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总科—蚁亚科〈山蚁亚科〉(六):长齿蚁
10.长齿蚁属
长齿蚁属(学名:Myrmoteras),蚁亚科中的一属,已记录41种,多分布在东南亚、印度。体型较细长,有着很长的大颚,可以展开到270度,尾部具备毒腺,巢穴筑在阴凉潮湿的环境。
(1)形态特征
工蚁体长约5mm~6mm,复眼大而凸出。蚁后体型比工蚁稍大1mm~2mm,胸部更发达,中胸背板凸起,具翅基。牙齿所占的身体比例很长,故称“长齿蚁”。更为奇特的是,两根长长的牙齿,向后张开的幅度很夸张。
(2)生活习性
长齿蚁属是蚁亚科中一个很小的属。它们有巨大的眼睛,其极长的大颚有8至16个牙齿。更为奇特的是它们的下颚可以展开至270° 。它们通常捕食小型昆虫。它们利用强而有力的上颚捕食猎物,当遇到猎物时它们会咬住对方,上颚配合着前足,慢慢的把猎物身体中的汁液挤出来吃掉,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猎物成为了一堆碎屑。
长齿蚁在土中营巢,喜欢阴凉潮湿的生境,巢穴通常入土较浅,结构也极为简单。群落数量不大,多为几十至数十只工蚁和多只蚁后。该蚁为半夜行性蚂蚁,喜欢猎食与自己身体差不多或者更小的小型昆虫。在野外,它们经常捕食跳虫,利用上颚进行攻击。
(3)生物学特性
虽然其大颚看似与斗牛犬蚁亚科的基群相似,但其机制比较接近针蚁亚科的颚针蚁属和锯针蚁属,以及家蚁亚科的瘤颚家蚁属(Strumigenys(西班牙语:Strumigenys))。长颚山蚁的大颚是由两根板机毛 (trigger hair) 所触发。其他具有触发式大颚的类群有针刺家蚁属(Daceton)、Acanthognathus(英语:Acanthognathus)、Orectognathus(英语:Orectognathus)、Microdaceton(英语:Microdaceton)和 Epitritus(英语:Epitritus)。
Ito et al. (2017) 发现 Myrmoteras iriodum 和 M. jaitrongi 的群体极小,只有 10 只以内的工蚁和一只蚁后;蚁后有四个卵巢(一边两个),工蚁有两个卵巢(一边一个);工蚁和蚁后的体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蚁后的头部只比工蚁大上 1.1 倍;小群体的工蚁体型和大群体的工蚁体型没有太大的差异;未交配的蚁后行为模式类似工蚁,M. iriodum 的蚁后以非隐蔽的方式建立新群体,且在 5 只工蚁羽化后,第 6 只个体即为处女蚁后。
(4)分布范围
物种主要发现于森林地区,他们在地面单独觅食。蚁巢很小,往往筑在地上的小树枝,多后制。这些蚂蚁比较少见,不常遇到。该属主要分布在亚洲,从印度到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但在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岛尤为丰富。
(5)宾氏长齿蚁
宾氏长齿蚁(学名:Myrmoteras binghamii),主要分布于云南景洪。
①形态特征
工蚁单型。体长约5mm-6mm,复眼大而凸出。蚁后体型稍大,胸部更发达,中胸背板凸起,具翅基。牙齿所占的身体比例很长,故称“长齿蚁”。更为奇特的是,两根长长的牙齿,向后张开的幅度很夸张。颜色亮桔红色,腹部黄棕色,上颚、触角、足和腹柄桔黄色。
②生活习性
土中营巢,喜欢阴凉潮湿的生境,巢穴入土较浅,结构也极为简单。群落数量不大,多为十多至数十只。该蚁为半夜行性蚂蚁,喜欢猎食小型昆虫。
11.织叶蚁属
织叶蚁属(学名:Oecophylla),主要分布在东洋区、非洲区、澳洲区等气候温暖的地方。全世界有织叶蚁2种及十几个亚种、变种。
(1)形态特征
大型工蚁:体长9.5-11.0mm。体锈红色,有时为橙红色。全身有十分细微的柔毛。立毛很少,仅限于后腹末端。体具弱的光泽。其余同属征。
