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有位基层网友反映:只要有领导路过,就让村里搞卫生,但是一个村的卫生费被限制,一年只能报销15000元。而且现在有公司负责卫生,村里表示把钱给了公司,不给村里,但总是让村里搞卫生,而且超出15000元后不给报销。所以村里对此项工作有抵触情绪,甚至安排了搞卫生,村里也不搞,村里这样做,对吗?
有位乡镇领导也曾提过类似的问题,就是现在村里不太听乡镇的安排,一些工作推不动、落不了实,比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乡镇进行了大排查,建立了隐患整治台账,有的村道就安排给村里负责整治,但是村里一般都以资金困难而不执行,一些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村里当然无可奈何,要做的事情太多,村里又没有什么经费,有集体经济的村并不多,维持运转的经费也可能需要向上级或乡贤们争取。有村支部书记就说,现在又不比以往,以往还可以组织农民搞义务工,现在干事基本上都要靠钱。
关于这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问题,也是一些村庄比较头疼的问题。主要是资金压力太大。比如有一个2000人左右的村,据村支部书记介绍,每年每户收环境卫生费100元,总收入大概6万元左右,可是支出需要十五万元左右,缺口实在很大。
问他为何有这么大的缺口,书记大概算了一下帐:村里请了7名保洁员,每年工资7万元左右;垃圾清运费每年1万5千元左右;还有除草杂工、迎检等几万元左右,因为是重点村,所以迎检比较多。
还有一位村支部书记谈到基层减负变化时,提到了环境卫生问题。他说,基层减负之后,其中有一个变化就是调研检查少了,最主要的效果就是他们村的道路搞卫生少了,因为只要有调研检查到他们县或乡镇,他们这个村有条必经的道路就得要搞卫生,过去是两三天就要搞卫生,经常要请专人来搞卫生,村里为此也要花不少钱。
应该说,农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之后,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对于村庄而言,有两个负担不得不提出来:一个是资金负担。由于村庄道路、地域等线长面广,如果都要搞干净的话,还是需要有专人来维护,这就需要不少的资金。现在有不少村是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的,上级下拨的资金一般也只是帮助村里维持日常运转。
再一个是自治负担。也就是如何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这个当下比较困难。有的地方实行积分兑换商品机制,群众参与了环境卫生的可以给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这个办法在一些地方运行得不错,但推广得并不是十分好。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农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连自家屋里屋外的环境卫生都不想搞,或者是搞得不好,也是头疼得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