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吾卫千宫|听,自千年而来的遗址琼音

Historical sites

守护大遗址

DMG

千年之音

2024年11月13日

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

组织举行“千年古都 诗意长安”

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活动

Focus

大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 是延续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重要载体。保护利用好大遗址,使命光荣、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西安千年古都来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Part.

01

大遗址保护利用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西安市一直把 大遗址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工作重点,按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推进遗址保护利用,在遗址的城市中促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 “四个结合”保护理念:

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

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

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

其中,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 实现了大遗址与现代社会的相融共生

让遗址文明万代流光

让华夏精神永久传承

遗址是历史的无声见证

它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

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敬畏历史、热爱文化

一直以来,大明宫遗址区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

不断探索保护利用的示范经验

走出了一条 具有大明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路径

1.持续提升大遗址保护水平

PROTEC

保 · 护

大明宫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多年来坚持着 动态保护原则,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通过大数据运算,准确预测分析出发展态势,以便提前介入、科学保护。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手段, 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遗址监测体系,从过去的被动性保护向 主动性保、预防性保护转变,为系统、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指导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保护

DAMINGGONG

2.持续提升大遗址研究阐释水平

体系 · 考古

大遗址是文明的不朽图景

是现代的标识灯塔

按照大遗址管理新需求,大明宫遗址区完成了 《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利用导则》编制,细分出世界遗产地管理、博物馆管理、保护工程管理、保护展示定置、遗址巡查、遗址监测、预警响应、环境维护等八个子体系,成为大明宫构建大遗址保护体系最珍贵的一手资料

并将 考古研究贯穿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全过程,深挖大遗址的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

3.持续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

创新

创造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大明宫遗址区 在遵循保护遗址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充分调研、科学论证,针对遗址本体具体情况,分别采用 原貌保护展示、保护展示厅、局部基址复原保护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微缩景区展示等多种方法,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成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亮点。

突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构建大遗址展示利用体系。近年来,在新型文商旅融合发展上,大明宫遗址区对传统文化不断挖掘,拓宽文化产品的广度和文旅融合的深度,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游览体验方式,推出文化创意产品,以多种形式为大众重现大唐盛世之繁景。

绛帻鸡人送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

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

佩声归向凤池头

随着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大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活化,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 把单一的建筑复原展示转变成情景展示,让游客形象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大明宫。

其中,“裸眼3D”版《霓裳羽衣舞》亦真亦幻,演绎唐时典雅。AI全息影像之下“复活”的李世民向游客讲述大明宫的辉煌历史。

DMG

让大遗址更好绽放时代光彩

今天,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仍在进行当中

未来,作为世界遗产的

守护者和文化复兴的推动者

大明宫将 以“大遗址保护利用”为理念

以大遗址为核心

在丝路起点

创新出具有大明宫特色的

世界文化遗产展现方式

为文化传承发展

注入大明宫力量

为打造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

贡献“西安探索”

策划:付 潇

初审:王 晶

终审:孙 群

攻坚突破|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让民生温度诠释发展热度

攻坚突破|着力·找准·谋实,招商营商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攻坚突破|守护遗址文明,聚焦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