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虎狗相斗谁输赢—冯国璋与段祺瑞争锋

冯国璋和段祺瑞是人称“北洋三杰”一“龙、虎、狗”的“狗”和“虎”。冯国璋是“狗”,段祺瑞是“虎”。

狗怎么能斗得过虎?但不要忘记,中国有句古话叫作:

“虎落平阳被犬欺”。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生于直隶(今河北省)的河间县诗经村一个农民家庭中。

青年冯国璋上了几年私塾后,到天津沽口投入淮军当兵,后被推荐考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

1885年,冯国璋回原籍,参加顺天府乡试,名落孙山,又回到武备学堂。

1895年,冯国璋毕业,留校任教。冯国璋不愿教书。转而投入太原总兵聂士成部。不久,经聂士成推荐,以驻日公使馆军事随员的身分随驻日公使裕庚前往日本考察军事。

1896年,冯国璋回国,他将日本近代军事制度编成兵书数册,持兵书往见聂士成。当时袁世凯正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聂士成将冯国璋推荐给袁世凯。

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正需各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是求贤若渴,看了冯国璋的这几本兵书,拍案叫绝,如获至宝,对冯极为赏识,称赞冯道:“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军界学子第一,了不得!”

袁世凯委任冯国璋为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监督,不久又升任督操营务处总办。

冯国璋投靠袁世凯,随袁世凯的升迁而升迁。袁世凯1899年升山东巡抚,新建陆军开赴山东,改称武卫右军,由于镇压义和团有功,冯国璋由补用知州升为补用知府。

1901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和练兵处大臣,不久又加封太子少保衔,权倾一时。冯国璋任教练处总办。

武昌起义爆发后,冯国璋率陆军第五镇攻打武汉。

袁世凯出山后,采用两面派手法,逼清帝退位,夺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出任大总统。

1912年9月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直隶总督。

李烈钧等在江西湖口反袁,“二次革命”爆发,冯国璋被任命为第二军军长、江淮宣慰使,奉袁之命进攻南京革命势力。

北洋军占领南京后,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江苏督军。

江南为鱼米之乡,江苏更有富庶之地,南京是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冯国璋手中有枪,有地盘,为日后问鼎北京政权,与段祺瑞争权,奠定了基础。

1916年,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一命鸣呼。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双方势力均衡,既有矛盾,又有共同利益。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黎元洪无兵无地盘,无力与段祺瑞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国会中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人就想办法对付段祺瑞。

国会中国民党等各党派组合的商榷会活动分子孙洪俨提出了一个主张,这个主张是“以冯制段”的策略,推选冯国璋为中化民国副总统,以冯来牵制段祺瑞。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各方都同意。

冯国璋不用费力,就捞到一个副总统,自然乐意。

黎元洪正苦于没办法对付段祺瑞,现在有人帮忙,他自然也乐意。

段祺瑞一向看不起北洋系这只“狗”,认为冯野心不大,但军事实力不可忽

视,如果冯当了副总统,离开南京的军队,倒是件好事,因此,段也乐意。

1916年10月30日,国会选举冯国璋为中华民国副总统。

但是,上述各方谁的目的也未达到。

冯国璋没有去北京,他仍留在南京,他守住军队,觉得安稳,他也没能起到牵制段的作用。

冯国璋远离北京政治斗争的中心,等待时机,这时北京的黎元洪与段祺瑞的争斗,愈演愈烈,已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辫子军大帅张勋,应黎元洪的邀请,进京帮助黎元洪,到了北京他却搞起复辟。段祺瑞没费什么劲就把张勋打败了。

黎元洪自然无法再当总统,冯国璋顺理成章地代理大总统。

在冯国璋继任的问题上,冯、段双方的人看法不一。

皖系的徐树铮一班人认为冯国璋手握重兵,如果再加上总统的名义,就更加难以对付,因而主张段祺瑞自己做总统。

另一班人则主张让冯当总统,可把冯调出南京,更易于控制。

冯国璋内部的陈之骥等一些人认为,冯国璋不能离开自已经营多年的地盘,而去做受制于人的空头总统。

冯国璋的参谋长师景云认为,冯不应当蜗居一隅,应乘现在中央无主之机,入主中央,名正言顺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冯国璋自己拿不定主意。

