叛,拥有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这也为多年后的三征噶尔丹提供了帮助。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决定解决台湾问题,于是他在1683年派施琅带兵攻打台湾,大败郑氏军队,对方随即投降。
康熙定台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三县,隶属于福建省,这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也推动了台湾当地的发展。
仅仅是统一台湾这一点,康熙就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了巨大的贡献。
之后,康熙又先后打败沙俄侵略者,三征噶尔丹,有力的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击碎了其他国家妄想侵略我国的阴谋。
除了使用军事行动来保证国家的统一,康熙也在政治上下了许多功夫,来化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四十岁的康熙
康熙从小便学习汉族文化,因此他知道不能一味的打压汉族,这样只会使满汉矛盾也来越大,反而不利于清朝的统治。
于是,他常常使用汉族文化来治理国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重用汉人,大大减少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不仅如此,他还着重整顿吏治,多次离开北京巡视地方民间,了解民众生活。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他在巡视时,曾亲切的接近老百姓,甚至不让侍卫阻止老百姓靠近自己。
不过到了晚年后,康熙开始倦怠,甚至曾说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为了彰显仁政,他对官员十分宽容,这导致了被他整顿过的吏治再次败坏,官员们的贪污现象十分严重。
晚年康熙
其中在1710年发生的一件贪污案,便是典型代表。
这一年,有官员弹劾以希福纳为首的官员贪污户部银子63万多两,涉案的官员达到100多人。
然而面对这样的贪污大案,康熙竟只是将希福纳革职,其他涉案官员更是只用赔款,这点足以看出晚年的康熙变得多么懈怠。
除了吏治腐败,康熙晚年在帝位的继承人上同样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康熙一生拥有许多儿子,据记载除去夭折的,他足足有24个儿子。
因此到了晚年,皇子们对皇位的争夺非常激烈,仅仅是参与争夺皇位的就有九个皇子,史称九子夺嫡。
其实早在1675年,康熙就立了仅仅2岁的二儿子胤礽为太子,按照正常轨迹来说,皇位应该是他来继承的。
胤礽
可惜在1708年,康熙以“暴戾淫乱”等理由,将太子废除。
不过到了1709年,康熙就恢复了胤礽的太子身份,但恢复没几年,康熙就在1712年再次废了太子。
他二废太子,令其他皇子都意识到,胤礽不可能再恢复太子身份了,于是足足九位皇子,纷纷开始对皇位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面对这样的局面,在位几十年的康熙非常清楚,一旦自己离世,不管哪一位皇子继承皇位,都可能会导致朝政混乱,甚至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为此,康熙决定像父亲顺治皇帝一样,为未来的继承人找几位顾命大臣。
因为自己经历过鳌拜这样的顾命大臣,所以他对人选十分看重。
鳌拜
首先辅政大臣必须拥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朝政。
除此之外,他们也要对皇帝有绝对的忠心,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他可不想给未来的继承人选一个鳌拜那样的大臣。
仔细观察了朝廷大臣之后,康熙选中了两个人,分别是年羹尧和隆科多。
顾命大臣隆科多
年羹尧是官宦世家出身,父亲曾任过湖广巡抚,他自幼好学读书,才学不凡,在1700年仅21岁的他就中了进士。
康熙也对他十分看重,在康熙48年时,他就被任为四川巡抚,之后更是步步高升。
年羹尧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升任川陕总督,成为一方重臣。
其实在这时候,康熙心中已经觉得四子胤禛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而年羹尧的妹妹又嫁给了胤禛,他自然对年羹尧十分信任,觉得年羹尧是可以托付的。
除了年羹尧,另一个人选便是隆科多。
和年羹尧比起来,隆科多的身份可是要尊贵的多,父亲是一等公佟国维,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康熙,身份不可谓不尊贵。
这样的身份也导致康熙对他非常信任,一直十分重用他。
在康熙27年,隆科多就成为了一等侍卫,到康熙50年时,就成为了步军统领。
这个职位听起来似乎很一般,但要知道这个职位可是负责守卫京师,不可谓不重要。
在他就任步兵统领后,康熙还多次告诫他,让他不要被他人诱惑以致堕落,足可见康熙对他的爱护。
对于康熙的告诫,隆科多十分感动,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康熙因此对他更加信任,到后来甚至让他去监视废太子和大阿哥。
正因如此,康熙有意让隆科多成为顾命大臣。
不过他担心如果自己去世后,万一隆科多对新君有所异议,以隆科多的尊贵身份和手中掌控的权力,恐怕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因此康熙必须确保隆科多对四子胤禛的忠诚,想了许久之后,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妙招。
胤禛
他先是找隆科多进宫,和往常一样谈话。
能够见康熙,隆科多自然是十分欣喜的,这意味着康熙更信任他了。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谈话就要结束时,康熙突然下了一道旨意,竟是让他陪葬!