小型工蚁:体长7.0-8.0mm。与大型工蚁相似,但上颚不如大型工蚁那样强大,唇基更凸,前胸背板侧面观更凸。
雌蚁:体长 15.0-18.0mm。体青黄色,但在酒精中浸泡过久后则呈土黄色。上颚较宽;头有3个突出的单眼;触角柄节较工蚁短粗,并腹胸粗;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平;并胸腹节具短的基面和校长的斜面。结节宽厚,楔形;向上逐渐变薄,顶端中央深凹。后腹大.宽卵形。足较短,粗。其余似工蚁。
雄蚁:体长6.0-7.0mm。体棕黑色。具丰富的红褐色柔毛被。头部较小;上颚窄,咀嚼边齿不明显;触角13节。
(2)生活习性
织叶蚁属蚂蚁和同亚科的弓背蚁属、多刺蚁属的一些蚁在筑巢方式上有同样独特的习性。它们的巢主要以幼虫吐出的分泌物和植物叶子等粘结而成。幼虫是筑巢过程的重要工具。织叶蚁属的幼虫在营巢活动中被小型工蚁的上颚叨着穿梭于植物叶子间,从而使植物叶片被幼虫吐出的丝粘结在一起,形成一紧密的巢。老熟幼虫不参与建巢活动。
(3)分布
广东、海南、云南;东南亚。
(4)黄猄蚁
黄猄蚁(学名:Oecophylla smaragdina),是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织叶蚁属的一种蚂蚁,又名黄柑蚁、红树蚁,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黄猄蚁是树栖蚁种,会利用幼虫吐丝卷起鲜活树叶筑成“蚁包”栖息,大群落的黄猄蚁普遍有多个副巢。黄猄蚁生性凶猛,擅长捕食各种昆虫,因此常在农业生产上被用于生物防治。
①形态特征
黄猄蚁大型工蚁体长9.5~11.0毫米。体锈红色,有时为橙红色。全身有十分细微的柔毛。立毛很少,仅限于后腹末端。体具弱的光泽。小型工蚁体长7.0~8.0毫米。与大型工蚁相似,但上颚不如大型工蚁那样强大,唇基更凸,前胸背板侧面观更凸。蚁后体长15.0~18.0毫米。当蚁后处于新后阶段时,体色为绿色或浅黄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蚁群数量的增加,蚁后的颜色会发生改变,变为橙色或接近于红色,但在酒精中浸泡过久后则呈土黄色。上颚较宽;头有3个突出的单眼;触角柄节较工蚁短、粗。并腹胸粗;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平;并胸腹节具短的基面和较长的斜面。结节宽厚,楔形,向上逐渐变薄,顶端中央深凹。后腹大,宽卵形。足较短、粗。其余似工蚁。雄蚁体长6.0~7.0毫米。体棕黑色。具丰富的红褐色柔毛被。头部较小;上颚窄,咀嚼边齿不明显;触角13节。黄猄蚁体态轻盈,捕食团结,饲养看点颇多,因此它们已经成为了中国宠物蚂蚁界的后起之秀,不少国内的宠蚁玩家已经开始饲养黄猄蚁作为观赏宠物。
②生活习性
该蚁属热带蚂蚁。树栖。其种群数量依植被类型而不同。在其适宜建巢处且树叶多的地方,种群数量较多。每个种群只有1个蚁后,种群之间常有敌意,但很少发生争斗。
黄猄蚁的蚁巢建在树上,由树叶缀织而成。1株树上常有大小蚁巢5、6个,一般近长方形。巢主要以幼虫吐出的分泌物和植物叶子等粘结而成,幼虫是筑巢过程的重要工具。幼虫在营巢活动中被小型工蚁的上颚叨着穿梭于植物叶子间,从而使植物叶片被幼虫吐出的丝粘结在一起,形成一紧密的巢。老熟幼虫不参与建巢活动。工蚁日夜守护在巢外,一旦受惊,大量工蚁会涌出巢外,张开上颚,竖起腹部,从肛门射出一种液体--蚁酸(甲酸),以御敌。工蚁外出觅食,但黑夜时很少活动。捕食大绿蝽、吉丁虫、橘红潜叶甲、天牛、铜绿丽金龟、叶甲、绿鳞象、叶蜂等昆虫。
③生物学特性
