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龙江颂》52年 主演近照曝光 江水英变富态 阿莲仍美丽 黄国忠已去世

远处,不知哪家的电视中,再次传来了熟悉的唱腔,“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

不由得将人的思绪拉回到了火红的年代。

那时候,人们似乎更加习惯凡事先为别人着想,“毫不利己破私念,专门利人公在先”。

正如那熟悉的唱段所唱出的“有私念,近在咫尺人隔远,立公字,遥距天涯心相连……”

是啊,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简单,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是多么贴近。

这一切,都被一部叫《龙江颂》的样板戏电影,给记录下了。

哪怕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想起这部电影,仍觉得无比温馨。

那么,我亲爱的朋友们,你知道这部《龙江颂》,它是如何诞生的吗?

它的幕后,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谁还记得其中的唱段和舞蹈?

而这部影片的主演,又都近况如何呢?

今天,就让咱们一同来探寻和揭秘一下吧。

1962年年底,福建漳州一带出现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旱灾。

眼看着位于九龙江下游的许多乡村都将颗粒无收,这时位于上游的榜山公社,本着集体主义精神,发扬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宁愿牺牲自己公社的1300亩高产田,也要确保整个漳州平原10万亩良田全部得到灌溉。

于是榜山公社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制定的抗旱方案,筑起拦江大坝,拦截上游水流,引导江水改道,顺利将水送达早区。

这个“堵江截流”的真实故事很快就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广为传播。

1963年4月7日,《漳州报》率先刊登了颂扬“榜山风格”的系列报道,紧接着《福建日报》、《人民日报》也相继发表了相关新闻。民间艺人及时创作出了芗曲《榜山风格赞》。而龙溪地区的芗剧团,也很快就拿出了新编芗剧《碧水赞》。

这一年,正好整个华东地区准备举办话剧观摩会演,而福建话剧团便准备以歌颂“榜山风格”为主题,创作出一部现代话剧。

于是福建文化局局长陈虹,于1963年7月,带着陈贻亮、向增等几位创作者,深入抗旱社队,通过实地走访,又获取了大量素材,然后便于当年9月,创作出了一部五场话剧,取名为《龙江颂》。

话剧《龙江颂》的初稿出来后,福建话剧团为了能顺利赶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地区话剧观摩,导演王琨生、向增和叶洪威便立即组织人马开始排演。

在最初的演出版本中,《龙江颂》的一号主角党支书,并不是英姿飒爽的江水英,而是年富力强的郑强。出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名叫黄家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福建话剧团的台柱子之一。他用了三天半的时间,便将《龙江颂》的台词全部背熟了。

结果,在1963年年底举办的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中,由福建话剧团排演的《龙江颂》获得了空前成功,场场演出都爆满,最终还获得了优秀话剧创作奖和演出奖。

1964年1月,话剧《龙江颂》剧组到达北京,并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32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观众累计达4万人之多。曹禺、田汉等文艺界知名人士都对该剧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时,已经成功排演出《黎明的河边》、《双枪节振国》等现代京剧的上海新华京剧团,决定将其改编为现代京剧,由著名京剧演员王少楼、李永德等扮演男主角郑强。

1965年6月,现代京剧《龙江颂》参加了华东区京剧现代戏会演,并且广受好评。

而正当新华京剧团将《龙江颂》演得热火朝天之际,北京来到上海进行视察的“中央首长”,也相中了这个剧,对随行的人员说,“这个戏,我要了。”

“首长”作为“旗手”,她的话当然一言九鼎。

1966年3月,新华京剧团不得不结束了《龙江颂》的排演。而且,从此,这出戏,也就跟新华京剧团没有任何关系了。

而在紧接着到来的那场运动中,新华京剧团又被迫解散,其中的演员,有的进入上海京剧院,有的调到上海戏曲学校,还有的,只好改行。

著名京剧武生王少楼

可是“首长”将《龙江颂》拿到手之后,却又并未急于上马,而是对剧本不断进行修改,王树元、俞德、刘梦德、宋捷文、李晓民、赵吾国等,都曾加入到了编剧的队伍中。

一直到1969年的4月,“首长”才一声令下,由上海京剧团投入“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的排练。

