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评选 投票有奖]
双 11 那天,开源中国的肖老师联系我,邀请我去做一次直播分享。我感到非常荣幸,但考虑到最近一直都比较忙,我婉拒了,并提出在周末为开源中国写一篇文章的替代方案。
同样是在这一天,我收到了人民邮电出版社郭老师的好消息:我去年出版的《深入 Activiti 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已经启动了第 7 次印刷。
而距离我上个月新书 《深入 Flowable 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的发布也刚好一个月。
这些消息让我感到非常振奋,让我思考起如何继续在技术领域深耕和发展。
这几天,我一直在构思给肖老师的文章主题。想来想去,想到去年初受 IT 东方会技术高管年会邀请去做过一次分享。那次大会的主题是寻找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第二曲线”。
嘉宾们纷纷交流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而我做了“著书立言-实现第二曲线创新”的分享。
在那次分享中,我介绍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经历与感悟,我强调了写作对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和思想展示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技术人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IT 东方会技术高管年会分享
01 专心、专注、专业,持续耕耘自己的事业
我从事的是流程信息化领域,即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或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
流程在企业中是广泛存在的,不管是生产制造、企业经营管理,还是员工日常办公等等都离不开流程,而流程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路径和重要基石。
如果采用硬编码方式来实现,那么初期开发的成本很高,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各种业务逻辑通过硬编码判断,导致分支条件越来越多。这样代码的复用性和抽象性就会越来越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也会很高。即使是一个小的逻辑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还需要进行完整回归测试来验证。如果想要灵活地改变业务流程顺序,就需要改动大量的代码,导致实时热变更业务流程几乎不可能实现。
于是,业界为了解决这类难题,工作流引擎应运而生。在开源界也有一批优秀的开源产品涌现出来,比如老牌开源软件 JBPM,和近几年非常流行的 Activiti 和 Flowable。
它们都是轻量级的工作流和业务流程管理 (BPM) 平台,为设计、执行和管理各种业务流程提供了支持,用于处理业务流程中的任务分配、管理和执行。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工作流引擎作为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关键工具,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我从 2010 年研究生毕业开始接触这个工作流,至今十四年来一直都是专注于这个领域。我职业生涯的两段工作经历,一段是在传统上市软件公司作为负责人,从零到一研发工作流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多个商业化项目的交付;另一段是加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后,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工作流平台,支撑公司差异化业务和复杂流程场景的落地应用。
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对流程引擎的实现、应用和扩展有了深入的认识。我已经从最初的软件研发者蜕变为技术管理者、团队领导者,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02 著书立说,塑造个人品牌,化身技术布道者
今年我步入了不惑之年,在过去的 5 年里我出版了两本领域内的专著。其中,《深入 Activiti 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历时 3 年,于去年 4 月份出版;《深入 Flowable 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历时 2 年,于今年 10 月份出版。
《深入 Activiti 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一经推出便迅速登上京东趋势榜 TOP1,备受读者欢迎和好评,一度登顶过多个电商排行榜,豆瓣评分始终高居 9 分以上,出版至今已多次重印,被多所高校馆采或选作教材,并荣获人民邮电出版社“畅销新书奖”,而我作为作者也获得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影响力作者奖”、“优秀作译者奖”。
《深入 Flowable 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上个月一上市就荣登“京东新书榜”榜首。
这两本书得到了众多行业领军人物的关注和支持,包括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薛向东、北京中科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世学、北京炎黄盈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CEO 刘金柱、滴滴出行企业服务事业群总经理蔡晓鸥,以及在国内享有盛誉的 Activiti 布道师咖啡兔,甚至 Flowable 及原 Activiti 项目创始人 Tijs Rademakers,都给书写了推荐序。
