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茶香:武夷山千年驿道的传奇与传承!

古道茶香:武夷山千年驿道的传奇与传承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驿道——岭阳关古驿道。这条古道不仅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还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乡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古道,探寻它的故事。

引言:一条古道的千年传奇

山重重,水淙淙。不规则的荒石沿着山道一级级向上垒砌,草叶自石缝间伸展而出,为山道染上一层鲜活的绿。沿着石阶向上走,道路两旁,橙红的野百合花盛放,翠绿的野茶树叶上水珠闪烁,草木的清香在肺腑间充盈。这里是岭阳关古驿道,又被称作武夷山闽赣古驿道,地处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岚谷乡岭阳村丘岭自然村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半山自然村的交界处。

岭阳关古驿道自岚谷乡岭阳村丘岭自然村起,至岭阳关隘口而止,长2020米,宽度可容2至3人并行。武夷有九隘,岭阳关古驿道及关隘是其中留存最为完整的,包括关隘、驿道、桥涵、路亭等主要遗迹,以及古茶园、驿站、水圳、水碓、摩崖石刻等与其相关的遗址。

历史背景:军事防御与商贸通道

岭阳关山势险峻、海拔较高,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关隘,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人们就靠着肩挑背扛,通过这条重要的商旅通道,翻山越岭,让武夷山的茶香飘向世界。据记载,岭阳关古驿道始建于唐五代,宋元祐四年设巡检司,驻军守之,元贞年间设置关防,清设关塘,设厘金局。2019年,武夷山闽赣古驿道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清单。

人文风情:古道上的乡情与民俗

山中气候多变,行至半途,雨水瓢泼,好在途中有路亭,亭上覆瓦,亭内设凳,可供行人避雨歇脚。据岭阳村村民阙东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前,这条古驿道是闽赣两地村民交流往来的重要通道。“两个村虽然属于两个省,但是只隔着五里路,语言风俗相通,多有联姻,村里人常沿着古驿道去江西走亲戚。”阙东和说。

茶香绕峻岭,山水载乡情。古驿道与古关隘联结着村民们的情感,悠悠岁月间,当地也衍生出“过关”的特色民俗,村民们常到关隘处祈求健康平安。与此同时,当地还形成了“开路”的风俗,每年秋收后,当地男女老少都会自发集结在一起,出工出力,修路修渠,除草整地。古驿道保存完好和当地的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密不可分。

传承与发展:守护者的坚守

随着交通改善、村民易地搬迁,古驿道渐渐不再有往日的熙来攘往,但仍有人一直守着这里,自发巡护古驿道。“我对古驿道怀着深深的情感。”清理路边的枯枝与垃圾、归整松动的石块、及时上报受损线索、讲解古驿道文化……20多年间,阙东和精心守护着这条千年古驿道。

在阙东和的努力下,古驿道也焕发新活力。从1998年开始,阙东和陆续承包经营古驿道周边荒废的1000多亩茶园,在溪流畔、古道边种起了生态有机茶,年产茶叶约1万斤。如今,古驿道上的茶香依旧飘扬。

深入分析:古驿道的历史意义

岭阳关古驿道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和商贸往来的要道,更是连接闽赣两地文化和情感的纽带。它见证了无数商旅的艰辛与希望,记录了世代村民的生活与变迁。古驿道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展示了他们对家园的深厚感情。

从政治角度来看,古驿道作为军事防御的重要关隘,保障了地方的安全与稳定。从经济角度来看,它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古驿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村民们通过“过关”和“开路”等习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结语:古道茶香,历久弥新

雨停后,登临关隘口,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岭阳关隘,关门、残墙和石基仍存,关门均由长方形石块砌筑;关墙夯土而成,沿左右山脊而下。站在山顶向下望,云雾缭绕,青山如画,方懂得此地“岚谷”之名。茶道逶迤绵延,千百年前途经此地的旅人们,应也见过此般风景。

岭阳关古驿道不仅是一条古老的商旅通道,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条古道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体会到现代人的坚守与创新。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文化遗产,让它继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