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既是君王之象征,亦为吉祥之物象。近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进行考古工作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尊保存完好的“龙头”。这一发现让人疑惑,究竟何以引起如此关注?
雄安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被誉为北京的另一个城市副中心。近年来,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大量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甚至有人推测,雄安新区或许曾是唐朝繁华都市。此次考古发现的两只“龙头”,使研究人员深感责任重大,立即组建考古小组,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及保护。
这两只“龙头”于2018年考古发掘过程中,于一处砖瓦坑内被发现,虽已残破,但周围仍有大量相关文物。这一砖瓦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破碎文物,更有与“龙头”同时出土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彰显了其潜在价值。
经考古学家初步认定,这两只非龙非像的头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龙,而是宗教建筑上的装饰瑞兽,形状类似古代戗脊,用以防风防水。这两只头颅实际为古代建筑房顶防止雨滴的垂兽或戗脊尾部。古人通常通过在屋顶雕刻动物以祈求安宁与避难,从而形成了这些装饰性瑞兽。
尽管这两只“龙头”未能揭示唐代此处存在虚幻神龙,但无疑为研究中国龙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线索。仔细观察这两只龙首,一只相对完整,另一只损坏较重。具体展示在材质方面,内部呈红陶质地,外层脆覆盖层陶质瓷釉,使表面色彩鲜艳明亮。
初步的研究表明,这两枚龙首之上覆盖着大面积的彩绘。基于此,学者们推测如果能保持完整无缺并作进一步处理,这些彩绘将展现出极其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繁复的图案。考虑到这些彩绘与山西大同曾经发现的那套唐代彩绘陶俑极具相似性,学者据此推断这些彩绘可能仅作为图案样本,未经喷涂处理。
虽然已完成对出土“龙首”的初步清理,但为了更周全地保护,我国考古团队决定暂缓深入清理,采取更为严谨的方式逐一研究每个微小细节。下一步是将其送至保定进行CT扫描,再辅以三维建模展开全面剖析。
借助CT扫描,可深入探知其内部构造及保存状态,从而确定修复与保护方案。而三维建模则能精确还原其外形及细部特征,为后续研究与展示提供便利直观的途径。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我国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广阔深入的空间。
毫无疑问,此次意外出土的龙首或将成为唐代研究的重要依据,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龙的形象已达到丰富且规则化的顶峰。相较于早期青铜版龙,现今出土的这两枚陶质龙首毫不逊色,甚至可视为青铜版龙在形态、装饰等方面发展成果的延续,且已趋于成熟。
这一发现意义非凡,既深化了我们对中国龙文化演变历程的理解,又使我们更深入地洞察唐代人民对龙文化的认知与应用,同时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可以说,我国在历史遗迹保护方面的努力不容忽视,正是为了妥善保存历史信息,让后人得以了解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