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张廷玉此人乃三朝元老,可谓是位极人臣,是清廷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按道理来讲,张廷玉的一生应当风光无限至少晚年应当如此,然而恰恰相反,张廷玉在乾隆朝晚景凄凉。
作为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张廷玉在康熙朝就颇受重用,与父亲同是南书房的入职大臣,在当时这是康熙用于分夺满贵族议政王大臣权力的机关,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的灵感便来自于此,因此张家父子可谓是康熙嫡系,颇得恩宠。
在康熙后期,张廷玉已然是官拜二品的吏部左侍郎,而这只是张廷玉权力巅峰的开始。
雍正时期,张廷玉便高歌猛进,军机处的设立便有其一份贡献,更是被雍正赐予了配享太庙的尊荣,是“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事实上,张廷玉不仅仅倚靠着父亲张英的背景,本人也是学问才识一流,且对于上意有把握的相对准确,奏折制度缴本制度的完善、吏治的整顿都显示了卓越才干。然而,张廷玉依旧难得善终,如佟国维般的含饴弄孙就成了妄想。
乾隆初年,辅政大臣鄂尔泰与张廷玉就多有不合,时常互相拆台,有一次在炎炎酷暑时分,鄂尔泰脱帽纳凉自言自语道“此帽置于何所?”,张廷玉讥讽道,“此顶还是在自家头上为妙”,这可恶心了鄂尔泰好几天。
另一方面,乾隆时期早已与康雍有着天然的差别,尤其是满汉之间的关系上,因此形成了“满则思依附鄂尔泰,汉则思依附张廷玉”的局面。
拉帮结派原本就是不受统治者待见的行为,康熙后期索额图、明珠便是如此,乾隆也因此数次痛斥鄂尔泰、张廷玉,更何况乾隆对于汉臣态度也有了微妙变化,汉士人笼络的重视不负康雍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自然不大受待见。
事实上,张廷玉对此也有所察觉,因此频频请辞,当然对于三朝元老,乾隆也得客套几次,频频挽留。君臣和睦的景象是朝堂所乐于看到的,张廷玉的急流勇退也有着自身考量,但凡事有个度,张廷玉刻不容缓的频频请辞显然落了乾隆的面子,惹得年轻气盛的乾隆一阵恼火。
好不容易,致仕申请通过了,张廷玉又重提配享太庙一事,提醒放在我们身上再正常不过,然而放在怄着气且天老二的乾隆身上却不大稳妥。三朝元老张廷玉这番善意的提醒,使得乾隆大为光火,虽说第二天便赐予了,但显然留下了“倚老卖老自视甚高”的形象。
更何况,张廷玉接到配享太庙手诏后,既然没有亲自上朝谢恩,而是委派次子张若澄,虽说君臣有些类似于现如今老板与职工的关系,但我们也明白其中差着天与地。
“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事实上,在其他方面张廷玉也多次惹得乾隆不满,如皇长子永璜离世时不合时宜的请辞奏折,这使得张廷玉狼狈立场,依附的学生四川学政编修朱筌获罪也被迁怒,可以说晚年张廷玉惴惴不安。
结语:
老臣与新皇之间的不磨合再正常不过,而张廷玉作为汉臣,在康雍时期颇受重用,但到了有着抑汉扬满思想的乾隆朝可就不大好使了,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张廷玉与鄂尔泰之间的斗争在乾隆初年也是闹了不小的事,然而在处置方面却天差地别,张廷玉被削夺一切官职,收回恩赏,而鄂尔泰则如同佟国维一般善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