Tijs Rademakers 亲笔为书写推荐序
同时,这本书聚拢起一批优秀的开源或商业的流程管理产品和项目,比如橙单、RuoYi-Flowable-Plus、ruoyi-nbcio、Ruoyi-flowable、Antflow、flyflow、JFlow 和驰聘等等,我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活跃生态,形成合力,共同赋能广大研发同行。
庞大的读者群体支撑我迅速建立起十多个微信交流群,每天的话题讨论都非常活跃。读者们会发表对内容的理解以及交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年十一的时候,有一位读者住院了,他在群里发了在病床上坚持看书的照片,说这本书帮他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微信读者群
随着两本畅销书的推出,我在之前软件研发者、技术管理者的身份上,又增加了技术布道者、知识分享者的身份。
图书签售现场
03 发挥优势,打造个人发展第二曲线
西方管理学大师、被誉为“管理哲学之父”的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在《第二曲线:跨越“S 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论断:“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 (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 S 型曲线。”
S 型曲线(Sigmoid Curve)是个数学概念,也是“盛极而后衰”的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里,有起始期、成长期、高峰期、下滑期和衰落期,想打破宿命,唯有开创第二曲线,才是 “持盈保泰” 之道。
第二曲线,就是在高峰期到来或者消失前,找到另一条新的高成长性曲线,获得持续性增长。不仅企业发展有第二曲线,个人成长也是如此。
第二曲线
我们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第二曲线是让我们重新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极限,并挖掘自己潜能,因为自我定位的不同,所带来的发展路线就不尽相同。
以我个人为例,我早在本科毕业时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书,我的网易博客直到在网易下线博客产品前的总访问量还位居前三。虽然工作后常年于代码打交道,但是写作功底始终没有放下,比如我会经常写各种产品文案、运营方案、总结文档,保留文思和写作的感觉。
网易名博
大概在 5 年前,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总经理刘涛老师找到我,邀请我编写一本工作流研发领域的书。我欣然接受,能将自己的专业和专长结合起来,实乃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我深耕工作流领域多年,回想起刚接触这个领域时,JBPM 风头正劲,Activiti 方兴未艾,但基本没有成体系介绍的中文版书籍,网络上能找到的相关资料也多为国外相关英文资料的翻译,很多概念语焉不详,甚至有不少错误,也没有任何实际使用的范例,导致我走了很多弯路。
另外,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经验分享时,我了解到很多企业在自研工作流平台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甚至业界不乏一些知名大厂的失败案例。
我职业生涯的两段工作经历,在两个不同类型公司的成功实践,覆盖了不同的业务场景,基于这些实际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沉淀总结,我相信能对行业有所贡献,帮助其他企业及同行少走或不走弯路。
在各个图书馆发现我的书
于是,我开始了这两本书的创作。从最初的选题策划、章节设计、内容编写到审校出版,历时近五年的时间。
在创作开始前的选题上,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了选取受众最广、实战性更强并且我最擅长的方向,锚定以广泛应用的 Activiti、Flowable 进行介绍、剖析、应用和扩展,由此展开企业级工作流平台的开发应用实战落地。
在规划书的内容方面,目录结构设计和章节内容安排是我精心筹划的,全书共 30 章,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我将本书又分为了四个部分:基础准备篇、常规应用篇、高级实战篇和架构扩展篇。
顾名思义,基础准备篇介绍 Activiti、Flowable 的工具使用和基础配置,常规应用篇周到全面地讲解 Activiti、Flowable 的特性和用法,高级实战篇着力介绍 Activiti、Flowable 的扩展机制和对各种特殊流程场景特别是“中国式”流程需求的扩展实现,架构扩展篇从架构层面入手讲解对大容量、高并发和稳定性要求高的业务场景的改造支持。
两本书都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深度剖析,力求打造“开箱即用”的经典工具书。
写书是一项工作量巨大且漫长的任务,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两本书的创作只能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所以在过去的五年里,周末和节假日的闲暇时间,乃至加班归来的夜晚,我都与文字为伴,与代码共舞。写书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重塑,要求对这个技术领域从宏观整体到细节入微都有更透彻的把握。
写书除了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播出来给更多的同行,对我们个人而言,可以打造成我们个人职业生涯成长的第二曲线。
最后,我深怀感激之情,向每一位给予我两本书厚爱与支持的读者、同行、合作伙伴、出版社以及亲朋好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