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useum 100
全球设计脊梁
"
德国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人类群星闪耀时》记载了14个人物特写,也是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他们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在全球璀璨的设计史中,也有许多才华横溢的卓越建筑师/设计腕,他们如星光一样灿烂,创造了无数经典而珍贵的设计作品,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藏。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核心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希望在 Design Museum 100 全球设计脊梁为大家梳理、呈现来自建筑、景观、室内、产品等设计领域100杰出设计腕,通过他们的经历与故事、作品与哲理重构“ 当代设计史现场”。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 美国犹太裔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他将建筑的情感与哲学、艺术、文学和音乐联系起来,认为建筑是用可感知的人类能量建造的,从而解决了建筑所处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丹尼尔·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
他被《时代杂志》评为
“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之一”
也是第一位获得
“广岛艺术奖(Hiroshima Art Prize)”的建筑师。
他在前半生从未做过任何建筑,
40岁突然受邀设计
费利克斯·努斯鲍姆博物馆。
52岁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
人生中的第一个实体建筑作品。
作为大屠杀幸存者后代,
他用建筑作品铭记历史,
诉说犹太民族的苦难!
他就是美国犹太裔建筑师,
丹尼尔·里伯斯金!
这是一部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人生的编年史,也是这位建筑师卓越作品的档案册,请跟随旁观者设计博物馆的步伐,一起走进丹尼尔·里伯斯金的传奇建筑人生!
ABOUT /
人生历程
1946年 0岁
犹太人,生于波兰中部的罗兹,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父母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
▲ 1952年,父亲、母亲、姐姐和丹尼尔·里伯斯金
1953年7岁
成为了手风琴演奏家,在波兰电视台表演。
1957年11岁
举家搬到了以色列的格瓦特基布兹,然后又搬到了特拉维夫。
1959年13岁
定居美国纽约,获得了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奖学金,并与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一起演奏。
1965年19岁
成为美国公民。里伯斯金不再执着于音乐,而是开始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最终考进全美顶尖的建筑艺术学院——纽约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成为了“纽约五人组”之一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 )的学生。海杜克的风格基于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里伯斯金也深受其影响,开始追寻柯布西耶的足迹。
1966年20岁
在纽约上州夏令营时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兼商业伙伴妮娜·路易斯(Nina Lewis)。
1959年 13岁
定居美国纽约,获得了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奖学金,并与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一起演奏。
1968年22岁
里伯斯金曾在理查德·迈耶手下当过一段时间的学徒,但很快就离开了。
1970年24岁
获得库伯联盟学院颁发的建筑学学士学位。
1972年26岁
获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建筑史和建筑理论学硕士学位。同年受雇于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和都市研究学院(The Institute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但随即就辞职走人。
1987年41岁
中标人生第一个作品,西柏林住宅。
1989年43岁
