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凯特·温斯莱特的新电影《LEE》在英国上线,从《泰坦尼克号》的Rose一路走来,她也和小李子一样,人到中年,终于迎来了自己实力转型的人生角色。
电影演绎的是一代传奇女摄影师李·米勒的人生故事,这个20世纪的先锋大女主也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她的人生可以用上所有有关自由、肆意、热烈的词汇来形容,年轻时候是绝世大美女,被无数摄影师奉为心中的缪斯。
但是她说:总是被拍,被框在镜头里,太闷了,我要自己掌控相机。
于是,她拿起照相机,闯入二战中的枪林弹雨、尸身血海。
很多人爱她,但她绝不为爱停留,因为对她来说,自由至高无上。
如果问谁能集美丽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于一身,那李·米勒当之无愧。
但是自由的灵魂背后,始终伴随创痛的代价。她只身闯入战场,不停刺激着自己的感官和精神,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潜藏着更深的伤,需要外部叠加的伤痛去对冲。
这是父亲教给她的自我疗愈方法。
童年创伤与不羁的基因
李·米勒7岁那年,被所谓的“家庭朋友”强奸染上了淋病,父母却并没有追究那个犯下罪孽的人。
年仅7岁的小女孩,要每天被妈妈带着去医院接受消毒冲洗治疗,天使般美丽的李·米勒从很小就学会了接受他人异样的目光。
她出生在纽约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爱好摄影的机械工程师,母亲是性格古怪的护士。
她还有个哥哥,是异装癖,母亲曾在自己的车里自杀未遂。
至于父亲,就更不正常了,因为女儿被强暴,造成了心理创伤,他非但不想着去惩戒犯罪者,反而坚持为女儿拍裸照,说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治疗女儿的羞耻感。
给父亲当裸模拍裸照,一直持续到了李·米勒20岁,在古怪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她早就是身边人眼中的异类。
她被好几个学校开除,每个老师都说她是叛逆无所事事的捣乱分子,而她也只是无所谓地耸耸肩,准备转去下一所学校。
17岁的时候,李·米勒说服父亲送她去巴黎一所剧院学习照明和布景,临行前,她的两个情人以抛硬币的形式决定谁能拿着红玫瑰到码头为她送行。
结果输家是个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不甘失去送行的机会,决定驾驶飞机追上心上人的船。不料,飞机在中途坠毁。
在巴黎,李·米勒同样是妖孽般的存在,拥有大把狂热的追求者。其中有一个追求者为讨她欢心,以鸽子飞翔的姿态跳进塞纳河,再也没有上岸,她却拒绝向他的母亲道歉。
在巴黎的学习只持续了7个月,她就对舞台布置感到厌倦了。她回到美国,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里学习绘画。
就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课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那天,李·米勒走在街上,被一辆疾驰的汽车撞倒,而车上的人正是商业大亨康泰·蒙特罗斯·纳仕,他瞬间被李·米勒的容颜倾倒,于是当即引荐她去了《Vogue》杂志当模特。
就这样,李·米勒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模特,因为她的照片太有表现力了,第二年她就登上了《Vogue》美国和英国版的封面。
一线摄影师们瞬间对她趋之若鹜,争抢着拍她,他们前赴后继地拍摄她、欣赏她、爱上她,但是她依然感到厌倦。
她说:“我无法忍受无聊。比起做模特,我更想站在镜头的另一边,虽然我画画也挺不错,但那太慢了,毕竟摄影只要1/125秒。”
追寻自由与极致的创痛
摄影师史泰钦就把李·米勒奉为女神,他支持她的一切想法,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她说她不想当模特了,想学摄影,于是他费劲千辛万苦,帮她要到了超现实艺术大师曼·雷的联系方式。
得到联系方式的李·米勒立马踏上了旅途,放弃了在纽约的模特事业,只身前往巴黎找曼·雷拜师学摄影去了。
当时曼·雷很傲,号称不收徒。见到李·米勒的时候,他怀里还搂着自己当时的情人兼灵感缪斯。
李·米勒强势地自我介绍:“你好,我是你的徒弟。”
结果曼·雷立马打破了自己不收徒的誓言,收了李·米勒当自己的模特兼助理兼情人兼学生,并很快抛弃了怀里那位灵感缪斯。
李·米勒跟曼·雷度过了三年幸福甜蜜的时光,她掌握了高超的摄影技巧,并且两个人还共同发明了震惊20世纪摄影圈的“中途曝光法”。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艺术家的幸福热烈就更如烟花般绚烂,过后多半就成了一地灰烬。
李·米勒性子太野,与一群艺术家纠缠不清,终于让曼·雷忍无可忍,两个人大吵之后,李·米勒又回到了纽约。
很快,她就跟家世显赫的开罗富商阿齐兹结了婚,但她流着热烈的血,怎么可能甘于枯燥的婚姻生活,很快,她就受不了阿齐兹贫瘠的思想,决定离开。
她搬出了丈夫的豪宅,独自行走在埃及,拍摄沙漠、天空、村庄、废墟,这个时期她拍摄了很多传世作品,比如这张:
