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大玩家”王世襄的生活智慧

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祖籍福建福州。1941年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曾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编纂、陈列部主任,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著名文物专家、收藏家、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竹刻艺术》、《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明代鸽经 清宫鸽谱》、《中国画论研究》、《髹饰物》、《高山竹谱》、《锦灰堆》等。

王世襄一生爱放鸽,喜斗虫,能玩鹰,尚美食,精书画法帖、诗词、漆器、明式家具,著作涉及美术史、文物鉴定、民俗学、中国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他称自己“玩物丧志”,而好友黄苗子则评价他“玩物成家”,启功曾评价他“研物立志”,也有人称他是“京城第一玩家”。学界称他为最能将民俗上升到文化高度的人。其实,他更是一位懂得生活美学的人。

一肚子墨水要变成文字

王世襄95载的人生已于2009年化为“传奇”,斯人斯事却萦于与之相熟者心中。与晚年王世襄接触较多的赏石家沈宽认为:“在我年及古稀之时,他的生活智慧仍然让我十分受用。”

20世纪70年代,王世襄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恰逢他当时肺病复发,且有空洞,在医生叮嘱卧床休养的情况下,王世襄只身前往向阳湖。他放牛、放鸭、种菜、插秧,各种苦活、累活都干。当看到畦陇旁的菜花虽倒在地上,但仍“犹昂首作花”时,王世襄以菜花励己,坚强起来,竟悠然过起了村野农夫的生活,闲时与渔夫成为莫逆之交,观渔赋诗。当“改造”结束后,困扰他10多年的肺病竟然不治而愈。到1973年夏,王世襄离开咸宁回北京的时候,还带回了许多当地的花卉。古代医者总结有“悲(忧)伤肺”,王世襄虽带着多年的肺病参加“劳动改造”,却不怨念世事不公,足见其胸怀之开阔、对生活之热爱,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在沈宽记忆里,王世襄晚年专注写作,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以前浪费的时间太多了,现在要赶快把满肚子的墨水变成文字。王世襄在“干校”生活后期逐渐意识到岁月蹉跎,返京后他开始刻苦工作,在近30年中出版、再版著作约30种。

沈宽记得,有一年春天,王世襄打电话向他询问北土城的西府海棠有没有开。沈宽以为他要去看海棠花,王世襄答道只是帮朋友问问,自己还要写作,太忙,不去看。当时花已含苞,沈宽知道极爱生活的王世襄心里一定想去,但他要与时间赛跑,他要尽快把肚子里的墨水写完。

王世襄身上体现着浓厚的文人气质。“他对世俗的吃喝玩乐不屑一顾”,开会招待他不去,大型活动的开幕式他也不参加,过节时他认为大家彼此不用专程造访。他的生活是淡淡的,友人买了他的书去求签名,他写道:某某先生解闷儿。沈宽与他谈奇石,王世襄旋即拿出他多年前在河边拣的漂亮石头说:“我不收藏石头,但对石头有一点小小的喜欢。”沈宽回忆道:“他说话很有味道。”王世襄是真诚的,“架子”二字从不存在于他的语言系统里,他常和村夫、小贩一起聊天,甚至求教于他们。

王世襄爱好广泛,他不仅对各种游艺非常精通,而且会弹古琴,善于烹饪各种美味。晚年,他最关心的是观赏鸽的传承问题。我们一般人知道的鸽子主要有广场鸽、信鸽、肉鸽,而很少有人知道观赏鸽。观赏鸽是民间经过人工选育培养的优秀鸽种,在古代宫廷和北京的贵族,甚至市井中都颇为流行。观赏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天空越来越难听到鸽哨的声音,很多优秀的观赏鸽品种都逐渐消失了。然而,玩鸽子的人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会对此进行有意识的记录和研究,许多经验一旦失传也就永远消失了,这让王世襄感到可惜,并开始进行呼吁和加紧研究。

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

王世襄生活极简朴,有时候友人到其家中,恰遇王世襄及夫人正在吃饭,餐桌上往往只有粥和家常菜。王世襄一直住在南竹竿巷自己家的四合院里,老房子冬天连暖气都没有。1992年,香港商人拟购买王世襄所藏79件明清家具捐赠上海博物馆,王世襄以“这些家具不能离开大陆”为条件,慷慨地以象征性的价格卖给了他。直到这时,王世襄才换得日坛公园东墙外的一套住房,过上了有暖气的日子。

“文革”期间,王世襄曾主动请红卫兵抄家,看到自己多年收藏的文物被车载去,他曾在自己作品中这样写当时的心情:“泰然处之,未尝有动于中。”这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2003年,与王世襄相濡以沫近60年的夫人袁荃猷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为了不睹物思人,他将夫人的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拿到拍卖会上,拍到了800多万元的价格,而同时,他将另一把同样珍贵的宋代古琴无偿送了人。

他一生探索生活的智慧,经手珍贵物件无数,然视之为过眼云烟,捐献、赠送在所不惜。而其最有感情的却是家中的菜篮子,当夫人离去,他与夫人“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不再,他希望百年之后能将菜篮子埋在两人的墓穴之间,“生死永相匹”。据沈宽介绍,夫人去世后,王世襄更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写作上了。

养生秘诀在于“六心”

“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这是王世襄的一句名言。年轻时期的他曾经玩鹰,玩鹰需有很好的体力才行,尤其是臂力,否则很难将鹰架起来。沈宽认为,这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能玩鹰说明王世襄年轻时身体底子还是不错的。

王世襄身子硬朗,87岁还骑自行车上街。晚年有人请他谈养生的秘诀,他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性情和心理最重要,并将之归为“六心”,即开心、童心、宽心、爱心、静心、恒心。“六心”是他生活智慧的总结,前“四心”分别涉及对己、对物、对人、对伴侣的态度,而后“两心”则是他晚年生活状态的写照。他认为宁静可以节约脑、体能量,消除机体疲劳,因此,静心可以祛病延年;而恒心则可使人“大器晚成”,完成年轻时的梦想。这种恒心,与情趣和志向相伴,有兴趣使然,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会锲而不舍,苦中作乐。锻炼身体也是如此,通过运动来达到健身的目的,就需持恒心。

北京大学教授叶朗认为,中国美学广泛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王世襄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王世襄之所以受人尊重、使人怀念,也许就在于他是最懂生活、爱生活、会生活的人。这也许是他长寿的原因。(杨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