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时,蒋介石说了什么“笑话”,竟让伟人开怀大笑?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化,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时候,违背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必然会走向失败。

前言

1945年,我们中华民族在经历十多年的抗日战争后,日本侵略者终于被我们赶出了我国领土,当此时,我们全国人民高兴不已,大家开心地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然而就在外部的敌人被我们人民赶出之后,在我们国家的内部,其局势确是风起云涌,之后没过多久,蒋介石就发出了四个命令,

此时他的想法是,趁着全世界以及全国人民的目光还停留在日本天皇签字投降上,加快速度发动内战,

然而此时我们的人民刚刚经历了十几年的战乱,好不容易将侵略者赶了出去,大家都渴望和平解决国内问题,不要发动战争,相应的,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因此,如果此时蒋介石要发起内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和解释,于是之后,蒋介石接连向我党发了三封电报,在电报中他打着共谋和平的名义,

邀请我们主席前去重庆谈判,一开始,我党内的许多人都不赞成主席单刀赴会,

毕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鸿门宴,但是我们的主席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尽管危险重重,

依旧力排众议,率领代表团去往了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共商国家大计,然而在谈判期间,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那就是当时蒋介石表示,如果我党接受了他们提出的条件,那么吧便让主席担任一省的省长,此话如今我们看来属实是令人啼笑皆非,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们的主席又是如何巧妙回答的?视频前的你们对于主席单刀赴会,谋求国家未来发展大计的做法表示支持吗

?如果支持的话,请在屏幕上打上我支持三个字,也请大家长按点赞关注我,让更多人了解重庆谈判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侵略了我国十多年之久之后终于宣布投降,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日本投降的喜悦中时,没过多久我们的主席就抵达重庆,据悉,此次主席前往重庆的目的是受蒋介石的邀请共商国家大计,

然而在这次鸿门宴中,蒋介石却提出要让主席担任新疆省长,主席听后说出了一句十分高明的话

,不过谁都能看出来,重庆谈判是一场鸿门宴,那么为何我们的主席依旧选择前往呢?

其实主席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希望中国这片已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再次发生战火,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双方的问题,

不要牵扯到更多无辜的百姓,而这也是主席来到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谈判过程中

,国民党却将我党的忍让看做是胆小怕事,在谈判过程中,国民党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我方自然不能答应,

如此一来,双方的谈判便陷入了僵局,然而,此时站在蒋介石背后的美国却极力希望双方能够达成合作,那么为什么美国作为国民党的靠山,希望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呢?

这一切还是要从当时全球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我们都知道,在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世界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阵营,但是在1945年时期,美国在世界上还是一家独大的状态

,而他们也在为维持这个位置而不断努力,当时放眼全球,能够与美国抗衡的仅仅只有苏联,

因此,美国之所以希望国共双方合作其实是希望得到我们国家的支持,这样对于苏联他们才会有更大的优势,原本美国的想法是他们帮助蒋介石登上高位,然而与蒋介石达成同盟,

如此一来我国便站在了美国的那一边,然而千算万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想到,在抗日战争之前,穷的连饭都吃不饱的我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后,依旧站了起来,并在抗日期间发展逐渐壮大,

我党的崛起让蒋介石与美国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才会设下鸿门宴邀请主席赴宴,眼见重庆谈判很快陷入了僵局,

此时一位国民党人员便为蒋介石出了一个主意,之后蒋介石听取了此人的意见,在后来的谈判中,蒋介石表示让主席担任新疆省省长。我们的主席在得知后很清楚蒋介石的用意,他这么做其实就是想把自己调离中原,如此一来,他就能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虽然这一提议听起来十分荒诞,但是主席为了实现谋和平的愿望,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赴宴谈判

那么既然谈判如此不顺利,而且也明知这就是一场鸿门宴,那为何还是要去呢?接着我们再将时间倒回到1945年,当时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同盟国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在欧洲战场上,随着英法两国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如此一来,纳粹德军就要面临东西两线的作战压力,渐渐的难以支撑,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反观东方战场,

此时的日军虽然已经被我军打的节节败退,太平洋战场上他们也不敌美军,但是依旧在负隅顽抗,日本天皇甚至还在谋划着自己的一亿玉碎计划,如此一来,日本的举动就给我国、美国以及英国等同盟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时欧洲战场基本可以说已经差不多结束,