而这个时期的曼·雷依然对她念念不忘,思念使他灵感激增,创作出很多超现实主义作品,比如这个李·米勒的嘴唇:
还有这个寻死觅活的作品:
后来李·米勒离开埃及回到巴黎,遇到了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罗兰·彭罗斯。
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一起游历欧洲,并跟他一起在英国定居。
就在这时候,战争爆发了。李·米勒在英国重新为《Vogue》杂志工作,这一次她不再是美艳模特,而是以摄影师和撰稿人的身份入职的。
她拿到了战地记者认证,随美军参加诺曼底登陆,见证了无数场战役。
她是报道二战欧洲战场唯一的跟拍女摄影师,她的照片中留下了大量纳粹难民营中充满创痛的脸,和绝望的眼睛。
她想要热烈些,再热烈些,对精神的刺激不够,还不够,加码,再加码……
她拍摄下废墟中的女孩,维也纳的儿童,流离失所的母亲和形容枯槁的老人。这些影像记录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
希特勒自杀后,李·米勒作为第一批被允许进入希特勒慕尼黑住所的摄影师,她脱下衣服和泥泞的靴子,走进希特勒的浴缸洗澡,并留下了这张经典照片:
凯特·温斯莱特还在电影中复刻了它:
战后的她,仿佛要去浴缸里洗去一身的污泥和血泪,但是她的眼中,早已满目疮痍。
归隐田园
战后,李·米勒回到伦敦,继续拍摄明星和社会名流。但是她看了太多尸横遍野的场景,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ptsd),已经对摄影精疲力尽,对于那些光影下美丽的画面也兴味索然。
战场上那些血肉模糊的场景让她挥之不去,她总能想起装满尸体的车厢,想起曾经被自己救下的难民女孩。
当时她正看到一个士兵打算强暴这个小女孩,她冲上去救下了她,后来有关这个小女孩的照片并没有发表,主编告诉她,战后再发这类照片,起不到积极作用,我们终究要往前走。
她激动地大喊道:
“那这个在战争中被强暴和殴打的女孩的人生,该如何向前走?!”
原来,她始终没有放下7岁时的创伤,曾经,爸爸告诉她,只要不停拍裸照,就能克服掉自己的羞耻感。
懵懂的她学会了用更强烈的羞耻感对冲羞耻感,于是她用更大的精神创伤对冲精神创伤,直到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才发现,压力并不能转化成动力,只会转化成病历,疗愈自己的方式,也不应该是以毒攻毒地接受新的创伤。
她决定归隐。
这时候的她,切割了自己跟富商的婚姻关系,结束了跟曼·雷断断续续的情感纠葛,直接跟罗兰·彭罗斯结了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封藏了她的照相机,归隐田园,男耕女织。
那年是1947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每天酗酒、抽烟,且绝口不提摄影的事。
她和丈夫买了个农场养鸡养鸭,唯一的爱好是烹饪,还在这期间获得了挪威美食比赛头等奖、法国蓝带厨师称号。
在她的人生中,始终有一个蓝颜知己,那就是毕加索。
两个人的友谊持续了36年,毕加索抱着李·米勒儿子的照片,成为了两个人友谊永久的见证:
在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Lee Miller and Picasso”展览中,展出了李·米勒拍摄的100张照片以及6幅毕加索的作品,这种设计充分说明了二人亲密无间的关系。
巴黎解放后,两个人终于重逢在毕加索的工作室,老友相视一笑已隔经年,这张照片显得格外动人:
毕加索画过很多李·米勒的形象,她既抽象又具体,每一幅都是芥黄色皮肤,橄榄绿嘴唇,这可能就是李·米勒在他心中具体的精神形象。
1977年,李米勒因肺癌离世,享年70岁。
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真实,真实的感受、真实的创作、真实的艺术、真实的情感,就像她拍摄下血淋淋的照片后对杂志社说的:
“我通常不会拍这些东西,因为我知道你们不会用。但我仍能希望大家能面对真实,这是人类暴行的见证。如果能刊登这些可怕的照片,我会感到非常自豪!”
她所说的暴行,既是战争中的,也是七岁时自己曾遭遇的,她酣畅淋漓地活过一场,也终其一生都在疗伤。
生命教给她的最初的课题,就是如何与痛苦共处。她唯有步履不停,不断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新生重塑,因为她对热烈和苦难,最习惯。
她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我从未浪费过生命,哪怕一分钟。如果可以重活一次,我希望自己是更加自由的人,无论思想,身体还是感受。”
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她看似肆意冲破世俗规训的一生,可能恰恰是为了对抗内心的不自由,做出的抗争。
如果有来生,她可能最希望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宁静与和解吧。
而人生无法重来,这个浴血纵情的人生一世,已用尽她的全力。
这个时代,终于有人可以诠释李·米勒的人生故事,把她传奇瑰丽的人生在大银幕上向世人娓娓道来。
一位资深的艺术评论家这样描述她:
“李·米勒的生涯无论是幸或不幸,都将以其惊世骇俗之美而传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