导演由李仲林、孔小石、沈金波等担任,男主角郑强由青年演员李永德扮演。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首长”再到上海对《龙江颂》进行审看,却并不满意。

她主要提出了两条意见。

一是剧中没有着重体现阶级斗争。

二是党支书由男人来扮演并不好看,建议换成青衣演员。

于是,编剧团队又再次对剧本进行修改,将剧中的烧窑师傅黄国忠,改成了暗藏在人民群众队伍中的阶级敌人。

而男主角郑强,也改成了女主角江水英。

这个角色,分别由从宁夏京剧团调来的李丽芳、以及童祥苓的妻子张南云、以及上海京剧团的青年演员马博敏、李炳淑、李元华担任。

李炳淑当时已经凭借出演《杨门女将》等传统剧而声名鹊起,但在剧院排演现代戏时,却总是“靠边”站。无论是演《柜台》还是演《海港》,她都是配角。这次能演到《龙江颂》中的江水英,已属意外,而且还只是替补演员。

李炳淑

这时在《龙江颂》剧中扮演江水英的A角演员是李丽芳。

李丽芳

可是在排演的过程中,导演们发现李炳淑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更接近江水英,于是就将她由B角提升为主角。

李丽芳则主要负责在《海港》剧组,完成女主角方海珍的塑造任务。

李炳淑非常看重这次难得的机会。为了演好江水英,她只要一有空,就来到上海郊区的农村,体验生活。她不仅跟随农民学会了割稻子、种棉花,而且还找了一位妇女队长,认真观察她的性格特征和习惯动作,当她将风风火火的江水英呈现到舞台上的时候,北京来的“首长”,一看就高兴极了,“这才是江水英该有的样子”。

李炳淑扮相好,唱腔也佳,就这样,她成为了《龙江颂》中江水英一角的不二人选。

又因为李炳淑和李永德在生活中本就是一对夫妻,所以大家都戏称“你们俩倒好,公鸡不叫母鸡叫,真是肥水不外流啊”。

李炳淑和丈夫及女儿女婿合影

1971年12月28日,“首长”在北京召集了之前参与拍摄过样板戏电影的北影厂和八一厂的创作人员,并将拍摄第二批样板戏电影任务,布置了下去,成荫和张冬凉负责拍摄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傅超武和李文化负责拍摄现代京剧《海港》,而《龙江颂》呢,则由谢铁骊和钱江拍摄。

谢铁骊

谢铁骊和钱江算是老搭档了。

况且在这之前,他们又都有拍摄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和《红色娘子军》的经验,所以拍起《龙江颂》来,那也算是得心应手。

不过为了让摄制组更好地呈现出影片想要的色彩效果,“首长”还专门安排大家观看了墨西哥电影《冷酷的心》,使得谢铁骊等人收获不小,在“首长”比较在意的“出绿”、“眼神光”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这一点,我们从电影《龙江颂》中所呈现的舞美效果,就可见一斑。

那些田园、庄稼、绿树、远山,不仅色彩饱满,而层次分明,令人心旷神怡。

影片的拍摄还有一大突破,那就是虚实结合。

尤其是在第五场“抢险合龙”中,导演动用鼓风机,又结合真实的水波、烟雾等,营造出了风大浪急、洪水汹涌的紧张氛围。而演员在水中的舞蹈,也令人难以忘怀。

令谢铁骊实在没想到的是,“首长”对自己所扶持的“样板戏”一向都很挑剔,但这一次,她对《龙江颂》却赞不绝口。

总理对这部电影也很关心,所以电影刚拍完,他就让秘书打电话到剧组,调来了样片。在观看的过程中,总理不时点头,表示满意,但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他突然问身边一同看片的狄福才“怎么影片上没有导演的名字?”狄福才说“不能突出个人,所以叫集体创作。”

总理说,观众看后,都不知道是谁拍的,应该把导演的名字写上去。

狄福才说,大概从《智取威虎山》开始,导演就不出现在字幕表上了。

针对这一在特殊年代才会出现的怪现象,总理只好报以无奈的苦笑。

1972年,现代京剧电影《龙江颂》上映后,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题好,龙江大队,让水,不争水,这就是集体主义精神。

其次,这是真正表现农民生活的样板戏,也算填补了一项空白。

另外演员们的表演十分精彩,李炳淑因此一炮而红,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明星。

如今,距离《龙江颂》的上映,虽然已经过去52年的时间了,但大家一说到这出戏,却依然津津乐道。

对于其中的几段著名唱段,如“手捧宝书满心暖”、“为人类求解放”和“让革命的红旗插遍四方”等,那也是记忆犹新。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唱腔犹在,可是影片中所颂扬的“集体主义精神”,却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相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却成了更多人的口头禅了。

那么52年之后,主演这部电影的演员,近况如何呢?