正在冯国璋为难的时候,李纯、曹馄等手握兵权的直系将军,纷纷表示拥护冯国璋北上就任。

段祺瑞感到自己做总统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控制局面,就派新云鹏南下,劝冯北上。新云鹏来到南京,力劝冯段合作,并表示这次段祺瑞组阁,一定服从冯国璋。

冯国璋不由得心动,决定北上就任总统职务,为保万无一失,他提出了几个条件:

调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为他看守南京老巢。提升第二十师师长陈光远为江西督军,接替李纯。

段祺瑞原打算趁机由心腹段芝贵接任江苏督军,见冯不放手,只得答应冯的条件,同时作为交换条件,段祺瑞提出由段芝贵任京畿警备司令,傅良佐为湖南督军,吴光新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意在加强皖系在长江中上游的力量。

双方互提条件,经过协商,达成一致。8月1日,冯国璋率亲信卫队抵达北京。

为了防止被段祺瑞控制,冯国璋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将自己统率的禁卫军扩大为两个师,其中以王廷祯为第十六师师长,留在南京,与从江西调来的齐燮元的第六师一起防守南京。另外,以第十五师师长刘询,率第十五师移驻北京,并兼任总统府拱卫司令。

冯国璋刚刚部署完毕,段祺瑞就任命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兼任江苏军务总办,企图打人冯控制的江苏地盘。

两个有权的军阀在同一个政府共事,斗争是必然的,段祺瑞企图架空冯国璋,而冯国璋拆段祺瑞的台,让他办不成事,弄得段祺瑞声名狼藉。

以前段与黎的争斗都在明处,而今冯与段的争斗尽在暗处,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打得难分难解,劝架的人也无法劝。

冯国璋要与段祺瑞斗,就必须借助各方面的势力,同段祺瑞唱反调,这样才能不断削弱段的势力,甚至在适当时机,整倒段祺瑞。

段祺瑞想得更美,他仍想把冯国璋这个总统当作盖章机器,由自己控制实权,一切由自己和主。这样,双方的斗争势不可免。

第一回合

段祺瑞拒绝恢复民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被张勋强迫解散的国会,企图继续实行以皖系为主的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因而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

1917年8月中旬,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会议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桂系军阀陆劳廷、滇系军阀唐继尧为元帅,负责行使军政府职权。

9月10日,孙中山正式宣誓就职,并组成护法军政府。半个月后,护法军政府下令讨伐段祺瑞,由于军阀阻挠,护法战争的北伐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段祺瑞大权在握,发动了“武力统一”的战争,公开的目的是消灭陆荣廷、唐继尧两个山头和孙中山的武装力量,以实现全国“统一”。同时,段还想达到一个未公开的目的:“以皖统直”。时人指出:段祺瑞欲利用“远系之人(指直系)为战线前锋,而是养精蓄锐,坐收渔翁之利耳。”

对段祺瑞的用意,冯国璋心中十分清楚,他表面上与皖系保持一致,暗中则与西南军阀频繁接触,欲以“和平求统一”。

南北战争既是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对抗,也是北洋军阀内部皖系与直系矛盾斗争的公开化。