接到旨意后,隆科多脸色大变,心中无比惶恐,这时候康熙已经一把年纪,身体并不好,说不准哪天就走了。
而隆科多身体可还硬朗着呢,他可还没活够,一点也不想给康熙陪葬。
但康熙的圣旨,就是给隆科多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拒绝。
于是,尽管心里万分不愿意,隆科多还是接了圣旨。
接了圣旨后,隆科多急忙赶回家中,他并不准备坐在家里等死,而是不停地思考着怎样才能让皇上收回旨意。
隆科多(剧照)
想要让皇上收回旨意,这个人必须得是皇室中人,想了许多之后,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四王爷雍亲王。
隆科多知道,雍亲王深受皇上看重,许多人也觉得雍亲王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
如果雍亲王出面帮他的话,皇上还是有可能收回旨意的,现在他只有这一个办法了,不然他就真的要给皇上陪葬了,他可不想死。
于是,隆科多立马就找到了雍亲王,请求帮帮自己。
当得知隆科多需要帮助时,雍亲王是非常开心的,毕竟隆科多的身份可不一般,如果拉拢了隆科多,对获得皇位是有很大帮助的。
雍正
不过当他得知隆科多是让他去向父皇求情时,他犹豫了。
虽然他是皇子,可现在这个时刻,如果隆科多惹父皇生气了,他去给隆科多求情,那么父皇就可能会责怪他,甚至会影响到皇位继承问题。
于是,他多次追问隆科多,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惹父皇生气了。
青年胤禛读书像
隆科多仔细思考之后,实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便如实回答没有。
听到隆科多的回答后,雍亲王经过十分谨慎的思考后,还是决定去找父皇尝试一下。
见到康熙后,雍亲王小心的提了隆科多的事情,他本以为父皇会勃然大怒。
让他意外的是,康熙竟然直接同意,不仅取消了给隆科多的圣旨,还让隆科多成为了顾命大臣。
隆科多(剧照)
这让雍亲王十分不解,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知道自己并没有为隆科多出多大力。
不过隆科多可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当得知自己不用陪葬后,他十分激动,以为是雍亲王不惜冒险来救自己。
因此他非常感动,对雍亲王无比感激,当即对雍亲王表示了自己的忠心。
少年胤禛
收获了隆科多的支持,雍亲王自然十分高兴,这时候他有点明白父亲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受尽恩宠,却误入歧途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在临终前将遗诏传给了隆科多和7位皇子,遗诏中写道,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
然而,这七位皇子中并没有胤禛,他在康熙去世前并不知道自己是皇位继承人的消息。
要知道,除了隆科多,其他接受遗诏的七人都是皇子,还有四位参加了争夺皇位。
这时候,隆科多以顾命大臣身份接过遗诏,并在康熙去世后宣布了遗诏内容,这对于胤禛成功继承皇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禛正是继承帝位,年号雍正,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
继位后,雍正彻底明白了父亲当初让隆科多陪葬的用意,原来是为了让隆科多对自己彻底忠诚。
而在自己继承皇位的过程中,隆科多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让他不由得佩服和感激父皇。
于是在继位后,雍正非常信任和重用隆科多,让他承袭了一等公的爵位,并任礼部尚书,可谓是位极人臣了。
当时朝廷选任官员,隆科多可以不用上奏,任意挑选。雍正甚至称呼隆科多为舅舅,足可见他对隆科多有多么宠爱。
1723年,雍正还加封隆科多和年羹尧为太保。
雍正(剧照)
1724年,年羹尧平定青海战乱,雍正赏赐他及隆科多两人双眼花翎等。
要知道,隆科多和这场战争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仍旧被如此重赏,足可见雍正对他的宠爱到达了什么程度。
然而,在这样的宠爱下,隆科多却日益嚣张骄纵,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专横跋扈,甚至不经雍正同意,就把自己的亲信选拔为官员。
刚发现的时候,雍正便对隆科多表示警告,并在1725年撤去了他的步军统领,希望他能够改正。
然而,隆科多却不知悔改,在没有了军权之后,更加嚣张跋扈,结党营私,甚至多次不顾雍正的警告,与年羹尧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
于是,雍正削去隆科多的太保,并将之前的赏赐收回,但隆科多却仍旧和之前一样,毫无反省之意。
1726年,雍正下旨彻查隆科多,发现隆科多家中藏有许多大臣的行贿礼物,仅仅是向安图索诈的就有38万两,其他宝物更是数不胜数。
除了这些,还在他的家中发现了私藏的“玉蝶。”
这些发现令雍正勃然大怒,再也无法容忍隆科多。
雍正(剧照)
1727年,隆科多被定罪四十一条,不过雍正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幽禁起来,第二年隆科多便死于幽禁的地方。
纵观隆科多的一生,他曾受尽两位皇帝的恩宠,位极人臣,但最终却还是迷失了自己,不知悔改贪赃枉法,最终为此也付出了代价。
而在得知隆科多的罪状后,雍正除了愤怒,更多的是自责。
他表示,是因为他对隆科多的错误信任,才导致隆科多贪赃枉法,做了这么多错事,是他没有教导好臣子。
允礼所作雍正帝像
相比于康熙和乾隆,雍正很少被人提及,许多人只记得雍正的冷血,其实他为清朝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亚于康熙和乾隆的。
参考文献:
国学导航:《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二》?
安康学院学报:论雍正帝与隆科多的关系嬗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