为了尽快打倒还在抵抗的日本,英美等国家希望苏联能够向东调兵,出兵我国东北,消灭在那里深耕十多年之久的关东军,

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计划,英美苏三个国家的领导召开了一场会议,而这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说起来也是可笑,他们讨论的事情涉及我国东北地区,到那时却没有邀请我国代表参加,可谓是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之后在会上经过讨论,三方很快就达成一致,其中,英美两国承认苏联提出的外蒙独立,

还默许了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特权,

当然作为交换,苏联要尽快出兵东北,在这一切都商谈完毕后,斯大林将会议的内容告知蒋介石,

蒋介石在得知后十分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

因为眼看日本已经成不了大器,他要为接下来的内战做准备,为了赢得苏联方面的支持,他还派遣代表前往苏联进行谈判,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即8月14日,苏联方面与蒋介石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就意味着蒋介石同意了苏联方面的请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苏联方面的支持。条约签订之后,斯大林表示,之后一切援助中国的武器装备,只提供给中央政府,不提供共产党,不过当然,苏联与美国一样,并不愿意看到一个仍然发生战乱的中国,因为他们极力要求蒋介石与主席进行谈判,尽可能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当然他们首先还是支持国民党取得统治地位。

谈判前的拉锯

蒋介石内心也十分清楚,此时发动内战是不合时宜也是不得民心的,而且,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主要集中在西南后方,如果要打仗,那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部队调往东部以及中部地区,部署这一切也需要时间,

因此为了争取时间,蒋介石便电邀主席前往重庆参与谈判,那么此时我们的主席在做什么呢?

此时我们的中央领导们正在为抗战之后的大局出谋划策,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殚精竭虑为祖国的未来谋划时,曾经他们亲密的伙伴苏联已经倒向了蒋介石,面对蒋介石突然发来的电报,

主席一时间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为了彻底搞清楚蒋介石的意图,主席一开始其实是委婉拒绝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来在抗战即将结束之际,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蒋介石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不得接受日军的投降,甚至还与日本头号战犯岗村宁次密谋,不让日军向八路军投降,当然面对蒋介石的无理要求,我军自然不予理会,我们的朱老总在得知,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还立即向蒋介石发电报质问此事,

而我们主席之所以挽拒蒋介石的请求,除了想要搞清楚蒋介石的意图外,还希望他们能够对此事有一个答复,

次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整个中华大地无一不在欢庆,而此时蒋介石在收到主席拒绝的电报后,想要通过这件事利用民众的舆论,因此,没过多久,便再次向主席发出了邀请,在经过多日深思熟虑后,主席也看出了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但是此时,还没有搞清楚蒋介石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势力在支持他,

因此,主席对于这次的邀请再次表示了拒绝,当然为了避免留下口舌,表示可以让我们的周总理先行前去与之会谈,几天之后,美国方面向主席转达了罗斯福总统的建议,那就是前往重庆谈判,并承诺会保证安全,

与此同时,北边的斯大林也在催促主席前往重庆与之会谈,几日之后,蒋介石第三次来电,发出邀请,

这一次蒋介石认为主席还会再次拒绝,打算利用这一事件做文章,然而我们的主席在得到美苏两方的催促后,

瞬间明白了时期的来龙去脉,猜想到这三方一定是达成了某种协议,才会纷纷催促其前去谈判。

当晚,主席便组织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当时我们的中央领导们就此事展开讨论,最后的一致结果是,这是一场鸿门宴,不建议主席前去冒险,但是我们的主席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如果自己不去,

刚好给了蒋介石利用舆论的好机会

,于是为了国家和平、民族大义,他决定前往重庆参加谈判,当然,对于自己的安全问题,

他也早已经有了安排,在收到蒋介石的第三次邀请后,主席没有很快回复,知道美苏两方公开表示保证他的安全后,才准备前往,

不过在回复的电报中,主席并没有表明前往的具体时间,只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同时,在延安的主席对外还展现出了一副不去的样子,当国民党的情报人员得知后,将这一消息告知蒋介石,而这正中他的下怀,认为主席定不会来参加,之后主席在延安安排好了一切事宜后,

8月28日,主席、周总理、王若飞三人乘坐飞机去往了重庆,而这一切,直到主席出发前,蒋介石才知晓,为了自己的面子,

他没有前去机场迎接,而此时山城人民得知主席前来的消息,早就翘首以盼,各大媒体也纷纷前去机场,

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全国人民都盼望着国家能够和平,两党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谈判内容

很快,主席等人乘坐的专机在重庆机场降落,当地人民震惊又激动,那时很多民主人士都对主席的行为十分敬佩,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再想迫害也是不可能的了,至于接下来的谈判,更是糟糕,因为国民党方面没有进行事先准备,谈判在一开始便陷入了僵局,不过蒋介石本来就不打算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他看来还还希望借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且,那时的国民党相对于我党,

