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站在她的墓碑前,喃喃自语:平生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一别24年,日思夜想,于凤至终于收到丈夫张学良的来信,不料竟要和她离婚。真是晴天霹雳!

1916年,十六岁的张学良与十八岁的于凤至结婚。

这是一起包办的婚事。

于凤至的父亲于光斗,早年开烧酒作坊,发迹后富甲一方,曾经慷慨资助过被官兵追杀的草寇张作霖。

张作霖入主奉天以后,向于光斗面谢,在于府见到了于凤至。于凤至自幼聪颖好学,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张作霖十分欣赏。又占了卦,说有“凤命”,便为张学良订下终身。张学良不敢违抗,只能听命。

张学良曾毫不掩饰地说;“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还即兴吟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惟有好色似英雄。”

所以,新婚之夜,于凤至对张学良说:“你今后在外头有多少女人我不管,但有一条,就是不能带她们回大帅府。”

张学良当面答应,转头就忘。

1922年,张学良遇到了18岁的谷瑞玉,他不管不顾,坚持与谷瑞玉在天津结婚。

于凤至无法阻止,只能坚守最后的底线,不让谷瑞玉回大帅府。后来,经历种种,张最终认识到和谷并非金玉良缘,才和她解除了婚姻关系。

谁曾想,谷瑞玉前脚刚走,赵四小姐后脚又到。

16岁的赵四,热情奔放,张学良一见倾心;赵四对张学良真心崇拜,竭诚相爱,万里长随,离家私奔,只身来到沈阳。两人爱得轰轰烈烈。

于凤至再次陷入了痛苦。

赵四托人找到于凤至,以和家里断绝了关系为由,要求做张学良的永久秘书,不要任何名分。

于凤至不愿答应,可没想,赵四已经怀孕。

看着张学良痛苦的样子,于凤至于心不忍,答应让赵四做张学良的秘书,且工资优厚。

为了让张安心,她还出钱给赵四买了一套房子,把她生的孩子抱回帅府抚养。

此后,于凤至和赵四情同姐妹,一同侍奉张学良。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张学良很尊重于凤至,一直称为“大姐”。

一九三四年,他被迫下野,赴欧洲考察,于凤至全程跟随,陪侍左右。

当时由于身体不好,孩子又在英国读书,于凤至留下,没有回来。

两年后,听到张被监禁的消息,于凤至心急如焚,立即给宋美龄写信,托她向蒋介石求情、通融、解困。

同时,别离儿女,归心似箭,匆匆赶回上海,最后在溪口见到了张学良。

后来,她一直陪到安徽、湖南、贵州,前后三年多时间。

张学良八岁丧母,二十八岁丧父,三十一岁离开家园,三十六岁进了牢笼,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有兄弟姐妹不能团聚,有子女不能教养,抱憾终天,痛苦难堪。

张学良的心在滴血,于凤至多情的陪伴,是他疗伤止痛的最佳灵丹妙药。

在湖南沅陵幽囚时,张学良大为宽心,不胜感激,给她写诗道:“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她原本过惯了都市生活,一路上,流离颠沛,饱受煎熬,造成严重失眠,结果乳腺癌发作,只好于1940年二月赴美就医。

原定治好以后就回来,不料竟成永别。

于凤至在海外,天天祈祷上苍,保佑丈夫早日跳出苦海;经常远隔重洋,捎书寄物,排遣爱人之焦虑苦闷。

谁曾想,到了1964年,她却收到张学良要求离婚的协议书,理由是张加入了基督教,教会不允许一夫多妻,他希望给身边的赵四以名分,让于凤至退出。

于接到信后,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日日想丈夫,天天盼团聚,却无论如何没有料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她一向刚强,通情达理,包括当年接受赵四的闯入。这次,确有些承受不住了。

她极度愤怒地拒绝,当即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打电话,要亲自听其解释。

张学良让她自己选择,说:“我们永远是我们。”

这句话让她以为,她与张学良在生死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夫妻之情是牢不可破的,而婚姻只是一纸名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何必受此束缚!

更何况,赵四是难得的优秀女子,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忍辱负重几十年,做了一般女人绝难做到的事,有她来路陪伴丈夫的后半生,自己也就放心了。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她甘愿付出一切,至于个人的苦楚、委屈又算什么。于是,同意解除婚约。

这个世界,在男人眼里,也许都是权势和金钱,而在女人眼里,只有一个字:情。

她不同意,是因为爱;同意,也是因为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许。”

此后,在孤寂中,她一直念念不忘张学良。

为了保证张学良出狱后衣食无忧,她在美国开始炒股投资、进军房地产,凭着过人的商业头脑,积累了大量财富,买下了两栋别墅,一栋留给自己住,另一栋留给丈夫和赵四。

1987年7月,于凤至从报纸上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宣布解禁,她顿时眼前一亮:被蒋介石幽禁了50年的张学良应该可以彻底获得自由了吧?

于是,她立刻写信,向张学良倾诉40多年的分离相思之苦,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这是两人于1964年离婚后的第一次通信,深情款款,不能自己;嘱愿切切,只盼归鸿。

千盼万念,终于收到回信。她惊喜,激动,颤抖着手撕开信封。但瞬间,又双唇紧闭,牙关紧咬,讶异,愤怒,失望,悲伤,难以置信……她又反复看了几遍,便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原来信上只有50来个字:

凤至姐:

谢谢你的来信。感谢上帝,我的一切都很好。更感谢主,领导我在他里面有喜乐平安。愿上帝祝福你,愿你在他里面有恩惠平安。

汉卿手启九月二十一日

信是如此的简单、平淡,当初的海誓山盟呢?相约此生再见的回应呢?40多年天各一方的倾诉呢?什么都没有!

接下来的日子,她迅速衰老,眼神空洞,充满悲情。

但临终前,于凤至却特地叮嘱儿女,要在墓旁留一个空穴,以后和丈夫合葬,墓碑写着:张于凤至。并按照其遗嘱,一亿多的财产转移到了张学良名下。

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洛杉矶去世,一年后张学良被准赴美探亲,终究还是阴阳两隔,遗恨满天。

张学良在于凤至的墓碑前,喃喃自语:此生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他在临终前交代,死后要和赵四合葬。于凤至旁边的空穴始终空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