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征时,在陕西凤翔府发现了明末清初遗留的“开花大炮”,当时主持海防的林则徐和火炮专家黄冕竟不知“开花炮”为何物。左大帅不仅感叹到:
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其实,中国一直处在科学的前沿,不仅发明了火药,还发明了管形火器,也就是近代步枪的雏形。金军的飞火枪和宋军的突火枪比西方早上数百年。
蒙古帝国崛起后,欧洲人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热兵器这么一说。14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最早仿制东方金属管形火器,紧接着英国、德国、法国都进入火器时代。
如马克思所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为欧洲资产阶级的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火药的发源地,火器却迎来了长时间的停滞。
从中西方历史中可以看出,明末清初,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并不落后于西方。一方面是西方近代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国仍处于同一水平。另一方面,明、清两个政权在以命相搏时,武器上的革新都是不计血本的。
从万历到天启年间,明朝发往东北的佛郎机、将军炮和神枪不计其数,尤其是威力最大的“红夷大炮”仿制成功和大量使用,给清军以巨大打击。
清军在宁远遭遇重挫,皇太极即位后痛定思痛,组建了第一支火器部队——乌真超哈。它的出现使原本只善于野战机动的清军有了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与攻坚力量,并促成了“汉八旗”的出现。
此后,清军武器装备上的劣势有了很大改善,据传教士卫匡国记录,南明的重要城市,如杭州、金华、建宁、广州等,都是被清军大炮轰开的。
清军问鼎中原后,政权一直面临威胁。三藩之乱中,清军急需能够穿山渡水的轻便火炮,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很快为康熙拿出了木炮样品。该炮内为铜铁,外裹木料,卢沟桥靶场试炮,连发100发全中,而且炮身完好无损。
康熙在抗击沙俄的侵略过程中,又命南怀仁监造红衣大炮、冲天炮和永固大将军炮等数百门。
清朝的武器制造并非被西方传教士垄断,民间也涌现出大量能工巧匠,其中以戴梓最具代表性。资料记载:“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先良王南征时,公布衣从军,献连珠火炮法”。
连珠火炮是一种可以连续射击,具有较高射速的管形火器,相当于现代战场上的机关枪。火药和铅弹都装于枪托之中,共28发,两个机铳轮流开火,扳机扣动后,火药和子弹可以自动填装。
连珠火炮虽然历史上争议较大,但已经代表了当时世界火枪的最高水平。然而在康熙之后,清朝政权根基已牢,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平和阶段。
清军虽在西北、西南边疆不断用兵,但规模都比清初要小很多,而且清军在装备上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这样一来,清军对于研制新型武器的兴趣大不如前,而是着力于垄断这种技术优势,下令民间以及周边属国禁止传播和制造火器。这一下就使中国火器发展停滞近200年。
清朝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爱学习、拒绝先进生产力,不然也不会重金聘请一帮传教士。只是清初的几个皇帝太能打,将周围强敌都一一征服,子孙后代都不用为生存担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