喜在阔叶乔木树上筑巢,一群黄猄蚁可有好几个巢,多达数万只,巢主要以幼虫吐出的分泌物将植物叶子等粘结而成,呈倒圆锥形挂在离地6-10米的树枝上。绿色蚁巢为新蚁后刚建,体积小似鸭蛋(5~6厘米),蚂蚁数量也少,黄色蚁巢建立已有定时间,体积大如南瓜(30~54厘米),蚂蚁数量十分可观。黄狼蚁分为翅蚁(雌、雄)和工蚁两种,工蚁大小不等,体长6~1毫米,锈红色或橙红色,因其腹下有个透明的储酸的小黄球得名“酸蚂蚁”。它们不停地觅食、战斗、保卫家园、照顾蚁后产下的新成员,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雌蚁较大,体长15~18毫米,青黄色;雄蚁较小,体长仅6~7毫米,棕黑色。雌、雄蚁均有翅膀,专司繁育后代。黄猄蚁食性杂,以捕食多种害虫为主,是柑橘园中害虫最大的天敌。早在17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它来防治柑橘害虫,是世界上生物防治害虫最古老的先例。
黄猄蚁喜温、好湿、不耐寒,工蚁每天随太阳升起离巢外出工作至日落才回巢休息,群居者寿命可长达数年,而离群者则只能生存数日。
④独特习性
a.交哺
黄猄蚁的幼虫缺乏活动能力,但能分泌信息激素引诱工蚁喂养它们,当巢内环境有变化,或受日光照射,稍感不适时,它们就停止分泌信息激素,工蚁会很快将其移入蚁巢深处更潮湿的地方。如果蚁巢被破坏,工蚁会立即建造新巢保护幼虫,而幼虫也就重新分泌营养物质交哺给工蚁,予以回报,所以交换是双向的。这种同种姐妹间的营养交换和信息传递是蚁群社会特有的。同时,这种交哺也导致了这些幼虫各自发育成多态工蚁,形成了各自取食和消化功能的特性。
b.织巢
黄猄蚁的织巢过程十分奇妙,一般在树冠向阳处营巢,它一旦选好营巢的地点,就把身体伸展在树枝或叶片上,然后收缩身体拉紧枝叶。若间距太远,它们就各自上下连接,形成活的“蚁桥”,把相邻的枝叶拉近。然后另一些黄猄蚁口含自己群体的老熟幼虫,迫使其在叶缝或枝条间吐丝,从而缀合、粘牢而成为蚁巢。蚁巢因依附的树上枝条而成不规则状,一般为圆球型,较大的蚁巢纵径可达68厘米。在织巢过程中,蚁群虽然出动千军万马,声势浩大,但工作起来却井然有序,丝毫不乱。这种把幼虫当作梭子来织巢的方法,是节肢动物中社会合作最明显的例子,所以黄猄蚁又称织巢蚁。
⑤发生规律
黄猄蚁用丝筑巢于树上,巢的直径为20—50厘米。遇敌害工蚁则会群集巢外叮咬。大型甲虫常被其驱赶,不敢在其附近活动。它除能捕食大绿蝽外,还捕食柑橘潜叶甲、天牛、吉丁虫、金龟子、象鼻虫和风蝶幼虫等多种害虫。
⑥分布范围
黄猄蚁,俗称酸蚂蚁、黄柑蚁、红树蚁、织巢蚁,树栖于气候温暖的热带、亚热带,盛产于澜沧江中下游的云南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地区,以及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东南亚5国。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也有分布。
⑦生物防治
我国早在公元前304年就用黄猄蚁 Oecophylla smaragdina 防治柑橘害虫。
古代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经验。农业防治是传统农业防治病虫的主要手段,如深耕细耙、适时播种、翻耕冬灌、合理轮作、抗虫选种等;生物防治方面,在晋代就创始了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方法,这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先例;此外还广泛应用植物性药物、矿物性药物以及一些油类物质进行病虫害防治。我国传统农业中的这些病虫害防治手段,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仍然能够应用到现代有机农业生产中去。
12.拟立毛蚁属
拟立毛蚁属(学名:Paraparatrechina),隶属于蚁亚科,属小型蚂蚁,分布于旧大陆的热带地区。该属有42个物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