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岳飞精忠报国得到李纲支持,奈何遭到奸人陷害只留下《满江红》

在南宋初年,朝廷不乏像李纲那样的忠心文臣和像岳飞一样的爱国武将。但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李纲与岳飞也曾发生过误会和不愉快。那么,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文官李纲生于1083年,出自书香门第之家,经过科举考试进入朝中做官。而岳飞则比李纲小20岁,出身于农家,只是一名普通的武将。如若不是宋金战争,恐怕身份卑微的岳飞很难跟高高在上的李纲产生交集,并携手抗金。

不过,李纲和岳飞二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力主张收复失地,对抗金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李纲作为岳飞的上司,并不知道手下这名武将有何能耐,只是简单地认为岳家军兵力不足,恐难为继。

于是,李纲出于顺利开展抗金的原因上书朝廷,建议皇帝赵构给岳飞多发一些军饷,以此帮助岳飞招兵买马,壮大军队实力。可见,此时的李纲对岳飞完全是一种关爱下属的态度。

尤其是在看到岳飞取得几场战斗胜利之时,李纲还给丞相秦桧写信说道:岳飞年纪轻轻,就能屡立奇功,朝廷应当多给嘉奖,决不能亏待了他。

不过,夸奖归夸奖,在宋朝一贯以来所秉持的崇文抑武思想影响下,李纲自然对岳飞少不了有所提防与戒备。毕竟,李纲对岳飞的品性还不是特别地了解和熟悉。

然而在襄阳战役中,岳飞凭借高超的战术从金军手中夺回失地后,深得李纲赏识。而且通过这次战斗,李纲对岳飞的统军才能和治军策略都有了一定的洞悉,也彻底清楚岳飞跟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辙。

特别是在岳飞主动提出屯兵襄阳这个战略方针时,李纲顿时就不自觉地把岳飞完全当成了自己人,并在今后帮他争取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

可是,皇帝和其他文官却不如此看待岳飞。在他们这帮人的心中,武将过于卓越,那就是灾难降临的信号。所以,以秦桧为首的文官对岳飞时刻警惕。

当然,文官如此忌讳提拔武将,实属情有可原。毕竟,宋高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一直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文臣们对此不能不防。而作为经历两宋交替的李纲,自然也不例外。

他虽然器重武将,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借助武将的力量来消灭北方的金人,并光复大宋江山,但是他也担心武将就此飞扬跋扈、忘乎所以,最后以至于学着赵匡胤的模样,披上黄袍,改朝换代,自封皇帝。

对于岳飞,李纲也是如此想法。不过,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李纲对岳飞的人品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岳飞这名武将一心只是为了朝廷,绝不会产生二心,更不会谋权篡位,所以才会对岳飞委以重任,更加相信岳飞。

不过,李纲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就对岳飞信任有加,还因为他一开始所看好的韩世忠在后来的战役中屡屡让他失望,乃至绝望。

1136年,韩世忠在淮阳兵败如山倒。而与此同时,岳飞却在当年的第二次北伐中立下赫赫军功。在这样的鲜明对比之下,李纲就此心灰意冷,不再考虑重用韩世忠。

就此,韩世忠在李纲心目中的地位让给了战功卓著的岳飞。在此之后,李纲越来越看重岳飞,并提议让岳飞作为南宋“中兴功臣之首”。

对此,岳飞极其感激李纲如此厚爱与栽培。毕竟,岳飞心知肚明在当时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下,李纲能够这样信任岳飞,实属难得。要知道,秦桧没少给岳飞找麻烦。

然而,遗憾的是,1140年,天不假人,李纲因病而逝世,不能再继续支持岳飞北伐大业。就此,南宋少了一位力主抗金的大文官。

而令人更为惋惜的是,岳飞虽然在此前后力克金人,为南宋朝廷收回大量国土,但是在奸臣秦桧的唆使下,宋高宗赵构连下12道金牌,严令岳飞班师回朝,放弃北伐金人。

然而,岳飞功亏一篑后还没完。秦桧为了谋求跟金人媾和,1142年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残忍杀害了一生为宋、尽忠报国的岳飞。至此,南宋一朝力主抗金的文臣李纲、武将岳飞相继离世。

不过,岳飞虽然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岳家军最后收复失地,但他曾经写下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以此告诫今天的每一个人:精忠报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