皖系的战略计划是:入川以进攻云贵,攻湘以占有两广。

段祺瑞不便派军入湘,企图以“湘督易人”之计占领这场军事要地。

8月6日,段下令由陆军次长傅良佐出任湖南督军,原督军谭延闾改任省长。

8月下旬,傅良佐南下就任,9月初到达长沙。驻保定的第二十师范国璋部,驻马厂的王汝贤部南下。

傅良佐到任的第三天,就下令将原衡山的湘军第一旅旅长林修梅撤职,将零陵镇守使刘建藩调出省境,以激起湘军反抗,为北军出兵制造借口。

潭延阊早有准备,立即指示林、刘宣布湖南“自立”,“与段政府脱离关系”。

段以国务院名义要代总统冯国璋立即下令讨伐林修梅和刘建藩,但冯国璋不盖印,强调大事化小。

10月初,段祺瑞向报界宣布,任命王汝贤、范国璋为湘南各军正副司令,立即剿灭湖南“自主”部队。

广西军阀陆荣廷出于自身利益,出兵5个军计80个营挺进湘南,阻止北军进入广东。

段祺瑞也向南方增兵,分三路进攻,正面进攻衡山,右翼进攻宝庆,左翼进攻攸县。

10月中旬,北军攻下衡山。在四川战区,段祺瑞支持的刘存厚在省内击败了黔军,又击退了川滇联军。

段祺瑞认为胜利已经在望。

11月14日,段祺瑞接到王汝贤与范国璋的函电,要求停战议和,并自行从衡山退到长沙。傅良佐慌了手脚,当晚逃往岳州。

18日,王汝贤、范国璋逃离省城长沙。这是冯国璋从中做了手脚。

王、范的行动是直系抵抗皖系的组成部分,这点,段祺瑞内心明白。因为王、范二人都是直系的人。

段祺瑞武力统一失败,威风扫地接到函电次日,段祺瑞就递上了辞呈,按冯国璋的本意,意拟立即批准,由于日本政府的干涉,冯才改变手法,再三挽留,要段照旧任事。16日,段祺瑞通电各省督军表示继续任职。

段氏不倒,直系再掀风波。

18日,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联名要求撤兵停战,与西南方面和平解决问题,并声明愿作调停人。陈光远还声称:要保境息民,不让北方其他军队过境人湘粤两省,要求停止四川、湖南境内的战事。

“长江三直督”的这个通电,就是要打击段祺瑞。段祺瑞为了争取主动,以退为进,立即签署了两道命令:

一是免除擅离职守的湖南督军傅良佐,代省长周肇祥的职务。

一是委派“王汝贤以总司令代行督军职务,所有长沙地方治安,均有王汝贤同范国璋完全负责。”

这一个痛心的命令,如两个小孩闹架,为娘的打不得别人的孩子,只有打自己的孩子。

傅良佐是自己的亲信,反而被罢免,王、范都是直系的人,擅自在前线宣布停战,不仅没有受到军纪国法的处分,还要加官晋爵。

这正是段祺瑞对权术的运用。

电令最后,段训诫:“王汝贤等当体中央弃瑕录用之意,严申约束,激励将士,将在湘逆军迅予驱除,以赎前衍。”然而,北京政府的委任状尚未到达长沙,王汝贤已从湖南省城溜到了岳州。长沙为南方湘粤桂联军所占领。

湖南前线北军失败,迫使段祺瑞20日再次提出辞呈。22日,代总统冯国璋准予免职。段祺瑞“武力统一”的计划遭到第一次失败。

第一回合,冯国璋暗中一脚,将段祺瑞踢下台去。

第二回合

段祺瑞虽然下了台,但他的军事实力还在,在日本政界、军界、财界的支持下,他有恃无恐,以参战为名,迅速扩大皖系兵力,保住了他在北洋军阀集团中的实力和地位。

段祺瑞辞去总理,但国务总理日理万机,不可一日无之,冯国璋为找总理犯难。他找到汪大燮,可此人提出一个条件:“只当一天总理,只为你签署两个文件。”

冯国璋下达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并由汪大燮代理的命令,此命令必须由总理签署方可生效,这是汪签署的第一个文件。

第二天,汪到总统府找到冯,拿了一个任命总理的空白令,可任命谁为下届总理,此刻尚是个未知数,汪大燮却说:“你任命谁,我不管,反正我都同意,现在,我先将我的名字签上,免得到时候还得为签名来一趋。”这就是他签署的第二个文件。由此,他24小时内顺利完成了整个代总理的任务。

冯国璋拿着空白任命书,找到老朋友、北洋三杰中的“龙”王士珍,让王当了国务总理。

汪大燮一共当了24小时总理,人们戏称他为“一日总理”,这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奇事。

北军撤退后,南军乘胜前进,攻进岳州,形势发生了变化,冯国璋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冯国璋在一则密电中指出:

“惟岳防重镇,用兵所必争,南军方节节进逼,而鄂中多事,赣边恐虚,又复在在可虑。”

“万一侵入长江流域,则大局如何,将不堪设想。”

12月3日,新督军团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的主持人是直隶督军曹锟(直系)和山东督军张怀芝。与会者有奉天、黑龙江、陕西、山西、安徽、河南、福建、浙江、上海及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省、布和特区军政要员的代表。会议决定对南方用兵。

12月7日,北京政府任命曹馄为第一路军总司令,张怀艺为第二路军总司令。

12月21日,北京政府下令向湘鄂出兵。

第一路总司令曹馄派第五混成旅为前驱,由师长吴佩孚率军先行出发,23日进入湖北境内。

张怀芝的第二路则于21日从山东出发,拟经浦口溯江西上。

2月7日,北军第一路总司令曹馄自天津南下,设总司令部于汉口,设南征大本营于孝感,并命先期到达鄂北的吴佩孚统率第三师全师及5个混成旅开往赣南之蒲圻等县境,以进攻岳州。

