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的十个中将司令,最能打的是哪几个?按军事能力和抗战之功如何排座次?

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百多位将军级战犯,除绝大部分是黄埔毕业的外,还有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以及留学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学军事的,但却连一个会喊操的都找不出来,只好由他这个军统少将特务来喊。

郑庭笈推荐沈醉领操的时候,沈醉大笑着掰着指头数过:“仅黄埔一期毕业的,就有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李仙洲、范汉杰、曾扩情、刘嘉树、马励武、周振强、郭一予等十多人,而统率过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大军的军长、兵团司令、总司令等,竟过百余人之多。”

这么多高级将领连一个会喊操的都没有,老蒋不屡战屡败才怪呢,读者诸君要是细看特赦战犯名单,也会想问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这些将军级战犯中,最能打的是哪一个?

很多网文说什么“功德林关了八个黄埔一期生,枪毙了一个”,那纯属瞎掰:其一,功德林从未枪毙过任何一个战犯,就更别提黄埔一期生了,因为当初老人家已经定下了“一个不杀”的基调;其二,跟沈醉做“同学”的黄埔一期生远不止八个。

那些将军级战犯不但没有性命之忧,而且还为了让他们健康地活下去,战犯管理所不但为他们提供了在当时比较高标准的吃住环境,还让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和少量的生产劳动。

劳动的方式无外乎养猪种菜打扫卫生,体育锻炼除了跑步就是做操,一提起将军级战犯做操,沈醉多年后还能笑得肚皮疼。

被俘前养尊处优,就难免被俘后洋相百出,神沈醉回忆录这一章就叫《人生百态自我暴露,做广播操洋相迭出》:“几位大腹便便的将军,不但只能踢到一两尺高,而且一踢出去,便像新兵学正步走一样,不是把踢出去的脚收回原地,而是把踢出去的脚朝前面迈进一步,等到再踢另一只脚时,往往踢到前面的人屁股上或腿上。被踢的人一定会回过头去质问,这样就得停下来,先去劝架,让踢人的退回去。有时刚调解完,再继续做的时候,他还是向前迈一步,被踢过的怕再被踢,立刻回过头去吵起来。”

沈醉说他调解这样的争吵不下十次,最后还是出事了:做弯腰运动,最后一个人一个趔趄,撞在前面的人身上,前面一个又撞在更前面的人身上,一行人便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有的两手着地把手掌擦伤,有的把鼻子摔出了血。

将军确实很少需要端枪冲在第一线,但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有不少将军血洒疆场,所以现在很多部队对高级军官的体能训练都很重视。

老蒋手下的将军们,大多数不是吃得胖就是跑得快,但也有不少黄埔出来悍将,有些是从排长、连长一步步打过来的,说他们一无是处百无一用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那么多能打或不能打的将军都当了俘虏,在战犯管理所聚集一堂,场面也是蔚为壮观,读者诸君看七批特赦战犯名单,肯定能发现那里面的中将司令、副司令多得有点数不清。

数不清就只能不细数,咱们接下来只看知名度比较高的中将司令。

第一批特的有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杜聿明,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兼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陈长捷、第六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

第二批特赦的有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第三批特赦的有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廖耀湘、第六十二军中将军长兼天津防务副司令林伟俦、第七兵团中将副司令何文鼎。

第四批特赦的有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康泽,川湘鄂绥靖公署第七绥靖区司令周上凡是个少将,就不算他了。

第五批特赦的有第七绥靖区上将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西康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王靖宇,第二集团军中将副司令梁培璜。

第六批特赦的有江阴要塞中将司令孔庆桂、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牟中珩。

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特赦的,有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第十三兵团中将副司令李九思、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庄村夫、晋陕边区挺进纵队中将司令宋清轩、豫鄂皖边区自卫军中将司令汪宪、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中将司令王绪镒。

据不完全统计,特赦战犯中挂着中将司令、副司令职衔的不下二三十人,老蒋在“国防部”开会,确实很难召集到这么多中将,王耀武和康泽还真没有说错。

七批特赦战犯中的中将司令、副司令太多,咱们只能挑选一下,找十个比较能打,或者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中将正司令来比较,他们就是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陈长捷、卢浚泉、廖耀湘、康泽、黄维,再加上因病故而没能出现在战犯名单中的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中将司令官汤尧、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中将司令官张淦。至于被抓前才当上“中将游击总司令”的沈醉,连草台班子都没搭起来,说他是中将司令,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承认。

张淦就是电视剧《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也可以说是李宗仁白崇禧之下的桂系头等悍将,让101吃了不大不小一个亏的青树坪之战,就是张淦打的。

在桂系兵败大西南之前的淮海战役中,老蒋和刘峙、杜聿明一直想调张淦的第三兵团,结果白崇禧一直扣着不放,张淦还步步设防,不让宋希濂的部队开赴徐蚌。

原华中“剿总”第三处(作战处处长)覃戈鸣在《桂系在淮海战役中的态度及白崇禧“备战求和”阴谋的幻灭》中回忆:“白指示我用第二十八军(蒋介石嫡系)、第二十军(川军)来顶替张淦兵团的第九军和第四十八军,但是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十军的战斗力远不如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蒋介石及其幕僚还是继续强索张淦兵团,特别是在黄维兵团和杜聿明所率领的各兵团被围的时候,一再地向华中‘剿总’要张淦兵团,但都被白崇禧拒绝了。”

宋希濂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倾轧》一文中也证实,张淦兵团是桂系基干部队,白崇禧为了不让张淦兵团陷入淮海,还亲自打电话给宋希濂,表示在武汉地区,只有张淦兵团的第七军、第四十八军较有战斗力外,其他的都是乌合之众,所以张淦兵团动不得。

张淦(蔡守元)在电视剧中比较搞笑,但是在淮海战役中,他居然是很多蒋军将领日盼夜盼的救命稻草。

张淦绰号罗盘将军,他总是借“卦象不利”而避免打硬仗,至于卦象怎么解释,那得看他想不想打、敢不敢打。

张淦兵团是蒋家王朝和桂系最后一个被成建制歼灭的重兵集团,宋希濂的十四兵团匆匆组建,战斗力还真不如张淦的第三兵团。

张淦比较聪明,或者说比较狡猾,但是要说他的综合能力在本文十个中将司令中能排进前三,恐怕绝大多数熟悉解放战争史的读者都不会同意:这十个人中,综合能力最强、抗战功劳最大的当属王耀武,先败于辽沈、再败于淮海的杜聿明比王耀武也多有不及,就更别说罗盘将军张淦和书呆子黄维了——十三兵团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晚年病得不太认人,但一提起黄维,就说“那是个外行”。

杜聿明的综合能力和抗战之功,不但在王耀武之下,可能还要排宋希濂之后,因为宋希濂实在是太能跑了,要不是大渡河阻隔,他还真可能跑到缅甸去当李弥的长官。

事实上宋希濂早有率部入缅的想法,可惜老蒋死活不批准,如果老蒋早一点批准宋希濂和胡宗南的入缅计划,现在的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

说这十个中将司令能力战绩前三甲是王耀武宋希濂杜聿明,可能有人不完全赞同,所以最后还是把问题交给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如果让您给这十个中将司令按能力排座次,头把交椅应该给谁?黄维是不是其中最弱的一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