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指南 - Report Template Ver

今天分享的是: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指南 - Report Template Version-sx

报告共计:25页

本指南旨在为钢铁企业提供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以推动低碳钢铁市场发展与行业转型,涵盖碳排放报告要求、碳足迹核算要求及相关计算方法,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背景与目的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大,低碳转型需求迫切,本指南为满足市场对低碳钢铁产品需求及企业碳排放报告要求而制定,旨在促进低碳钢铁市场发展与行业投资转型。

碳排放报告要求

报告应满足产品层面、固定边界、供应链透明度和数据来源等要求,具体包括报告单个场地产品碳排放数据、边界内工艺流程排放数据、废钢输入等额外信息及现场数据计算比例,涉及钢铁产品整体碳足迹、废钢掺入比例等多项数据。

碳足迹核算要求

- 核算程序:依据ISO 14044和ISO 14067 - 2018标准,制定生命周期清单,规范收集输入输出数据,确保数据质量,避免排放分配问题。

- 原材料输入比例:明确铁矿石和废钢在生产中的使用比例计算方法,区分消费前和消费后废钢,确保回收材料可比性,废钢比计算应纳入特定废钢,企业还应报告两者使用比例。

- 碳排放强度与废钢比关系:考虑废钢量对碳排放强度影响,采用动态或静态滑轨方法,平衡废钢使用与减排技术部署,鼓励企业提高废钢使用比例,同时关注减排技术应用、整体碳足迹和消费后废钢使用比例。

- 减排技术定义和标准:企业报告减排技术需符合特定定义和门槛阈值,确保技术商业规模应用,技术包括碳捕捉和封存、利用、可再生氢、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等。

- 出口产品相关计算

- 中间产品:生产过程碳排放不计入产品总碳足迹,首选过程细分法计算排放量,确定排放强度,如球团矿生产示例所示。

- 共生产品:运用系统扩展法计算,基于共生产品与替代产品环境负荷差值,避免分配方法,相关排放不计入比较边界碳足迹,优化共生产品排放数据可提供给采购方。

- 能源输出:炼钢废气发电排放计算类似共生产品,排放强度取决于气体混合情况,鼓励减少废气产生和利用现场废气供暖,确定电力排放因子方法,避免重复计算和错误抵扣。

- 数据来源

- 直接排放因子:钢铁生产燃料排放因子优先基于燃烧产物测量,否则使用标准排放因子或测量燃料碳含量,同时考虑燃料生产过程排放,含碳原料排放因子确定方法类似,逸散性甲烷排放应尽量获取供应商数据或使用标准排放因子。

- 电力排放因子:确定电力排放因子可基于位置或市场方法,钢铁企业废气发电需计算电力净供应情况,避免使用基于市场的排放因子减少废气发电排放量。

- 背景数据排放因子:用于估计非钢铁企业运营流程排放量,优先获取供应商实际排放量,否则使用默认排放因子,如炼铁、炼钢原料制备和下游流程排放因子,煤炭和天然气开采排放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注意数据获取和转换。

- 逸散性甲烷:煤矿开采和天然气供应链存在逸散性甲烷排放,排放因子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