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精神·白求恩红色地标巡礼 灵丘 ——
赓续红色血脉向战为民
王珊 陈江文 张彬楠
在晋冀交界之处,隐匿着一座小山村,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是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见证。这个小山村就是山西省灵丘县的杨庄。
“永不磨灭的精神·白求恩红色地标巡礼”的第六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杨庄的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86年前,白求恩在此救治了千余名伤员,并培训了23名外科医疗骨干。如今,硝烟与战火已经远去,但白求恩精神却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赓续红色血脉向战为民,勇毅前行奉献满腔热忱。
时空交汇点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
●导引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韩丙超
“时间就是生命!能多抢救一个伤员,为伤员减轻一分痛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白求恩
“作为白求恩传人,我要以他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向战为民,赓续传承老八路医院红色血脉。”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全科医学科主任韩丙超
记 忆
医院的住院部设在一个四合院内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位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的一座四合院内。
医院旧址大门是青砖砌就的拱顶门楼,两旁悬挂着“救死扶伤无国界,人道主义共产魂”的对联。医院旧址分为医院院部和白求恩办公室(兼卧室),住院部设在村北侧的一个四合院内,三间北房为办公室和伤员接待室,三间东房为手术室,三间西房为处置室。
四合院的东房,陈列着一张手术床,床边上摆设的原始广口输液器、木制输液架及消毒设施,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医疗条件的艰苦。西房里面分别陈列着当年用过的担架以及一些医疗器械。北房里面陈列的手术器械等物品,仿佛把当年紧张有序的抢救场面又一幕幕拉回了眼前。
“村东山坡根的一幢两层小楼为白求恩办公室兼卧室。时光流转,但这里的一切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白求恩和他的学员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不朽印记。”红色地标巡礼活动讲解员邵辉告诉记者。
白求恩亲自编讲义培训外科骨干
“杨庄后方医院,是我在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成就。”白求恩曾这样说。他说的医院,就是这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
邵辉给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1938年11月初,白求恩来到灵丘县杨庄村,看到沿街的墙上,写满了抗战标语。伤员的病房设在老乡家,土炕被改造成病床,全村这样的病房有近百间。病房内外,有不少妇女在为伤员细心做着护理工作。
白求恩兴奋地说:“这才是真正适应抗日游击战的模范医院。”为此,他计划办一所特种外科医院。12月10日,根据白求恩建议,聂荣臻批准在杨庄军区后方成立“特种外科医院”。“群众的家就是我们的病房,群众的炕头就是我们的病床”。
“这里暂时没有战斗,要抓紧时间举办特种外科强化训练。”白求恩建议各团医生到后方医院接受一到两周的特种外科强化训练。1939年1月2日,从各地集结到杨家庄的23名学员陆续报到,白求恩亲自编写讲义、授课,开办“特种外科实习周”,培训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外科骨干。
参加战地救护连续工作40个小时
为纪念白求恩,灵丘县县委、县政府于1976年修缮医院旧址,并建立了白求恩纪念馆。馆内有一张照片,记录了白求恩和359旅旅长王震在一次战后救护中交谈的场景。
1938年11月下旬,医疗队到达雁北,白求恩应王震旅长邀请,参加了广灵——灵邱公路伏击战战地救护工作,并把手术室设在离前线不到5公里的黑寺小庙里。
由于设施简陋,夜里,白求恩只能用马灯、汽灯做照明工具坚持为伤员实施手术。直到战斗结束,白求恩连续工作40个小时,做手术71例。他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多抢救一个伤员,为伤员减轻一分痛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这次战地救护中,85%的伤员情况良好,也实现了白求恩在延安所做的救治率达到75%的承诺。战斗胜利后,王震与白求恩亲切交谈,并把缴获的日军航空服赠送给了他。
成立志愿输血队并带头报名参加
白求恩和医疗队在特种外科医院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血源问题。
一天深夜,前线送来一名伤员,股动脉流血不止,由于失血过多,术前必须先输血,可在场的护士血型与伤员都不一样。
见此情况,白求恩说:“来不及了,输我的吧,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说着,他就走向另一张手术台,为伤员输血。
在白求恩的倡导下,杨庄成立了群众志愿输血队,白求恩带头报名参加,参与者多达150人。白求恩总结道:“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血库,这在外科医学史上是一个创举。”
传 承
牢记使命对群众保持赤子之心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了中国几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精神涤荡心灵,事迹催人奋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白求恩医疗队曾多次来杨庄村义诊巡诊。他们认真为群众查体诊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咨询病情。62岁的郝大爷说:“以前到省城看次病得花上一整天,现在不用出门就能让专家瞧病,还免费发药,真心感谢解放军啊!”
义诊的同时,专家们还不顾辛劳,走访革命老区的老党员们。“白求恩不管环境如何恶劣、条件如何艰苦,始终对工作保持着旺盛热情和严谨态度。作为白求恩传人,我要以他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向战为民,赓续传承老八路医院红色血脉。”全科医学科主任韩丙超表示。
记者手记:白求恩精神历久弥新激励后人
九分山水一分田的灵丘为丘陵地带,群山连绵。缓步进入杨庄村,循着潺潺流水声,一座白求恩的塑像,一幅幅白求恩事迹的宣传画就映入眼帘,让人感受到白求恩精神的洗礼。
有些故事永远留在了历史记忆最深处。当年,白求恩大夫坚持把急救室设在离自己住处最近的地方,这样可以随时投入救治。他对伤员满腔热情、极端负责,挽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伤员,深受战士们和乡亲们的爱戴。
白求恩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却贡献无数。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精神,也不单单是尽职尽责、不断进取的敬业品质,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医学教育的进步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如今,那弥漫着硝烟和战火的年代已经远去,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人才强院,欢迎优秀的你!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引才计划↓↓↓
审核:陈江文
编审: 李晓辰张彬楠
编辑:冯雨茁
来源:河北青年报
校对: 郭旭枫
期刊:第1895期
投稿邮箱:hepingweixin@126.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