北军第二路军张敬尧部也于12日进入湖北通城,以进攻平江;该路军张怀芝部拟兵分左右两翼,进攻浏阳和醴陵。海军第二舰队由杜锡珪率舰艇5艘从附近水面上策应陆军的行动。10万北军杀向南方,预示着湘鄂地区要鏖战一场。

由此“武力统一”再度兴起,形势对段祺瑞十分有利。为了对冯国璋施加压力,段祺瑞搞了个“以奉压直”的计谋。

计谋的主要内容是,引东北张作霖的兵力人关,以助战为名分别驻扎京汉、津浦两路,迫使李纯辞职,王士珍下台,然后再推举段祺瑞重新上台组阁。

这是一个最糟的计谋,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计谋的危害性。奉军入关后,与直系联合,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段祺瑞吃尽了苦头。

引奉军入关,必须给奉军好处,怎样给奉军好处呢?段祺瑞与徐树铮又策划了一个阴谋。

2月22日,徐树铮在秦皇岛会同奉军二十七师师长张景惠,将刚从日本运来的枪械2.7万余支全数截留。这批武器是段祺瑞第二次组阁后向日本借款购买的,此时运回由陆军部接收。

25日,张作霖派他的参谋长杨宇霆到秦皇岛,将其中的1.7万余支运到关外,作为交换条件,奉军一个旅同时到达滦州,同一天,徐树铮到沈阳会晤张作霖,商请奉军继续入关问题。

段祺瑞对此故作不知,甚至电责张作霖,令其将扣留军械运回北京。张复电拒绝。徐树铮致电陆军总长段芝贵说明此事与段祺瑞无关,并要他转告段祺瑞,说张作霖扣留这批军械,训练奉军,有助于主战派。

段芝贵也是皖系骨干,这出戏唱得“真好”。

奉军入关,对北京政府,尤其对冯国璋及真系构成了威胁。冯国璋为了摆脱困境,以边防重要为借口,电令张作霖撤回进至滦州的部队。张回电拒绝撤军,而且还要再调四个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团入关,以大兵压境之势迫使冯国璋与直系就范。

从3月初开始,各地皖、奉军阀头目纷纷通电要求拥戴段祺瑞组织责任内阁。日本也向冯国璋施加压力。

冯国璋迫于内外压力,曾于15日亲自登门拜访段祺瑞,邀其出来组阁,后又请徐世昌帮助劝段出山。

冯国璋哪里是真心,段祺瑞也知冯的本意,故而一再婉言谢绝。段祺瑞不出山,是因为直系大将、主战派首领曹锟没有领街通电要段组阁。

曹馄不肯拥段出山,是怕段组阁会使李纯“惊而致变,则前敌士气动摇,益陷危围”但他仍认为组阁非段祺瑞莫属,但应稍缓。

3月18日,北军再次攻克岳州,主战派声势大振,曹锟认为拥段出山的时机到了。3月19日,曹锟领街联合19省区的督军、都统等人致电段祺瑞,请其立即出山组阁。

电文称:

“国家不幸,变乱迭出,外则德、俄媾和,边防吃紧,内则西南寻衅,战事殷繁。当此万分危急之际”,朝野上下“咸以声望素著、中外信仰者,非公莫属。”曹馄等人表示,只要段祺瑞“允任揆席,则同人等誓当一致,共扶危局。”

同一天,徐世昌亦命田文烈告诚冯国璋:非段复出,恐有兵变。

日本公使林权助连连会晤有关人士,催段复出。

3月23日,冯国璋不得不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同时批准王士珍辞职。

为什么曹银这么卖力为段呐喊?