出演阿坚伯的周云敏,他是原上海京剧团的著名老生演员。他在《龙江颂》中为我们呈现了好几段《自从大坝筑成后》、《这样的好书记人人夸不够》等,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跟李炳淑、杨春霞、齐淑芳等都曾是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演员,除了《龙江颂》之外,他还和李炳淑一同出演了现代京剧小戏《审椅子》,不过在《审椅子》中,他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富农沈家昌。

1986年,周云敏和同为京剧演员的妻子谭葆瑜,一同去了香港,从此,便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消息了。

扮演大队长李志田的马名群,也是昔日上海京剧团的著名演员。他嗓音洪亮,演唱铿锵有力。在《龙江颂》中,他的表演,是那样有声有色。《一番话说的我又愧又恨》的精彩唱段,如今听来依然回味悠长。

马名群1977年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担任戏曲学院副院长,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一生坚持教学,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生。如今88岁,老当益壮。

在电影的《龙江颂》这部电影中,扮演农村青年阿更的姚祖福,算是其中的颜值担当了。

他相貌英俊,身材匀称,动作灵活。若不是阿更的人设是个有严重本位思想的愣头青,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观众喜欢上他。

姚祖福1966年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然后进入上海京剧团,成为文武老生演员,演过《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也演过《磐石湾》中的陆长海。但他演得最好的角色,却是武松。

他后来还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过角色,比如《聊斋》中的田七郎一角,就是由他扮演的。

80年代中期,姚祖福移民澳大利亚,曾担任过澳大利亚华人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艺术总监,主要从事中澳戏曲文化的交流工作。

扮演的宝成的张善元,是京剧大师盖叫天的嫡孙,也是京剧“盖”派艺术的传人。他1972年调入上海戏曲学校,教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他还是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善元

扮演盼水妈的孙美华,如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而扮演小红的陆玲娣呢,我们只知道她从事京剧表演的时间并不长,90年代曾在上海京剧院的招待所工作过,然后也没了音讯。

而扮演粮站管理员的计镇华,他后来变化很大,不仅成了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第四届梅花奖获得者。不仅拥有《十五贯》等代表作,而且还和王馥荔一同主演过电影《风流千古》,饰演陆游。如今81岁。

而在电影《龙江颂》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扮演阿莲的李元华、扮演黄国忠的刘异龙,和扮演江水英的李炳淑了。

李元华1977年由一名京剧演员,改为了歌剧演员,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担任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等多部歌剧的女主角。此外,还主演了《北斗》、《天宝佚事》等影视作品。

1998年12月,她出任了中国文联艺术家演出团团长。如今77岁。从近照来看,她依然优雅美丽,宝刀未老。

刘异龙则已经去世了。2023年12月13日,刘异龙在上海瑞金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3岁。

我觉得,他称得上是“国宝级”的“江南名丑”了。

他1953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得到昆丑泰斗华传浩、王传凇、周传沧等真传,被誉为“昆坛清丑”。

但其实刘异龙长得非常帅气,可一上台,就像变了一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且表演噱而不俗,妙趣横生,令人赞叹。

在电影《龙江颂》中,他的表演就令我们过目难忘。

而李炳淑呢,她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了。后来由她主演的深神话戏曲片《白蛇传》,曾在1980年,创作了票房奇迹。由她扮演的白娘子,唱念做打,无不精妙,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的真正魅力。

她今年82岁,从曝光的近照来看,容貌上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但精神矍铄,且富态的脸上,笑容慈祥。

“有私念,近在咫尺人隔远,立公字,遥距天涯心相连……”唱段依然悠扬,但其中的含义,却已经被更多的人,所忘却了。

那么说到《龙江颂》,不知各位记忆最深的,是哪个唱段和哪位演员呢?欢迎戏迷和影迷朋友们,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