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大明王朝之朱翊钧:明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皇帝陵

今天来讲讲万历皇帝朱翊钧。在讲万历之前,先说说他老爹朱载垕。明穆宗朱载垕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但好在俩兄弟都挂了,他成为了大明皇位的唯一继承人。登基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葬于十三陵昭陵,后传于位朱翊钧。一生也没啥功绩,就随带过了。

下面重点讲讲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载垕驾崩时,朱翊钧才10岁,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载垕临终托孤于张居正,神宗即位后,就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每天于太阳初出时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然后少息片刻,复回讲席,再读史书。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当皇帝也挺累。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政务,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十年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在小皇帝眼里,张居正就是大神,心里的那道光,什么不知道的不懂的,张居正都是为他一一解答,小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张居正的影响。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里面有详细的说明。但张居正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动了很多人的奶酪。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为之辍朝一天,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谥文忠,赠上柱国衔。然而,两年之后朱翊钧在都察院参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批示说到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管制言官,专权乱政,欺骗主上忘恩负义,谋划国家不忠。原本万历心里的那道光不亮了。在众多大臣的声讨中,张居正被抄家,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张府,饿死十余口,张居正80岁的老母还是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10顷田地。张居正恐怕生前绝对不能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无情的惩处。朱翊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是他长久处于张居正约束下的发泄,同样也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根据传统,皇帝的嫡长子即为太子,若皇帝没有嫡子,则由长子继承帝位。朱常洛身为皇帝的长子,况且已经到了5岁,理应被立为太子。但是万历不喜欢这个儿子,想立皇三子常洵为太子。按理来说这是皇帝的家事,但是大臣们不愿意了,纷纷上书要求里皇长子常洛为太子,吃饱了撑的,在文官和太后的双重压迫下,万历无奈立常洛为太子,皇三子常洵仅被派往河南封为福王。这场历时10年的国本之争,最后是以文官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但从此之后,万历的心逐渐变得冰冷封闭,对待国家的政事彻底丧失了兴趣。既然这样,老子就不玩了,累了,歇歇了,干脆躲在宫中,开启了臭名昭著的“万历怠政”,三十多年不上朝。)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葬十三陵之定陵。

在明十三陵里,万历皇帝的定陵是唯一被挖掘的皇陵,其实当时郭沫若想挖长陵,但是长陵太大了,上头不批,于是就找个小的练练手,正好这时万历陵上边塌陷了一个土坑,那就先挖定陵吧。于是在1956年的时候组成了一个考古队,对定陵进行了挖掘。当万历皇帝的寝宫被挖开,考古队都都整理出了3000多件文物,但是由于当时技术的缺乏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一些非常重要的丝绸布料和流传下来的字画,在打开陵墓的那一刻,接触到空气迅速的发生氧化。而万历皇帝的棺木和遗骸,更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被一把火给烧尽。其中损坏的价值不可估量,这一次万历的定陵挖掘不仅仅没有让我们能够接近历史,还破坏了历史。没有金刚钻,非揽瓷器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