段祺瑞私下许诺曹锟将来当副总统,除了副总统外,还要由两湖巡阅使,升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兵力再扩大两个混成旅,一个宪兵队和警察队,每月可获得130万元的军费。

与曹锟有生死之交的吴佩孚对南方用兵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曹馄属于直系,就应当与冯国璋保持一致,冯国璋是主和派,因此曹也应主和。吴佩孚埋怨曹锟被段棋瑞当枪使,使自己的军队“皖不皖,直不直”,将来无所依靠。

吴佩孚还给曹锟献上一策,接受冯国璋先战后和的暗示,仍以直系为重;

二是战则战个样子,杀杀南军的锐气,显显北军的威风,以胜言和,扩张地盘与实力。

3月26日,段祺瑞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张是皖系大将。

张率四倍于吴的兵力,以援吴为名,随吴进入湖南,实际上是抢地盘。

4月24日,吴佩孚不费一枪一弹占领衡阳。

段棋瑞希望北军一鼓作气,攻占广东,一举平定南方。

段祺瑞算盘打得好,但是一厢情愿。4月5日,曹锟藉口西湖地区的善后问题应由各省自行解决为由,致电冯代总统,要求免去两湖宣抚使之职,并拟与南军和谈。

这是曹馄与冯国璋联合行动,再拆段祺瑞的台。

为了稳住曹馄,段请特授曹勋一位,给予一等宝光嘉禾章。

13日,曹以过于疲劳为由,要求将吴佩孚的第三师调回岳州,并再次要求辞去两湖宣抚使职,请求病休。

4月中旬,段祺瑞以犒师为名,亲率要员近30人南下汉口,在汉口召开会议,鼓励北军继续南征。

段祺瑞满以为这次会议已解决了问题,但他尚未回到北京,曹锟的电报已先他而到达,电报称:衡阳克复后,吴佩孚第三师及四个混成旅已停战待命,如南军不再顽抗,各部将暂守目前的控制线。随后,湘鄂前线主要将领频频致电北京。曹馄,张怀芝分别要求辞去现职,分别将部队调回直隶、山东。

段还打算让奉军六个混成旅投入战场,谁知张作霖不干,曹锟、张怀芝也不同意,只得作罢。

5月29日,未经段祺瑞批准,曹馄就擅离职守,回天津“养疴”去了,还带走了司令部的全体人马。随后,湘赣检阅使也以湘赣两省无须检阅、回鲁剿匪为由,匆匆离开汉口回济南去了,实际上他害怕山东督军的职务被他人趁虚取代。

为了拉拢在前线的吴佩孚,6月初,段破例屈尊打电话给吴,表示慰问,随后又授予吴佩孚“特任”“孚威将军”的称号。“将军”这个虚街,一般只有督军一级的人物下台后,作为荣誉职位而给予。吴只是一个师长,既未下台,又无督军资格,竟能获得这个头衔,可见段“用心良苦”。

吴佩孚已受冯国璋指使,怎会受这个虚衔引诱,他决心与南军议和。

吴佩孚与南军签字停战并发出主和通电称“若再以武力平乱,是惟恐国家亡之不速也。”

吴佩孚第一次在政治上亮相,获得很高的政治声望,这也是他个人的目的。

吴佩孚还提出:“文官不要贪污国家,武官不要争地盘”的口号,并宣誓他本人保证今生今世:“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借外债。”

吴佩孚还发出通电,猛烈抨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直接向段挑战。

段复电要吴今后不要再谈政治。

吴佩孚驳斥段祺瑞,他说:“学生(吴曾是段的学生)直接版从者曹使,间接服从者陆海军大元帅(冯国璋以总统兼任陆海军大元帅),大元帅希望和平,通国皆知,曹经略使在汉表示要和平,学生即根据实行。谨守服从,无以过之。”

段祺瑞对冯国章恨之入骨,他认为这都是冯国璋捣的鬼。因此,段决心将冯赶下台。

恰好冯国章代理大总统的期限已到,使段倒冯成为合法化,在安福系国会组成后,就决定倒冯。冯国璋也不是等闲之辈,我冯国璋下台,你段祺瑞也得下台,我不当总统,你也不能当总统。

段祺瑞没有办法,只得忍痛不当总统,他明确表示:“自身绝无希望,非但不希冀总统问题同彼发生关系,倘选举进行顺利,不生波折(指徐世昌当选)则国家主持有人,彼并愿抛弃现有之政治上地位。”

冯国璋也表示:“至新国会之举总统,如东海(指徐世昌),我竭力赞成退职以后,不住在北京,亦不住在天津,将归河间故乡,耕种自活。”

1918年10月7日,冯国璋辞职,9日,段祺瑞递交辞呈。双方选中了无兵无地盘的徐世昌当总统。

冯国璋下野后,果真回到河间隐居,不问政事,经营他的家产。

段祺瑞下台后,却仍以参战督办的名义搞政治活动,控制北洋政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