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为何集体回归物理按键?触摸屏的安全隐患凸显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依赖触摸屏的设计在许多车型中普遍盛行。然而,最近多家汽车制造商开始反思这一趋势,尤其是现代汽车在推出Ioniq 6电动汽车时,明确表示将恢复物理按键。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车企集体“返祖”的背后,既是对用户反馈的回应,也是对触摸屏安全隐患的深刻反思。
现代汽车北美设计副总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度整合的触控功能,在驾驶过程中可能导致用户分心,影响行车安全。他表示,通过焦点小组测试发现,当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难以迅速找到所需功能时,会产生焦虑和愤怒。这一发现不仅让现代重新审视触摸屏的设计,也在其他车企中引起了共鸣。
不仅现代,大众、保时捷、宝马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开展相似探索。大众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äfer承认,以往强调触摸屏的策略已对品牌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因此在最新发布的ID.2all概念车中,决定大幅度恢复物理按键。同样,保时捷在其新款卡宴中,已经将物理按键和旋钮的设计重新引入,宝马则通过新一代iDrive系统减少触摸屏的使用频率。
这一趋势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明显。例如,小米在SU7的发布会上清晰表达了不跟随特斯拉的全触控战略,强调保留必要的物理按键,这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也体现了对安全的重视。即便在最新的电动汽车设计中,小米也独特地增加了磁吸式的实体按键,这一设计巧妙地结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实用性。
然而,支持触摸屏设计的一方仍然坚称,触摸屏是汽车未来的必然趋势。他们认为,触摸屏的出现如同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具有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许多研究显示,触摸屏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明显短板。瑞典汽车杂志ViBilägare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驾驶时,车辆用触摸屏完成基本功能操作的时间明显长于仅依靠物理按键的车型。
在一系列测试中,采用物理按键的老款沃尔沃V70以10秒的成绩领先,而采用触摸屏的特斯拉Model 3则花费了23.5秒。这项研究提醒我们,驾驶安全至关重要,任何设计在未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都不能被盲目追求。
与此相关的是,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NCAP)在2026年将推出新标准,该标准将对过度依赖触控操作的汽车降低安全性评分。EuroNCAP战略发展总监Matthew Avery强调,触摸屏的泛滥已经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确保安全,未来汽车的设计必须将重要功能配备实体控制装置。这无疑是对目前许多电动汽车尤其是特斯拉的一次严峻考验。
未来,物理按键和触摸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行业专家指出,在一些基本操作如空调调节等方面,物理按键仍然具有明显优势;而对于一些复杂操作,如导航设置等,触摸屏则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这样的结合方式,将是未来车载系统设计的最佳方案。
这场关于物理按键与触摸屏的较量,实际上反映出用户需求与车企发展的博弈。张朝阳曾提到,科技的关注点应是使生活更简单,而非给予用户过多的选择和复杂的操作。车企的回归,正是顺应用户的期待,重新关注安全与便捷。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追求科技感与确保驾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
最后,车企的这一转向不仅仅是设计上的改变,更是对以人为本的再认识。重视用户体验和安全性,才是智能汽车设计的应有之义。如果汽车行业能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找到物理按键和触摸屏相结合的最佳实践,必将为未来的出行体验开辟更宽广的天地。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大白兔
0大白兔 小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