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SAR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1、SAR为什么能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

根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有40%至60%的地区经常被云雾覆盖,而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云雾覆盖程度更甚,常规光学遥感手段难以有效进行对地观测,这时,可依托微波遥感。

云雾覆盖地区

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遥感系统,其传感器工作采用的是微波波段(波长范围为1mm至1m),能主动发射微波,并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相比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其采用的波长较长,足以绕过云层的粒子结构进行传播,因而受大气散射的影响较小,可以穿透薄雾、云层、雨和尘埃等。因此,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亦或是在恶劣天气和环境条件下,SAR都能进行目标探测和成像。因此,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明显技术优势。

2、SAR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

随着雷达传感器、通信与计算机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越来越多对地观测任务需求的涌现,SAR遥感正经历着从理论与技术驱动到应用需求驱动的转变。近年来,SAR成像系统正向多平台、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高空间分辨率和高重访频率方向发展,现已形成地基、机载和星载SAR影像获取系统并存的格局。由于SAR影像包含有振幅、相位、极化等多种信息,SAR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极化分析、幅度追踪、立体量测等多种技术。

3、SAR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目前,SAR遥感已应用于农林监测、地质调查、地表覆盖监测、地形测绘、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监测、海洋监测、冰雪探测以及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

在新型基础测绘试点研究工作中,SAR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某四川测绘地理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利用机载SAR技术在四川某地开展1:1万测图试点研究,相关技术成果可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西南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难、精度差、时效性差等难题。以下是获取的图像信息↓

单极化DOM图像

DSM图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