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堪比郭子仪的名将,一生血战报大唐,但他的孙子最后却把大唐卖了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唐宪宗元和四年,即809年11月6日,大唐军事重镇邠州,一位六十三岁的老将军溘然长逝,大唐多名将,他的名号放今天,是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位,比起同年代的郭子仪等战神,更是黯然得多。但在当时,他去世的消息,却是大唐朝堂上的震惊噩耗,悲痛无比的唐宪宗,以一种高贵的仪式表达了哀思:辍朝三日,举国哀悼!

这个人,正是高崇文。

一千多年来,只要稍熟悉唐朝军事史的人,看法都是清一色:这位名声不显的战将,当得起任何隆重的祭奠!只因他与郭子仪当时一个相同的角色:救火队员。

当时的大唐,一场安史之乱闹稀巴烂,然后宫里太监坐庄,各地藩镇割据,边境上吐蕃一拨拨打过来,好比一个到处着火的烂摊,处处都烧到崩溃。但惨到这地步,大唐为什么能撑下来,因为大唐的军魂未断,总有热血军人挺身而出,以战至流血凝肘而不退的风骨,兢兢业业做着救火队员。这个角色,大名鼎鼎的郭子仪做的优秀,不太有名的高崇文,一样优秀。

一样优秀,为什么名气不显?最重要原因是一条:这人够简单!

有多简单?出身很简单,属于渤海高家望族子弟,身世在唐军军官里属普通,能耐也普通,连字都认不得几个,性格也特低调,一辈子都是闷葫芦。这样的做派,唐军军界,一抓一大把,所以开元盛世年代从军,长期老老实实,却也默默无名!

但当国难降临时,这个默默无名的世家子弟,却勇敢的站在了前头,从安史之乱起,就兢兢业业,专挑着恶战硬仗打,而且打的特别老实,每一仗不管用功没功,哪怕立了功被人占,就是在认认真真玩命,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虽说吃过好多亏,但玩命次数多了,也渐渐升上来!

而贞元五年的宁州血战,令这个老实人一下震动天下,吐蕃三万精锐来犯,高崇文只以三千甲兵迎击,差十倍的仗,打的又是当时强到牙齿的吐蕃铁骑,老实人高崇文,却用最笨办法,就在佛堂原集中所有兵力,抓住吐蕃最薄弱环节冲进去,最简单办法,打出了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对吐蕃难得热血一胜:佛堂原大捷!

从此之后,这位老实人风光无比,更是勤勤恳恳,哪里出乱子往哪里奔。对唐朝国运贡献最大一战,就是平定西蜀刘辟叛军,当时刘辟扯旗造反,一旦西蜀沦陷,这个连接吐蕃的边陲重镇,势必陷入水火,大唐王朝西南半壁,也将近乎沦陷,甚至最直接问题:一旦长安再沦陷,西蜀丢了皇帝往哪逃!

这至关重要一战,高崇文一如既往,十分老实,都说蜀道难,刘辟还在德阳设了八道栅栏,高崇文却用笨办法:那就夺取德阳西北的万胜堆制高点,这险地有这么容易夺?挑一群棒小伙做敢死队,高崇文一顿家国情怀动员,立刻激的热血沸腾,真就夺下来了。笨办法,用的却巧劲。

等平了刘辟,西蜀全在手中,以唐朝当时的风气,还不趁机抢个痛快?高崇文却颁布严令,大军所过之处纪律严明,非但不烧杀强掠,还时时救民助民。接手城池的时候有当地官员拍马屁:刘辟的俩老婆超级漂亮,大人您要喜欢就收房,不喜欢就献给皇上?没想到马屁拍马腿,高崇文大手一挥,说出一段感动西蜀的老实话:我是来讨伐叛逆安抚百姓的,不是来讨老婆的!

由于很老实,所以这位老实人一生浴血,功劳被占很多,但也因为老实,所以不管怎么占,终于挡不住他脱颖而出。在浴血救火四十年后,老实人高崇文终于去了,要说他完美一生,难道就没有缺点?倒是有一条:由于太老实,下一代教育也放松了,以至他的孙子高骈,沦为了晚唐著名的草包将军,就因这孙子拥兵自重不救长安,才导致长安被黄巢轻松拿下,等于亲手为大唐敲响丧钟。救火的是他,敲丧钟的是他孙子,如此传承,令人叹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