在柏林建立了建筑工作室,并担任首席设计师。
1988年52岁
完成他的第一座建筑,德国费利克斯·努斯鲍姆之家。
1999年53岁
柏林犹太博物馆落成开幕。
▲ 与妻子庆祝犹太博物馆开幕
2001年55岁
成为第一位荣获“广岛艺术奖”的建筑师,该奖项表扬其作品“推动谅解与和平”的贡献。
2003年57岁
纽约世贸中心重建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设计方案夺冠,成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项目的总体规划建筑师。
2007年61岁
成为德国吕讷堡大学的访问教授。
2024年78岁
里伯斯金仍然坚信建筑和音乐一样是流动的、变化的,能够直达人心引起共鸣的。 “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和音乐,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
ABOUT /
设计风格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设计风格与解构主义建筑风格密切相关,作品许多结构都具有非传统、棱角分明和碎片化的设计。他曾将自己的作品总结为“表达历史的有意义的建筑”,很少有建筑师像他一样如此公开地、有时甚至是对抗性地使用形式来探索抽象的想法。从柏林和旧金山的犹太博物馆到德累斯顿的军事历史博物馆和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他的建筑让公众进入一个充满锐角、相互交错的体积、裂缝和空隙的世界。
ABOUT /
著名作品档案
建筑作品
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1年向公众开放,展出了从四世纪至今德国犹太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首次在战后德国明确呈现了大屠杀的影响。建筑位于1735年完工的普鲁士法院旧址旁,现在该法院是新建筑的入口。
▲ © Libeskind
▲ © Denis Esakov
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北馆
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帝国战争博物馆讲述了1914年以来战争如何影响英国和英联邦公民的生活。设计理念是将地球破碎成碎片,然后重新组装。这些碎片中的三个相互连接——代表地球、空气和水——构成了这座建筑的形状。自2001年竣工以来,博物馆北馆已被评为上个世纪十大建筑之一和英格兰三大大型旅游景点之一。
▲ ©Hufton+Crow
▲ ©Bitterbredt
旧金山现代犹太人博物馆
里伯斯金将这座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新博物馆设计成对话的赞歌,将其倾斜、发光的蓝色钢结构插入19世纪历史悠久的红砖发电厂。建筑设计基于拼写为“L'Chaim”的两个希伯来字母,意思是“生命”。根据犹太传统,字母不仅仅是符号,而是它们所创造故事的重要参与者。面板的颜色会根据一天中的时间、天气和观众的位置而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表面。
▲ © BitterBredt
▲ © CJM
丹麦犹太人博物馆
丹麦犹太人博物馆位于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坐落在克里斯蒂安四世国王建造的17世纪船库和图书馆内。里伯斯金工作室设计了新的内部空间,同时保留了这座历史建筑。
游客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和令人兴奋的结构,该结构为文物和游客的路径提供了无缝的组织。整个建筑被视为一次冒险,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都是为了追踪揭示不同历史交叉点的线条,以及犹太文化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发展动态。里伯斯金工作室将历史悠久的拱形砖结构与新的展览空间和展品交织在一起,创造了动态对话。
▲ © Libeskind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扩建部分,被命名为Michael Lee Chin Crystal,位于多伦多市中心最著名的十字路口之一,是加拿大最大的博物馆,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新名字来源于该建筑的五个相交的金属包覆体,让人联想到晶体——灵感来自ROM矿物学画廊中的晶体形态。里伯斯金创造了一个有机的棱柱形结构,将多伦多的重要角落和整个博物馆综合体变成了发光的灯塔。
▲ ©Royal Ontario Museum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旨在纪念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的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先驱张之洞。博物馆坐落在武汉钢铁厂旧址,占地77930平方英尺(7240平方米),其设计的初衷是在回顾城市工业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建筑体量由几何状的钢板包覆,呈现出反重力的观感,犹如一座弧形的方舟漂浮在附近的广场之上。
