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者的爱?——来听《蝴蝶梦》的解读

作者:范绮梦

爱是什么?

——所有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答案。

音乐剧《蝴蝶梦》改编自达芙妮·杜穆里埃同名小说,集爱情、悬疑等多元素于一身,讲述“灰姑娘”嫁入豪门之后扑朔迷离的故事,揭开曼德雷上任女主人丽贝卡之死背后的故事。

丽贝卡并未露出一角真容,却在剧目中无所不在。她是一团无法拨开的紫色迷雾,牵动着故事波澜起伏的走向,紧紧勾着观众的心弦。我们为她的肆意而震撼,我们为她的悲剧而扼腕。而作为叙述者的“我”也指引着观众深入故事,在探寻真相的同时也体味爱的含义,成为浓郁的哥特和黑色气质之下,涌动着的一抹温情底色。

01 爱是沉迷?

她纯朴得令人着迷。年轻又充满勇气。她从来不问什么对自己有利。她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真,对这个险恶世界来说是一种馈赠,如果没有人保护她的话。

浪漫的邂逅发生于法国南部,温柔且富有魅力的马克西姆深深吸引着年轻的女主人公“我”,而马克西姆也为女主人公身上的淳朴与天真所吸引,二人迅速坠入爱河。“我”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而当我将目光投向你,沉溺于你的光芒——也会卷入你的漩涡。

02 爱是困惑?

助我度过这沉沉黑夜。给予我力量,走出这无尽黑暗。把我抱紧,让我远离对过去的恐惧。当我渐渐学会如何忘记:告诉我,什么是爱。

面对这座宏伟却充满丽贝卡影子的庄园,“我”似乎无法摆脱丽贝卡的阴影。无论是庄园的布局、仆人的态度,还是马克西姆偶尔流露出的“怀念”,深深的自卑与无尽的孤独萦绕在心头。

长久以来在权力结构上属于“依附关系”的心理惯性,令“我”质疑自我的价值。或许这也正是作者未给女主人公命名的原因——“我”是有待他人定义的“无名”之人

当女主人公逐渐接触到关于丽贝卡死亡的真相时,恐惧与挣扎与她诚挚的爱在心头博弈:她既害怕失去马克西姆,又一时难以接受他过去的秘密和可能的罪行。这种矛盾的情感让她在爱与信任之间徘徊,不知所措。

03 爱是“相互看见”

每每丁香盛放,回忆再度鲜活,我们就穿过花园走上沙滩。倾听波涛浪花的轻吟低唱,一路无言,十指紧扣。

在痛苦与自我否定中,女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活在丽贝卡的阴影下,亦不能依赖马克西姆的庇护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当我坚定地“看见”我,成为“我”,才有可能让我自己被“看见”。

女主人公对马克西姆的感情也从最初的盲目崇拜和依赖,转变为更加成熟和深刻的理解。她尝试宽恕马克西姆的过去,理解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更加珍惜自己与马克西姆之间的情感,愿意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曼德雷被大火烧毁后,女主人公并没有陷入绝望。相反,她与马克西姆一起离开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彻底摧毁,也意味着新生,她们坚定拥有着重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或许正如泰戈尔所言,“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爱是我空空荡荡看着你,澄澈而空明的两个灵魂相拥。与丹弗斯夫人对峙时的海浪、惊涛与狂风,惊醒了“我”的灵魂,燃烧的烈焰与社会性死亡的撕裂,将沉沉压在马克西姆心头的伪装与重石崩裂。

拨开层层迷雾,我们才相互看见。我们才得以,真正相爱。

我们无法预知故事的走向,在成为“德温特夫人”之后,故事也许并不是总能走向童话般的美好结局。但两个澄澈灵魂相互看见的这一刻,我们确信,他们相爱。

2024年11月20日-11月24日,德语原版音乐剧《蝴蝶梦》音乐剧版音乐会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倾情上演,邀您亲临现场,拨开迷云,共赏这其中酣畅淋漓的爱恨情愁!

《蝴蝶梦》剧照来自上海文化广场

摄影:郑天然

天桥国际音乐剧展演

德语原版音乐剧《蝴蝶梦》

音乐剧版音乐会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票价:1080/980/880/680/480/280/180元

开演时间:

2024-11-20周三 19:30

2024-11-21周四 19:30

2024-11-22周五 19:30

2024-11-23周六 14:00

2024-11-23周六 19:30

2024-11-24周日 14:00

2024-11-24周日 19:30

演出时长:140分钟(中场休息20分钟)

*德语演出,中文字幕;

*每人一票,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扫码购票

温馨提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