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为什么说刘邦能打败项羽是历史的必然?真正的原因是这些

英国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说过,人类史上最有远见的两位帝王,一位是凯撒,另一位就是刘邦。

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刘邦:

“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嘉谋,致天下于太平耳。”

大概意思就是说刘邦他草根出身,提了把剑就把天下给平了,建立了大汉王朝,都是因为他能知人善用所致,我虽没法跟刘邦比,却得诸位爱卿出力、出谋,终于使得咱大唐安稳下来了。

言外之意是自己不如刘邦,为什么他们都能给刘邦这么高的评价呢?

刘邦48岁创业,七年时间里先灭强秦,再灭项羽,直到62岁去世,也就辉煌了短短的15年,却建立了一个延续400年的大汉王朝,历史上从平民到皇帝的第一人。

那这个后人口中的流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第一,有梦想,并愿意为这个梦想奋斗终生。

刘邦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像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那样的人,他逢人就说自己将来要做个像信陵君一样的大英雄。谁小时候还没有一个梦想呢?这好像也没有什么,但是,一般人估计就是说说而已,而长大后的刘邦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并且开始付诸行动了。

刚刚成年的刘邦当时还没有考取公务员,当亭长,纯粹就是一个无业青年,跟我们现在很多要背景没背景,要钱没钱的普通打工人一样。长大成人后,父亲还指望刘邦像他的哥哥那样帮家里种地,赚钱娶媳妇。但刘邦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还真跑到自己偶像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家里去了,一个农民的儿子,不好好种地,混进贵族圈子,这刘邦的想法还真跟普通人不一样。

在信陵君的门客那里,刘邦一住就是小半年,这期间,我们不知道他都干了些什么,但回来后的刘邦就变了。

之前是不务正业,现在是呼朋唤友,天天跟当地的一帮兄弟们混在一起,对这帮兄弟,他是要钱出钱,要力出力。蹭完他爹的饭又去蹭他哥的饭,再不行就去饭馆里赊账。就这样,人脉广了之后,他终于混了一个亭长的基层小官。

当时,只有他们县里的组织部长萧何看出来了,这刘邦是学信陵君在组建自己的队伍。就这样,大汉集团的创业小团队已初步形成。

再后来,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威风八面,又说了句“大丈夫当如此也。”从这时起,刘邦的梦想升级了,从信陵君到秦始皇了。

就这样,刘邦到了48岁,如果换作是你48岁,早就想着混几年退休算了。公元前209年,刘邦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陈胜吴广喊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启了推翻秦朝的起义浪潮,刘邦对这句话极度赞同,顺势拉起了自己反秦的队伍。

那一年23岁的项羽也高调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项羽跟刘邦一比,那简直强百倍。首先项羽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项家是楚国的贵族,爷爷和叔叔都是是楚国名将。再者,项羽天生神勇,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古无二的天生猛男,而且年纪轻轻就跟着叔叔项燕南征北战,学习打仗,年纪不大,名声却很大。

反秦起义初期,刘邦和项羽差的不是一点,但最后胜利却是刘邦,这是为什么?

这里就要说到刘邦的第二个特点,为人豁达大度,格局大。

项羽打仗,那一路上是毁天灭地,动不动就屠城,打败秦军后更是坑杀降兵20万。而刘邦呢?从起兵到攻入咸阳,从来不屠城,一路受降到了咸阳城。刘邦为什么不屠城?因为他跟项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格局不同

,他心里很确定,他就是那个能取代秦始皇的人,这天下都是他的,天下的老百姓自然也是他的百姓。

进了城,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抵罪,盗窃者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

秦王子婴把自己绑了了向刘邦投降,有人劝刘邦杀了秦王,刘邦说人家都投降了,不能杀。

这就是心怀天下的胸襟。

我们再看看项羽是怎么做的?一进城就直接把秦王拦腰斩了,还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也有说不是项羽烧的,存疑)。

第三点、识人用人,舍得奖励。

项羽也爱爱兵如子,但说好听点就是能和士兵同甘共苦,非常体恤基层士兵,经常带头冲锋在前,说难听点就是妇人之仁。而且,更重要的是,项羽不懂识人用人,刚愎自用,勉强一个还算信任的范增最后也是弃之不用。“兵仙”韩信在他手下只能当个执戟郎,到了刘邦那里直接登坛拜将—大将军。

反观刘邦虽然粗鲁,一言不合就开骂,生气了还往儒生帽子里撒尿,可打完骂完该喝喝该赏赏。韩信说要想当个假齐王,刘邦就封了个真齐王,还说,要当就当真齐王,把这个韩信感动得差点流泪了,从此对刘邦死心塌地,明明有几次机会可以封王自立,愣是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而放弃了。

第四点、从谏如流,能听得进去劝。

有一次,刘邦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郦食其,

郦食其就说了,

你不尊重人,得不了天下,刘邦一听不但没有生气,还马上说,我改。如果谁跟项羽这样说话,说项羽得不了天下,你看看项羽会不会听。再打个比方,你试试去跟你的老板说,你不尊重我,你的公司没有前途,迟早要倒闭,看看你的老板什么反应。

慢慢的,随着时间推移,刘邦手下能人越来越多,项羽的手下的人才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刘邦。

第五点、刘邦做事很理性,很少被情感挟持了。

楚汉争霸时期,在鸿沟边上。刘邦和项羽陷入了拉锯战,项羽喊话刘邦,要跟刘邦单挑定胜负。刘邦不上他的当,笑着回应项羽说,咱能比比脑子吗?项羽急了,就干脆绑了刘邦的老爹,又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就把你爹给炖了,刘邦云淡风轻地回复道,请给我留一碗。表面是刘邦无情无义,不忠不孝,实际上,刘邦心里比谁都清楚,不投降,项羽不敢轻举妄动,投了降,他跟他老爹真就会被一锅炖了。

正是因为这件事,刘邦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说他不孝。刘邦果真不孝吗?来看看事实,刘邦称帝后,每五天就去给他爹请安,就这一点,各位,现在有谁能做到?后来,老头住在皇宫久了,就开始想念老家的人和事。刘邦一看,这老头天天闷闷不乐也不是办法,就让人按照老家的样子1:1给老爷子建了一座村子,还把家乡的乡亲们接到一起,陪父亲解闷。

最难能可贵的是,刘邦作为一个开国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跳出了一般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怪圈,居然能看谈生死。

刘邦61岁那年,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被流箭射中,受了重伤之后,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拒绝医治,把御医打发走了。因为他知道,不管是谁,终究难逃生老病死,自己大限将至,如果让御医来治疗,肯定是治不好,那么御医必定是难逃一死,不让御医医治,就能救御医的性命!

刘邦草根逆袭,48岁起兵,七年平定天下,生死看透,建立的大汉王朝的“汉”如今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称呼。

最后以一首刘邦写的诗歌做为结尾:“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