▲ ©谷德设计网
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
建筑整体由独特的几何图形建成,是香港一座引人注目的地标。中心是一栋9层大楼,包括活动影像实验室、录音工作室、演讲厅、先进的数码媒体仪器和设施来协助创意媒体学院的教学与科研。
▲ ©谷德设计网
荷兰国家大屠杀姓名纪念碑
2021年,由里伯斯金工作室和当地事务所Rijnboutt合作的国家大屠杀姓名纪念碑揭幕。该纪念碑首次纪念了在大屠杀中遇难的10.2万个荷兰遇难者,荷兰最终也拥有了一座用来缅怀逝者的有形纪念碑。该纪念碑共1700平方米,包括四组体块,它们分别代表希伯来语רכזל中的四个字母,意为“纪念”。
▲ ©谷德设计网
产品及家具
ICE 吊灯
自 2014 年以来,丹尼尔是 Lasvit 家族的一员,为 Monsters 系列提供枝形吊灯 Ice。他通过玻璃的反射和折射作用为每一束光影营造出棱镜般的炫目美感,整座灯具形似一组五光十色的玻璃钟乳石或冰锥,ICE 吊灯打破了捷克吹制玻璃工艺传统造型的窠臼,以棱角分明的设计挑战极致视觉享受。
▲ ©谷德设计网
灵屋椅
灵屋椅在2007年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M)Michael Lee Chin水晶开幕前揭幕。里伯斯金和多伦多家具设计师Klaus Nienkämper合作设计了这款限量版定制家具。灵屋椅是里伯斯金首次涉足家具领域。这把椅子完全由14号不锈钢制成,表面经过拉丝处理,重量为180磅。它的设计可以定位在五个不同的位置,可以用作边桌。每把椅子需要40个小时的劳动才能完成。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每把椅子上都会刻上里伯斯金的签名。
▲ © Libeskind
HERA COLLECTION
Azzurra
设计的灵感来自18世纪末的新古典主义大理石雕塑。设计将运动感和透明度结合在一起,同时为日常物品提供实用的设计解决方案。陶瓷盆被想象成家庭的雕塑。
▲ © Giorgio Possenti
雕塑作品
里伯斯金为意大利著名陶瓷公司Casalgrande Padana设计的雕塑,有一个霸气的名字“王冠”。“王冠”高25米,屹立在陶瓷园区的入口处。雕塑的外立面采用Casalgrande Padana自主生产的特色瓷砖,独特造型和鲜明的颜色让其成为陶瓷园区的标志。
ABOUT /
趣闻
在本科的课程设计中,里伯斯金曾选了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进行解析。
里伯斯金曾为挪威国家剧院1998 年上演的《建筑师》和萨尔州国家剧院2001 年上演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剧目设计过布景。
里伯斯金曾为路易吉·诺诺的《Intolleranza》和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上演的《圣弗朗西斯》设计过布景和服装。他还写过自由诗体散文,收录在著作《人行道上的钓鱼》中。
ABOUT /
没有建筑的建筑作品
2016年,里伯斯金受法兰克福歌剧院邀请,创作了“一件没有建筑的建筑作品”。他策划了名为“生命中的一天”的24小时音乐表演,在全城各地举行,共有近200名音乐家参加。
“我们重新打造了从未有过音乐的空间,比如医院的手术室、城市的大型游泳池、体育场、地铁站。我们让这些空间充满古代音乐、古典音乐和当代音乐。数千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大多数人认为你必须建造一些东西才能成为一名建筑师,但建筑更多的是将人带入生活,而不仅仅是将材料带入生活。”
ABOUT /
名言
“我认为,若没有记忆,我们就不会知道自己该往哪去和自己是谁。所以记忆于建筑而言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引导着心灵、情绪和灵魂的根本途径。”
“建筑是具有表达性的,它可以把人都聚集在一处。建筑并非是一个独立个体,它和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人生应该勇敢地越过历史的深渊。”
“建筑和城市一样,有心也有灵魂。在建筑中,能感受到记忆与意义,体会到被唤起的性灵与文化的渴望。”
“我没有放弃音乐,” 里伯斯金说。“我只是把专业换成了建筑。”
ABOUT /
人物评价
“任何人如果想寻找丹尼尔·里伯斯金的作品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刻深化,或转向令人惊讶的方向的迹象,大多都是徒劳的。”—— 《洛杉矶时报》
他是一个魔术师,既有令人钦佩的意思,也有令人不快的意思:一个能够迷惑感官的艺术家,一个先让人困惑,再用一团烟雾让他们惊叹的幻术师。在他最好的作品中,他向耐心的观察者揭示了真相。他足够年轻——更不用说雄心勃勃、自我批评,而且足够幸运——让我相信他还没有达到顶峰。 ——《纽约时报》
除了解构主义风格的严谨和美丽之外,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普遍主义信息,并希望引起共鸣:“建筑是一种时间戳”。—— 葡萄牙杂志 《Portico》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