无论是在军队人数还是军事装备上,都是远远超过我军的,因此对于我方在谈判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内容,蒋介石丝毫不在意,他只是想能够将谈判的时间尽可能的延长,为他向东线调运部署兵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在这样的目的下,

谈判前几天,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每次会议几乎都是不欢而散,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

主席依旧没有放弃,始终在积极的为国家和平做努力,

据悉,此次的重庆之行,主席等人前前后后大约待了四十多天,每一天他们都在为争取和平而东奔西走。在重庆期间,还会见了很多社会各界的代表,其中包括我国著名的诗人郭沫若等,当时听着主席对未来的谋划,对和平的向往,

郭沫若等人也是十分高兴,在见到主席之后,他看到身为一党领袖,竟然手上连一块表都没有,于是便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手表赠给了主席,之后,主席还接见了重庆的一些共商界人士,打消他们对我们的疑虑。

在主席一行人到达重庆之后不久,他们还去拜访了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并对她在过去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这场谈话令宋庆龄记忆犹新,时隔多年之后,每每回忆起此时,宋庆龄都会夸赞主席思想敏锐,识见远大,令人钦佩。

在短短四十多天的重庆之行中,主席前前后后接见了很多社会各界人士,并对此在公开场合表达了我党希望和平解决问题的想法,赢得了民心。

当然,主席所做的这一切还是在为舆论造势,具体的谈判还是要回归到谈判桌上,我们的周总理、王若飞等人明知蒋介石的意图,依旧在努力为实现和平而不断让步,在双方的谈判中,两方分歧最大的是关于军队数量的问题,蒋介石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

,自然是希望我军人数越少越好,这样之后的内战也能够减少一些压力,不过他的想法我方早就洞悉,

但是为了和平,我们同意将原来53个师的编制压缩到48个师,但是蒋介石却寸步不让,表示只能有6个师的编制,

面对这一要求,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党经过深刻的教训,得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

如今,面对蒋介石的阴谋,自然不会也不能妥协,之后,我军终于看清楚了蒋介石的真正意图,因此,一方面积极会见各界媒体,向公众展示谈判的进程,另一方也致电刘邓二人,让他们今早做好准备,以迎接来犯之敌。

谈判结果及后续

当时我们的民众在得知蒋介石的无理要求后,更是表示强烈的谴责,之后在谈判的过程中,上党战役爆发,这一站以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此时的国民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我军,于是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我军占据了主动地位。

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在军队数量上,依旧是僵持不下,

此时,负责对双方进行调停的美国驻华大使开始急躁了,因此原本他已经到了离职的时间,但是为了本国利益,

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努力,之后他找到了蒋介石,向他表明了事情的利害关系,随后蒋介石又做出了一点让步,承诺给我军20个师的编制,但前提是我党要将解放区的部队交出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位驻华大使在听完之后也知道事情已经没有继续谈额必要了,于是这天深夜,他来到了主席的住处,

向主席说明了蒋介石的要求,主席听之后没有说话,接着他又向主席转达了蒋介石的话,

表示如果同意这些要求的话,会给他一个新疆省长的职位,并保证其衣食无忧,主席听后立即明白了蒋介石的用意,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将主席调离中原,从而为他发动战争做准备,之后主席意味深长的说到,将解放区的军队与人民交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过去大革命时期,我们已经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

如今,历史的悲剧不能再次上演,之余某个省的省长这不重要,

我方只是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而已,这才是重点,此时这位驻华大使已经明白,自己已经为这件事做了最后的努力,但是没有一方肯妥协,注定会失败,于是在第二天他便离职返回了美国,之后在社会各界已经多重舆论的压力之下,双方签订了一份和平协议,即双十协定),

协议达成之后,主席等一行人就乘飞机离开了重庆,至此,这场惊心动魄,充满危险的谈判之旅终于画上了句号。

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大家也都很清楚,没过多久,蒋介石就公开撕毁了签署的和平协议,悍然发动了内战,

然而我军也不是纸老虎,很快,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打响,国民党军队在我军秋风扫落叶的攻势下,渐渐败下阵来,

随着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很快攻进了其政府所在地南京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彻底落败,最终不得以退守到了我国台湾地区,而之后,我们的党领导的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我们人民从此真正站了起来,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新时代。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化,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任何时候,违背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必然会走向失败。

好了,本期视频就先说到这里就结束了,视频前的各位对我们的主席毅然前往重庆参加谈判的行为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视频的朋友也可以长按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